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17 17:23:01
一、姓氏源流
    幸(Xìng)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赐姓,其祖先为在帝王面前得宠的臣子。据清代学者张澍的《姓氏五书》载,是幸臣的后代,以祖上为荣而取“幸”为姓或被帝王赐予“幸”姓而形成的。幸臣就是被君主信任亲近的大臣。因此,幸姓的家族理当兴盛,所以历代幸姓的先人,见于史书记载的不少。在古代,幸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南昌。
    得姓始祖:偃公。周成王赐姓壬戌年公元前1079年,镇守沧州(雁门在此地域内),渤海沧州青池人,周文王第47子(有说是文王七世孙的),武王之弟偃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于壬戍岁(公元前1079年)赐其叔偃为“幸”姓,其子袭父职并传一十三代。故幸氏后人奉偃公是幸姓的鼻祖。

二、迁徙分布
    十四世祖:尚玑公,于公元前625年(春秋周襄王郑27年)迁江西省高安幕山。
    五十二世:塾公,于公元前528年出守雁门沧州兼领节度使。
    六十一世:茂宏公,于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迁四川省,公元697年返迁高安幕山,为江南始祖。
    六十四世:南容公,(茂宏公之曾孙)于公元800年前后,封渤海郡(现吉林省敦化地区)。
    八十六世祖:登嶷公,宋末迁江西省南康,先迁遂川、上犹,后定居江西省赣州南康,为江西南康一世祖。
    八十九世祖:郎酆公(登嶷公之曾孙),1369年迁福建宁化石壁村,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曾孙钦凤、宗远、智崇、宗明四兄弟共负郎酆,起龙、文惠三代之金骸入广东梅州兴宁,葬于望天堂新仓下,钦凤、宗远、智崇、宗明四人则定居在今广东省梅州兴宁径心、径南一带,以后传往广东各地,江西赣州于都(回迁)、四川、湖北,以及东南亚和台湾等地,故郎酆公为幸氏广东开基祖,距今已有600多年,从兴宁开基至今,已传26世。
    九十二世祖:传至习丰公后,再由广东省梅州府兴宁县径心镇迁江西省赣州于都县梓山镇夏山村石下垅聚族而居。
    现幸氏裔孙繁衍于世界各地,有限资料计:有江西于都,南康唐西乡数千人;湖南醴陵县、邵阳市武岗县、隆回县千多人;四川达川市东岳乡、德阳市中江县、云阳县、万县五桥区、盐亭县、长寿县、富顺县回龙乡数千人;马来西亚600多人,印尼千多人,广西桂林、岑溪县、灵山县、平南县,广东珠海、罗定、博罗、河源、番禺,贵州遵义、贵阳、毕节,云南镇雄等均有幸氏宗亲。

三、历史名人
    幸  灵:晋朝时一位传奇性人物,据说,他小时候父母叫他守稻,群牛跑来食稻,他却见而不驱,等到牛群食饱而去,他才理其残乱说:“凡物各欲得其性耳!”自小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后来他长大,为人疗疾,去妖怪,都非常灵验,而且不取报酬,救活了许多人,因而使他的大名传留至今。
    幸  轼:幸南容的孙子,受祖父的教导,自小好学,聪明而又记性极好,读了许多书在装在心中,随时可运用,以博学强记有祖风而见称,于唐僖宗中和年间官拜太子校书郎,使得幸氏在江西的声誉,越来越是响亮。
    幸南容:唐朝文士,对文学、史学、哲学都爱好,很有研究,德宗贞元年间金榜举为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官员,官至国子监祭酒。
    幸元龙:字震甫,南宋高安人。宁宗元年间进士,表现得更为不凡了,早年,他当通判郢州时,就以忤史弥远而被劾致仕。到了宋理宗的绍定年间,京师灾乱,他更激于一片爱国之心,自家上封事,论史弥远的作威作福,并且表示“愿戳其首籍其家以谢天下,然后断臣首以谢弥远,则灾自弭矣!”赤胆忠心,感人至深。
    幸寅逊:宋朝蜀人,在朝廷做官时,上书给宋太祖,说王室人员出外打猎取乐,给百姓带来不少害处,要求禁止。宋太祖觉得天下初定,更当如此,很赞赏他。幸寅逊九十岁时还做着官,仍心怀壮志。
    幸元林:湖南省醴陵人,曾任湖南邵阳军分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北疆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雁门郡: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南昌郡: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2、堂号
    幸姓的主要堂号有:“雁门堂”、“渤海堂”等。

============================================================

【幸姓宗祠通用对联】

〖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幸臣;
阀阅南昌。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幸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廷弹蠹相;
庙祀龙王。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高安人幸元龙,字震甫,庆元年间进士,官郢州通判。绍定年间,曾上书弹劾奸相史弥远。下联典指唐代高安人幸南容(另一说为晋·幸灵),有文学之才,贞元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祭酒。据传后来发现神异,百姓称他为“龙王”,建庙来祭祀。

松垣世德;
渤海家声。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南康县幸氏屋排中心祖厝联。上联典指宋·幸元龙,以忤史弥远被劾致仕。著有《松垣集》。下联典指幸姓的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得姓始祖:偃公》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雁门世泽;
渤海家声。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幸姓的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得姓始祖:偃公》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

〖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高安家声远;
雁门世泽长。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瑞昌县高丰乡幸氏祖厝联。

兄弟八进士;
子孙三乡贤。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高安县洪城村幸氏祖厝联。

富贵家声旧;
楼台气象新。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高安县洪城村幸氏祖厝桂岩书院联。桂岩书院创办于公元793年前(距今1200多年),据目前已有资料考证,它是我国历史上创办最早的招徒授业的私家书院(相当于今高等教育学院)。书院座落在江西省高安市华林山洪城村西边,今上游湖北端的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方。据史记载,书院当年建筑规模宏伟,“环植桂三百株”、“中植(置)书院,旁翼四斋”,附建有习武用的跑马场、观武用的“歇豪亭”和供休息用的“紫翠亭”,总面积超过一百亩。书院因所在地多桂花树和页岩而取名为“桂岩书院”,南宋宰相周必大曾在该书院二次重修时为其题额,以示鼓励。书院自唐至清,历经三大兴废,规模曾渐趋完善,有朝拜厅、授业堂、自修堂、习读斋、藏书室、花园、膳食房,其执教人均由创办人、重修人亲自担任,同时邀请名人志士来院讲学。据高安华林山洪城村《幸氏宗史》记载,当年“应桥车马驰逐,长途游客如织”,(注:“应桥”指古桂岩书院一带的一座石桥)前来求学、讲学者络绎不绝,开一代兴学重教之先河。桂岩书院的创办人幸南容(746-819)处在唐代中期,目睹朝廷对科举致仕者重用有加,毅然辞官归家自办书院,并进行当时达官贵人不屑一顾的授业活动,自己也于唐贞元九年(793年)通过科举荣登进士(与柳宗元同榜并结为忘年之交),官至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今教育部长),曾出使和藩,政绩斐然。告老还乡时,柳宗元著《送筠洲大司成幸南容归序》表示敬意;死后其《墓志铭》又由柳宗元亲自撰写,朝廷追封其为渤海郡开国子文贞公。书院曾于唐中和二年(882年)荒废,宋代幸元龙(任郢洲通判)于公元1211年重修,至宋末被元兵烧毁;明成化年间,幸楚德、幸顺迪又重修了一次。曾遭受过魏忠贤“毁天下书院”的浩刼,片瓦不留;现存遗趾是明、清期间重修的建筑物残留。桂岩书院自兴至废历期千余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仅《幸氏宗史》记载的幸姓,受读于桂岩书院而中进士者达50多名。受桂岩书院办学影响,唐宋時代江西就先后办起了皇寮、义门、梧桐等书院,把教育推向了社会。

-----------------------------------------------------------------

〖幸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宋时行军司马;
唐代太子校书。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镇国军行军司马幸寅逊,蜀人,初事孟昶为茂州录事参军,预修前蜀书,历官简州刺史。随昶归朝,尝上疏谏猎,太祖嘉之。以镇国军行军司马罢职。年九十余卒。下联典指唐代学者幸轼,高安人。为贞元进士、国子祭酒幸南容孙、博学强记,有祖风,中和间为太子校书郎。

-----------------------------------------------------------------

〖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雁飞万里传喜讯;
门对千山引祥云。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幸姓望族居住地“雁门”二字的嵌字联。

英气劲节钦震甫;
疗疾名医有灵公。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郢州通判幸元龙的事典。幸元龙,字震甫,高安人。下联典指晋代名医幸灵,豫章建昌人,“为人疗疾,辄有验,赖济者甚多。”

-----------------------------------------------------------------

〖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烂贝灿珠,蜚词华于艺苑;
言规行矩,高气节于松垣。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幸南容,有文学,贞元进士,仕至国子祭酒。下联典指宋·幸元龙,以忤史弥远被劾致仕。著有《松垣集》。

洪者大也,大会三门子孙,源流渤海;
城其成乎,成为百代宗祖,派逆沧州。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高安县洪城村幸氏祖厝联。

由宁化而开基,本儒学而受恩荣,艺苑之芳声宛在;
自豫章而胥宇,采芹藻而探桂杏,兴朝之伟绩聿新。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幸姓宗祠“渤海堂”堂联。

栋宇卜官田,门捍日月,座镇鼓旗,山岳钟灵长毓秀;
渊源承渤海,迹著尚书,名传御史,簪缨继起绍前徽。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南康县幸氏屋排中心祖厝联。

赐姓自周朝,衍渤海,衍沧州,本本源源,万派千枝同一脉;
发迹由唐代,若名臣,若理学,彬彬秩秩,五常百行位三才。
——佚名撰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俗称天子扇联,即贴于祖龛左右楹柱的长联,为幸姓宗祠“渤海堂”堂联。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11-17 17:23:13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幸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幸元林少将
    幸元林(1914-1985),湖南省醴陵县渌江乡泉湖村人。少年时入安源煤矿学徒。1930年4月在安源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第7师19团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连长,红9军团第22师64团政治委员、团长等职。参加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五次负伤。1934年4月,在江西会昌战斗中负重伤。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队长、军委无线电台第一分队政治指导员。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统计科长、总务处长。西征失败被俘,在狱中秘密参与组建党支部,与敌人斗争。后组织越狱成功,带领86名干部归队,受到组织奖励。
    抗日战争时期,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学员队政治指导员、协理员、教员。1939年3月,参加军委战地工作考察团,赴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调查、帮助工作。9月任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反“扫荡”战斗。1942年参加中央党校整风学习期间,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反对审干清特扩大化。1944年11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三支队副队长。随王震、王首道、王恩茂等向豫、鄂、湘、粤敌后挺进,历经众多激烈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5师15旅参谋长、陕西第5分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12纵队35旅参谋长,第35旅104团政治委员,江汉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曾参加中央原大突围、洛河之战、鲁西南大战等到战役,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解放湖北、湖南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益阳军分区副司令员,邵阳军分区司令员,指挥洞庭湖和大龙山剿匪战斗。1951年9月任空军第22师首任师长,参与人民空军创建工作。1954年9月-1959年上半年,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队列部长和系主任。1959年6月后任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北疆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顾问。1962年,为北疆千里边界线边防站勘察定点,曾两次登上喀喇昆仑山,深入边防哨的,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10月参与指挥自卫反击作战。致力于部队的战备、训练、边防、后勤建设。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5年11月8日在乌鲁木齐逝世,终年71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