围棋 新手上路
围棋 发表于 2008-7-18 22:25:23
……关于《平水韵》:
从古代韵书的角度来考虑,既然适合古代的字音有它当时相适应的韵书及字音规范,那么现代字音的韵书也应该适合现代的字音,汉字和字音都是发展的,死抱历史规谶就是不适应时代。
诗词是大众的诗词,应该主要去适应大众的习惯,而不是要迫使大家都转而去学会了历史的字音读法再来欣赏我们的诗词。
很多古诗爱好者看了古代诗词后很多都没有或者没有完全感觉到古诗的音韵美,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古代的字音读法,这样就限制了具有格律音韵美的古代诗词的美感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欣赏,既然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反而要抱着平水不放而故意要和现代的多数读者别扭。
当然可以说诗词是内心的感受,当然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去读,但是如果能够使自己的内心所感变成大众的共鸣不是更有意义? 
也许南方人会觉得减少入声韵脚的词会是损失,但是北方人(以及现在的普通话人群)本就没有发入声的概念,不会觉得有什么损失。北方人本就不会拿那种舌头的姿势,其实是没办法欣赏的 。
记得以前父亲学俄语,俄语里面有嘟噜,很多中国人不能发这种音,要是俄语诗是以这种嘟噜做重复的韵,那么中国人即使学了俄语,也是不能欣赏到俄语诗的什么艺术性的。
所以现在应该在流传最广泛的语言上(普通话字音)对韵文有所规定,地方音只能作为地方文学,而不能作为大多数人的欣赏用语 。
否则中国的韵文将面临地方统治全国的尴尬,将很不利于韵文的发展。
现在的古诗就是这种倾向,北方人以及普通话人群都强扭着自己的舌头去想象那并不很清楚的南方音去学习南方的韵律,不是很奇怪吗 ?可惜现在很多人还在争论这没必要争论的问题。
词谱当然要有,不是说北方人写词就可以无限制,但是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北方音)中应该被剔除,如果继续存在,那么就非要北方人重新塑造自己的舌头了。
我们是活生生的现代人,语言也不是过去几百年的亡音,我们写的也必须是现代人能够体会到古诗韵律美的新音古诗,而不是只有那些鬼魂叫好的犹如只有自己读得懂的现代诗一样的怪胎
存在的东西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古体诗虽然盛于唐宋,但是现代仍有很多的人们还在喜欢这种文体,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古体诗的写作上将其加上古音的禁律束之高阁便是对这种仍存在极大生命力的文体的一种摧残。
使大众都理解看懂古体诗词,这也是现在古体诗写作者和爱好者的愿望和责任。
举个例子:苏轼的绝句:“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此诗中,“急”、“入”是韵脚,属入声韵,古代的人读这个韵部那是顺畅自然、合辙压韵。

而且“白”在古音中为仄声,“独”也是仄声,符合这种古音读法全诗方才符合韵律的格式,具有近体诗以文字按照一定规律创造出来的音乐的美感。
但是现代读者尤其是北方读者则不然,“急”为阳平,“入”为去声,韵母也已经根本不同,一为“i”,一为“u”。

而“白”现代音调为阳平,“独”
也是阳平,按照现在的标准音已经根本不符合绝句的音律要求,即使连韵脚都已经压不上。
可怜的现代(北方)人已经一点也体会不到古诗的那种艺术美感了,何谈对古体诗的理解和修养?(北方人的舌头连入声都不会发,更莫谈入声韵了)
更有甚者,现在的古体诗词的一些写作者自己本就是北方人,自己都不知道发那种入声怎么去扭自己的舌头,反而强做解人,在猜测意想中写出猜测意想的平水音系的古体诗,可算滑稽之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3#
发表于 2008-7-18 22:36:06 |只看该作者
我是北方人,支持使用新韵。
2#
发表于 2008-7-18 22:29:21 |只看该作者
入声在我们这里很容易辨别的``````主要是方便于学习古典诗文啊
莫存成见;
不想当然!
欢迎光临中国对联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