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6-16
- 最后登录
- 2017-11-26
- 在线时间
- 607 小时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2110
- 帖子
- 969
- 精华
- 1
- UID
- 11
|
原帖由 苦丁 于 2008-1-31 13:49 发表
《琵琶仙》 宋。姜夔 曲。
此湖州冶游、感怀之作。盖词人年轻时,在合肥有一段终身难忘的恋爱经历,对方身属歌女,善弹琵琶,此曲自度,故名《琵琶仙》。
船上靓女载歌载舞,一看惊了,竟酷似当年坊曲中的相知,看她轻举歌扇如接飞花的动作,还有那眉目,真是一般莫二哩。不待回过神来,船儿早已过了,越去越远了。耳畔传来"不如归去"的鹈鴂声,汀洲空绿,恍然如梦,游湖的兴致如此这般都给搅了。又是一个寒食节,风景依然,年华却音中偷换。面对杨花榆夹乱飞,成何心情。千条柳丝,渐可藏鸦,令人回想起当时别筵,柳絮扑面,有如风雪;记得那人为唱阳关别曲,劝我更进杯酒。万万没有想到,那就是彼此最后的一面。
...
西方女子琵琶仙 皎皎衣裳色更鮮
此時渾跡匿朝市 鬧亂君臣百萬般
姜夔 在《琵琶仙》所描绘的歌女,万万也想不到给金批本引用的栩栩如生。正也反映出当时文革后的一点生活花絮。到底这里会是指谁呢?且听听苦丁道来:
“不爱老邓爱小邓”、“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是一位华人社会具有影响力的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
邓丽君原名“邓丽筠”(这就是她的墓园取名作‘筠园’的原因),因“筠”(音同‘云’)字常被误念为“均”,因此后来索性改名为邓丽君,以此名当作艺名。英文名Teresa Teng,祖籍大陆河北省。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后移居台北县芦洲乡(今芦洲市)眷村,其父为原国民政府军军人,随军撤台。据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网页所述,邓丽君上有三位兄长,下有一位弟弟(邓长禧)。目前邓丽君的父母皆已过世。
有许多资料声称邓丽君小时家境贫穷,但其实并不然。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提供的资料指出:“邓丽君…上幼稚园时她舞蹈、朗诵样样行,她常常跟着收音机里的歌声唱唱跳跳。…五岁时,邓丽君的父母安排她到屏东市仙宫附近学习芭蕾舞。上小学时开始展露歌唱天份,从流行歌曲到黄梅调,听过两三遍就会跟着唱了,并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类演出活动。在父母亲的培养下,七、八岁时正式接受了歌唱训练。
1963年,年仅10岁的邓丽君参加中华电台的歌唱比赛并夺得冠军。1966年,她参加了当时台湾著名的“正声广播公司”的第一期歌星训练班。1967年正式加盟宇宙唱片公司,14岁灌录第一张唱片《凤阳花鼓》,当时正值流行歌曲在台湾萌芽时期,她的小调民歌更是大受欢迎。15岁获邀在台湾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电视歌唱节目“群星会”中表演,随后开始登台演出、上电视、演电影,被誉为天才女歌星,唱片大受欢迎,四年灌录了20张专辑,从此她在华人歌坛创下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就。”
根据此一描述与网站所提供的相片,在1960年代的台湾能够穿着洋装留下倩影,获得父母栽培学芭蕾舞的儿童绝不可能称为“贫穷”,“贫穷”一词只能当作是她或者她的家人的自谦之词。事实上,邓丽君应属于小康家庭的女儿,因拥有优异的歌唱天赋,与刚好符合时代潮流(标准北京话小调)的嗓音与唱技而大放异彩。不过根据邓丽君私房相册一书所登的内容,邓丽君在小时候到处参加亲朋好友的喜宴,在台唱演唱歌曲以贴补家用。
风靡中国大陆
她的歌曲在大陆曾一度被称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随着录音机进入百姓家中,邓丽君的歌曲很快被传唱。邓丽君优美抒情的歌风,解冻了刚经历文革冰封的大陆人民。改革开放后很快解禁,并风靡大江南北,在早期很多人使用两个录音机对录她的歌曲,使之快速传播。
1980年代她成为流行音乐的标志,她的风格也让她在大陆拥有了广泛的歌迷,连当时文化部部长刘忠德都是她的歌迷[1]。她的一曲曲柔和的佳音拉近了两岸人民的心,因此邓丽君在海峡两岸齐名。在大陆邓丽君赢得“小邓”的美誉,和当时的中共实际领导人邓小平(老邓)一起成为老百姓最熟悉的名字,素有“不爱老邓爱小邓”、“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的口头禅。
---- 节录维基百科
她的一曲曲柔和的佳音拉近了两岸人民的心,因此邓丽君在海峡两岸齐名。在大陆邓丽君赢得“小邓”的美誉,和当时的中共实际领导人邓小平(老邓)一起成为老百姓最熟悉的名字,素有“不爱老邓爱小邓”、“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的口头禅。
推背图对小邓的评语,似乎有点儿苛刻了,金圣叹哪能知道,这只不过是当时老百姓的一句笑言而已。言归正传,以小邓带出老邓,风趣幽默,越读越觉得推背图有趣了。
《何日君再来》-- 邓丽君。: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