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2.hexun.com/p/2006/0507/20666/b_DBF35FF4CDCD5B1A.jpg" align=top border=0><BR>[MP=500,45,true]http://203.192.6.43/12mon/qhl/qwpzy.mp3[/MP]</P>
<P>介绍:《秦王破阵乐》是唐时著名歌舞大曲,原是唐初军歌,主要是歌颂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战绩。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大破刘武周叛军,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在他北定太原凯旋归来时,军中作《秦王破阵乐》以迎。史载此乐以“擂大鼓为主”,“杂以龟兹之乐”。唐太宗亲自为此曲设计秦王破阵乐舞,此曲亦流传国外。<BR>公元633年,李世民亲自设计《秦王破阵乐舞图》,“乃制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丽、鹅鹳”。命吕才以图教乐工百二十八人,被银甲执戟而舞,魏征与褚亮、虞世南、子李百药更制歌辞,名为《七德舞》。此舞有三变,每变为四阵,共五十二遍,有来往疾徐击刺等形象,音乐在汉族清商乐基础上吸收了龟兹乐成分,体现了“发扬蹈厉,声韵慷慨,鼓动山谷,声震百里”的帝国军人风貌。据称:“舞初成,观者皆扼腕踊跃,诸将上寿,群臣称万岁,蛮夷在庭者请相率以舞。”其后更号《神功破阵乐》,与《功成庆善乐》一武一文,成为唐帝国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 <BR>白居易曾在元和年间看过《秦王破阵乐》的演出盛况。他在《新乐府七德舞》一诗中真实地记载了《秦王破阵乐》在当时的情况,为后人研究《秦王破阵乐》提供了重要依据。<BR>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甚至传到外国。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就是用“乐奏《秦王破阵乐》”来设宴款待以示仪式之隆重。<BR> 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赞赏不已:“赏闻摩诃至那国(即中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表乱,率土分崩,兵戈竟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不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BR> 武则天时期日本遣唐使节粟田正人将其带回日本。至今在日本已有9种传谱,即:五弦琵琶谱《五弦谱·秦王破阵乐》,筝谱《仁智要录·秦王破阵乐》,琵琶谱《三五要录·秦王破阵乐》、《三五要录·皇帝破阵乐》、《三五要录·散手破阵乐》,笙谱《凤笙谱吕卷·秦王破阵乐》,育筚篥谱《中原芦声抄·秦皇(王)》,笛谱《龙笛要录·秦王破阵乐》,琵琶谱《三五中录·秦王破阵乐》。</P>
<P> 此谱在国内已无遗存,何昌林将日本所存之唐传五弦琵琶谱《秦王破阵乐》进行解译,并将唐凯乐歌辞与乐曲组合成歌曲,在1983年举行的“华夏之声·古谱寻声音乐会”作首次演出。<BR></P><BR></DIV>
<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