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发表于 2007-7-10 20:26:27 |只看该作者
有劳冷月或程者代发郝老师的台湾写生画
3#
发表于 2007-7-10 20:25:00 |只看该作者
先生在台湾作画,对周围普通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生天性谦和,与人交往融洽,如沐春风。在画《武陵农场》时,他写了长长的一段笔记,记录了他与台湾人的交往。武陵农场海拔2000米以上,先生称赞它是“世外桃源”,在这里画了《月夜》、《泉声》、《清溪》、《鸟鸣》一组画,充满浓郁的人情味。如《月夜》中那夜已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旷谷中透出微黄灯光的武陵山庄,您就觉着象头枕从空中坠下的瀑布入梦;《泉声》中那涵澹澎湃、水石相博之形,似闻钟磬鸣于裂罅之中;《清溪》中那潺潺汩汩,更让您玩味出空山林密的幽邃靖深;《鸟鸣》中那出没栖巢的飞禽散漫盘旋,闻人声或喧噪于树冠之上,山鸣谷应,得大自在。先生在画《阳光草坪》和《月光草坪》时,在笔记中记述了一位普通女孩,她是一个教育和辅导弱智伤残少年儿童的“义工”,非常有礼貌,先生作画她一直默默观看,先生停笔时才与先生搭话。先生发现写生的草坪上有一群玩耍的残疾孩子是她照料的对象。女孩的善良和清纯,令先生肃然起敬。先生在笔记中写道:“这时我觉得这女孩真象天使似的,她用爱心去温暖那些不幸的孩子的心,草地上的阳光似乎更加明亮。”先生在女孩的指点下,酝酿了《月光草坪》的构图。先生称她为“半个钟头的老师”,并援引孔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箴言,表达了对一个普通台湾女孩的尊敬。先生对艺术创作有着朴素的见解:一是深入生活,二是全面修养,三是有感而发。台湾人民美好善良的人品,感动着先生醇厚的天性,这种有感而发的感受渗透到画面,更增添了纯粹之美。

先生着墨较多的,还有台湾的公路、桥梁涵洞和岛国地貌。先生在《虹桥》、《中横谷关》、《合欢山》、《龙盘大草原》、《远眺观音山》、《溪口台地》、《溪头》、《台中公园》等作品中,都真实地表现了这些邑居道路和海岛风情。

先生很能吃苦。由武陵至清境农场途中,先生因头痛卧于车中,没有下去。但是,稍作喘息,便挣扎着下车画了一张红桧树速写,其坚忍耐苦的毅力确是惊人。合欢山位于南投县内东北方中部,冬天山头积满皑皑白雪,是一个滑雪场,海拔3000多公尺,先生也亲躬问鼎,在此画《合欢山》、《合欢山滑雪场之夏》。

   先生观察事物精细周详,把握特征得心应手;观山海于须臾,成物象于一瞬。一管笔在手,一页一页地在人们熟悉的宝岛人文历史风云里,揭开根连大陆的民族风骨、民族精神。其情满于山,其意溢于海,其采懿于鸿,其体清于简,其变统于拙,其正庄于制。

先生精于耕墨而浑然不知老之将至。先生的画,既含关山月大气旷达之高轶风范,又得黎雄才细腻清远之遗韵真传,自出清新逸气,追求流变,以郝氏山水独具的宏丽温雅,质朴深美而独立于画林之中,画品人品卓然,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其还山水之真魂的独创写生技法冠大陆诸百家,观止矣。

阖上画册,依然感到清清海风扑面来,神灵依旧,飘入丹青随风去。
2#
发表于 2007-7-10 20:20:53 |只看该作者
台湾省是我国第一大岛。大大小小由86座海岛组成,面积近3.6万平方千米。其中台湾岛为3.5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90%以上,海岸线总长1566千米。读先生的作品,《海滨》、《石门》、《翡翠湾》、《鹅銮鼻灯塔》、《龙盘大草原》等等,您就象站在沧冥浩淼夕阳西斜的海岸线实地,接收到先生对大自然强烈的爱的脉冲。那一碧万顷、沙鸥翔集、水天一色、波澜不惊的细腻生动;那一礁一岩一石一滩的厚实浪漫,您会深深感受到大海的深邃广袤谧静,抽动鼻翼,去嗅那带有浓郁海腥味的清凉海风。

台湾的历史是凝重的。1624年和1626年,台湾先后遭到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率领大军在当地人民配合下收复台湾。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先生在台湾观光写生,是在寻根、寻中华民族文化同源、寻同声同气的民族精神。我从先生的绘画草稿和文字笔记中洞察到这埋藏很深的情愫。先生在《无为草堂》、《日月潭》、《阳光草坪》、《月光草坪》、《日月潭》、《夫妻树》、《林家花园》、《雾社山胞抗日起义纪念碑》、《延平郡王祠》、《安平古堡》等作品中,就流露了这种深深的民族情结。

先生在台湾写生并不满足于对人文地貌的逼真模写,而是着力于表现事物的神理,挖掘活的精神。这种精神始终贯通在先生的作品中,如《延平郡王祠》。先生写道:“早上出发,到台南时已是下午,先去赤嵌楼,再去平安古堡,最后到郑成功(延平郡王)祠时已是华灯初上时分了。祠门已关,只能在门外马路边看看、画画。祠门前两边树木不多,不甚起眼,倒是马路对面商店前那一排老榆树引人注目,苍老的树干,弯曲多姿的形体,很象饱经沧桑的一排老人。他们应该站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祠前向人们述说这位郡王的业绩才对!我就把它们移过来了。”这个“移”字,正是先生挖掘活的精神的脚注。画面上,五株老榆疙瘩护卫着延平郡王祠,身后椰树高耸、松柏沧桑,烘托出红墙绿瓦古老建筑的庄严肃穆。那看不见的郑成功雕象,倒威武地浮出您的脑门了。这种“移”的画面还有很多,象《雾社山胞抗日起义纪念碑》也作了虚实长款的处理,《月光草坪》中教堂的十字架比实际升高了十几米,突出了教堂的崇高特征等等。

先生不滥画。他在《日月潭》写生笔记中写道:“7月18日司徒锦鹰先生开车,我先去了涵碧楼,这是当年蒋介石先生常来避暑的地方,然后再去对面的文武庙,这是纪念孔子与关云长两圣人的,这里有个观景台,可以全面看到日月潭。最后去到慈恩塔,这个塔是蒋先生为纪念其母亲建造的。……不久便云遮雾障,雷雨交加,傍晚时雨稍停便打道回府。因为绕湖一周,登临高处,再经风雨,对日月潭有了一个总体印象,脑子里已有了画面。但具体作画时,心中仍不踏实,8月12日去阿里山的路上,又专程绕道再访日月潭,对一些不太了解的细节再一次观察。”就是说,先生在第一次观日月潭后并没有落笔,而是在相隔三个多星期后再次登临日月潭寻找细节后才开始落墨,其作画之严谨可窥见一斑。先生深知台湾日月潭在大陆国人心中的位置,耳熟能详却又陌生隔世,先生以自己丰富的写生底蕴、功力和经验,努力表现其神韵,力图与国人心中想象的形象相吻合。

先生在台湾第一次见到红桧树,这台湾特有的树种引起先生莫大的兴趣。这种大红桧树,是驰名世界的阿里山神木,高达48米,树龄在4100年左右。阿里山海拔1000——2500米,先生沿途观赏到亚热带、温带、寒带不同的各种植物,看来最偏爱红桧树,因为在有限的46帧台湾写生画中,红桧树竟占5幅之多。先生在笔记中幽默地写到:“桧树,以前我是在《西游记》中才知道,但那是个树精;另外就是宋朝大卖国贼秦桧,他也占一个桧字。总之印象不太好,但真的桧树确是这次在台湾才见到。”台湾桧树的神奇,改变了先生对桧的讨厌而一下子喜欢上了它,足见桧树魅力之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