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7-26
- 最后登录
- 2012-4-24
- 在线时间
- 49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593
- 帖子
- 1295
- 精华
- 0
- UID
- 96
|
【中国人民解放军郭姓开国将帅生平简介】
郭天民上将
郭天民(1905-197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排长、副连长,中国工农红军教导大队大队长、支队长,红8师参谋长,独立第6师师长,第62师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红九军团参谋长,红军大学教育科科长,第四方面军第30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晋察冀军区第二支队支队长、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长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鄂豫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院校部部长。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5月26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朱德委员长曾赞扬郭天民将军是一个“有功不居功的人”。
郭鹏中将
郭鹏(1906-1977),湖南省醴陵县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6军第九团班长、排长、连长,红18军第52团营长,红六军团第17师50团团长,红2军团第6师师长,红32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参谋长、副旅长,晋西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武装部部长,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干部大队大队长、支队副司令员,湖南抗日救国军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359旅旅长,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359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二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军长,南疆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7月16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71岁。
郭化若中将
郭化若(1904-1995),又名郭俊英。福建省福州市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埔军校代区队长。参加了北代战争。1927年赴苏联入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回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纵队参谋长,红四军参谋处处长,红一军团参谋处处长,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红军总前敌委员会秘书长,军委二局局长,红军教导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编译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兼中央军委四局局长,延安中央党校军事教育处处长,延安炮兵学校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九兵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兼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和第八兵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1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郭奇少将
郭奇(1913-1972),湖南省濮阳县人。1932年加入反帝大同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2大队教育干事、政治教员,抗大总校1大队2营政治主任教员,1大队政治处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部副部长、政治部政教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会主任,学院政治部教育部副部长、政治部宣传教育部第二部长兼哲学教授会主任,高等军事学院社会科学教授会主任,学院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兼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10月12日逝世,终年59岁。
郭强少将
郭强(1915-1982),江苏省武进县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10支队连政治指导员,步兵大队政治教导员,第6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军区11军分区10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1纵2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6军47师政治委员,湛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参加了邯郸,鲁西南、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5兵团第16军47师政治委员兼贵州军区毕节军分区政治委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47师政治委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任后,1958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任锦州步兵学校政治委员,1973年担任黑龙江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兼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长。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2年3月20日因病逝世,终年67岁。
郭玉峰少将
郭玉峰(1919-2000),河北省海兴县人。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2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委员,第3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组织科科长,第3支队7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10旅28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第29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炮兵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陆军第64军191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1951年-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志愿军第64军191师副政治委员、代政治委员。回国后,1953年起任陆军第64军191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第64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64军政治委员,1967年10月-1975年6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业务组负责人。1975年6月-1977年12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其间曾任部核心小组组长。1980年5月-1981年2月被隔离审查。1983年7月被开除党籍。1983年9月到河北省邢台市安置。曾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77年12月)。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1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附录:郭玉峰在中组部的所作所为 郭玉峰,原为部队的一位军政委。“文革”风起后不久,康生把他带到了中央组织部,并对中组部的全体工作人员说:“我给你们调来一个全国最强的军级干部。”康生还说,郭玉峰是全军最优秀的军政治委员。开始,郭玉峰只是中组部的业务组负责人,后来先后成了中组部的核心领导小组长和中组部部长。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康生对郭玉峰的赏识与恩典,因为康生当时就是党中央组织宣传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康生的妻子——“康办”主任曹轶欧的办公室就设在中组部的大楼上。
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郭玉峰带着中组部的另一位“九大”代表,去吉林省通榆县双岗中组部五七干校召开大会传达“九大”精神,郭玉峰在大会上提到朱总司令时说:朱德一贯老右,一贯反对毛主席,从没打过胜仗,连一份检查都写不好……1973年8月,党召开了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郭玉峰又带着中组部的另一位“十大”代表,去河南省长葛县中组部五七干校传达“十大”精神,再一次丑化了朱总司令。
粉碎了“四人帮”,许多在“文革”中被迫害的老干部纷纷到中组部上访,往往都被拒之于中组部大门外,其中包括中共中央东北局原第一书记宋任穷的妻子钟月林、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夫妇等人。
一天,先后担任过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和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的舒同,也到西单商场北邻的中组部大院上访,想诉说诉说林彪、“四人帮”对他的诬陷迫害,并要求看看陕西省委对他的审查报告和中央的批示。郭玉峰虽然派人与他谈了话,但当他想住进中组部万寿路招待所时,招待所的人却将他的手提包扔出门外,要他“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
就这样,这位建国前后的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有时骑在马背上也不忘练字的著名书法家,被冷落在北京街头,茫然无去处。
此刻在北京,在中央各机关,尚有六千多名干部被继续挂着。国内外著名文化人夏衍、楚图南,原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曹瑛,原对外文委副主任陈忠经这样的老同志,竟被人统称为“社会糟粕”而没人敢用,只得在家待着。
在外地,被“押”在外省市的许多老干部纷纷给中组部写信,要求早日“天大亮”,有人愤怒地责问郭玉峰:“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再这样拖个没完没了,难道把我们拖到下棺材吗?!”
那么,对原来就是中组部和中监委的老同志,比如袁任远、陈野苹、张策、杨士杰这样的老革命,这位“全国最强的军级干部”是不是稍作宽让、给条出路呢?不,也一样,也一直不给他们“天大亮”。粉碎了“四人帮”,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连中组部办公大楼都不能迈进一步。“文革”前的中组部老部长安子文的秘书陆沅,一位纤柔瘦弱的女同志,从五七干校回来又被投入修建地下工事的劳动,直到1977年4月——粉碎“四人帮”已达六个月,郭玉峰还让人叫她在留党察看两年的结论上签字,否则立即开除党籍。在此之前,还想把陆沅赶往农村,理由是“黑帮”的秘书不能留在北京。并让北京市吊销陆沅丈夫的户口——因为陆沅丈夫是北京市的干部——把他们一道赶出北京。这时北京市的有关人员出面答复说:“你们解决你们的问题,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加之陆沅奋起抗争,“赶出北京”的计谋才未得逞。
中组部和中监委的一直被歧视、刁难、压制的老同志,再也不能忍受郭玉峰的恣意妄为,再也不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1977年春天,围绕着中组部推选党的“十一大”代表的活动,再加以原巡视员张志杰的紧张联系,中组部老干部党支部遂以袁任远、张策、杨士杰等同志为核心,纷纷用大字报向郭玉峰展开了斗争——“郭玉峰不下台,老干部出不来!”
然而上面似乎还有人庇护着郭玉峰,他继续稳坐钓鱼台。
《人民日报》发表那篇文章的大清早,郭玉峰先听到了中央台广播的文章摘要,就狠声狠气地说:“简直是一派胡言!通篇都是右派言论!”《人民日报》一到,他看都不看,揉巴揉巴扔进了废纸篓,连声说:“大毒草,大毒草!”
中组部靠边站的老同志们更加明白:这场斗争如果不是党的正义一方取得胜利,那后果恐怕不只是一些人很可能人头落地(已有人因“恶毒攻击英明领袖华主席”而惨遭杀害),而是整个国家整个党仍将被“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阴影笼罩着!为了党的命运,也为个人的尊严,他们又一次纷纷奋起抗争。一霎时,西单商场北邻的这个大院就糊满了大字报。许多大字报认为,这些年中央组织部在郭玉峰的把持下,真正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阎王殿”;这个阎王殿的特色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完全背离了党的优良传统。
“对头脑正常的人说来,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一位老同志在其大字报中不但引用了恩格斯的这段话,而且还注明这段话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的多少页;接着这位老同志自己说:“我们虽然备受摧残,但幸运的是头脑还都正常,我们都看得很清楚郭玉峰是个什么人!”
还有一张大字报在历数郭玉峰许多乱党纲常的事实之后,引用了《马太福音》第七章的一段话:“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伪善的人!你先去掉你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你弟兄眼中的刺!”
许多老同志的大字报几乎同声厉斥:“郭玉峰!你要知道,你继续糟蹋坑害党的干部,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他们强烈要求郭玉峰立即给他们妥善安排工作,他们不愿再白吃人民的小米。
郭玉峰听说院子里贴了为数甚多的大字报,不免大吃一惊。他的妻子到院子里转了转,看了看。郭玉峰感到很委屈。他认为他对全国五七干校几十万干部的分配工作是做过一些努力的,只是由于张春桥、王洪文等人的一再责难,才未能如愿。甚至于,汪东兴也曾打电话责问过他:“郭玉峰,你叫把干校都撤销啦?!”
如果郭玉峰的这种委屈确有某种根据,那么“全国最强的”也仅仅是康生们眼中的“强”,在解放全国受苦受难的广大干部方面,也还是碰到“硬胡桃”就软了下来的。
接着,大院里就有些似乎自愿为郭玉峰解围的人,以整洁院落为借口,用水龙头洗刷墙上的大字报。可是,老干部们又在后面跟着贴……
郭成柱少将
郭成柱(1912-1972),原名郭春行,又名郭春竹,福建省龙岩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1931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2军36师108团团委秘书,红1军团1师3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第2师政治部技术书记,红1军团政治部统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苏鲁豫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大队政治委员,教导1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3师7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6纵16师的首任政治委员。16师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部队,红军时期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2师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改编为八路军115师685团。皖南事变后南下华中,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进入东北时共9000人。该师“部队干部历史很老,文化较低.该部
队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但也存在简单化,对新战术研究与掌握不够。是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后升任东北野战军第1纵政治部副主任,第5纵政治部副主任。第5纵队入关,13师首长的吉普车在喜峰口翻下山坡,师长徐国夫身负重伤,政治委员李辉、政治部主任胡寅牺牲,郭成柱一度代理13师政治委员,后担任5纵政治部主任,第42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回国后,历任第42军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2年8月9日逝世,终年60岁。
郭廷万少将
郭廷万(1913-——),福建省龙岩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1军团第1补充师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长、东进支队4大队营长、教导第5旅15团副团长,山东滨海军区独立第2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陇海东段警备部队司令员,山东军区滨海警备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鲁南、泰安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第28军82师师长。1952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福建省军区龙溪军分区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市卫戍区司令员。当选为福建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1955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郭延林少将
郭延林(1914-2004),江西省吉安县人。1928年参加赣西农民起义。1929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司令部交通科参谋,第1师1团排长、连副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水口、乐安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东征、西征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营政治教导员,第3团营长,延安炮兵学校工兵科教员兼协理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冯家沟、雁宿崖、百团大战和黄土岭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护路军第3团政治委员,南满护路军副政治委员,铁道纵队第4支队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和渡江战役,解放大军打到哪里,就率领铁道部队把铁路修到哪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兵第1师政治委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第1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所有铁道战线的斗争。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师师长,铁道兵第6师师长,铁道兵第2军副军长,铁道兵第1军副政治委员,1960年毕业于解放
军政治学院,后任铁道兵后勤部政治委员,参加了援助越南的工作,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1支队指挥部政委、中国援越后勤部队1支队政委。援越任务结束后,任铁道兵科学研究院政治委员,工程支队指挥部政治委员,铁道兵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黎湛、鹰厦等铁路建设,为加强铁道兵部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8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郭林祥少将
郭林祥(1914-——),江西省永丰县人。1930年9月参加中国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干部团连指导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4师11团总支书记,第4师组织科长,第1师13团政治委员。1937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总校队长,大队长,支队长,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委员,太行军区3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6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1944年9月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中原军区1纵队1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起任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13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8兵团第61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任川北军区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1952年8月任四川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5月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1959年12月任第2政治委员、1965年11月任第三政治委员、1973年6月任政治委员,1973年8月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75年8月任新疆军区政治委员、1978年1月任第二政治委员,1980年1月任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2年12月任政治委员。1985年3月任中央军委纪委书记,1985年10月-1990年4月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是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9月14日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卓辛少将
郭卓辛(1912-1984),河北省安次县(今廊坊市)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13军38师政治部秘书,第13师37团指导员兼技术书记,红5军政治部统计干事,红30军89师267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援西军文书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独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徐州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浙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月6日因病逝世,终年72岁。
郭金林少将
郭金林(1913-1990),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一军团4军11师31团副排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审计局审计。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会计,中共河南省委秘书处会计科科长,新四军第6支队会计科科长,第4师供给处副处长,师供给部副部长、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政委。参加了苏中、鲁南、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后勤供给部部长、财务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南京军区财务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2月30日因病逝世,终年77岁。
郭宝珊少将
郭宝珊(1904-1970),河南省南乐县人。1934年参加陕北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在陕西黄龙山自发组织农民武装,后为国民党军军官。1934年10月,国民党集结大量兵力,向陕北红26军进攻,郭宝珊率一个营随敌向甘肃庆阳出发,在红26军红3团的配合下,10月20日,郭宝珊营在庆阳起义。11月10日,郭宝珊部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郭宝珊为司令员。参加了陕甘苏区反“围剿”和劳山、东征等战役。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甘泉独立营大队长,甘泉独立营营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8团副团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边军分区副司令员,延陵军分区司令员,警备第4旅旅长。1949年1月,警备第4旅和骑兵第6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4军12师,任师长。参加了宜川、荔北、扶□、兰州等战役。兰州战役以后,第12师留守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9月,第4军撤消番号,第12师改编为西北军区公安部队第20师,任师长,以后担任公安部队副司令员,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11月27日逝世,终年66岁。
郭炳坤少将
郭炳坤(1914-1977),陕西省蒲城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西关中游击队指导员,红26军1团政治委员,关中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直罗镇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三边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3旅副政治委员,三边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4纵警备3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4军11师师长。参加了扶□、兰州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干部部部长。1950年9月,成立总干部部,毛泽东说:“成立总干部部,要徐立清来搞。”又批示:“赖传珠资深,同意排在前面,但工作要让徐立清多做。” 总干部部从总政治部、东北军区、华北军区、西北军区、西南军区、中南军区、华东军区、中组部、总参谋部共选配了80名干部,并在华北革命大学选调了27名学生。总干部部当时设任免考核处,副处长吕义山,军衔奖励处,处长王文轩,统计档案处,处长刘绍文,抚恤保健处,处长黎映霖,秘书处,处长叶显锐。1952年,编制调整,一部为一般兵种干部任免部,部长李信,二部为特种兵干部任免部,部长王文轩,三部为组织计划部,部长袁子钦,四部为军衔奖励部,部长曹广化,五部为预备役干部动员部,部长郭炳坤。这五个部的部长来自各个方面军、大单位:李信来自红二方面军、四野;王文轩来自三野;袁子钦来自红一方面军、华北军区;曹广化来自红四方面军、四野;郭炳坤来自陕北红军、一野;体现了毛泽东“五湖四海”的选人原则。郭炳坤后来调海军,历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北海舰队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4月6日逝世,终年63岁。
郭维城少将
郭维城(1912-1995),满族,辽宁省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在东北军任张学良机要秘书,苏鲁战区秘书主任、处长。“七·七”事变后,随东北军爱国将领于学忠参加了淮河、台儿庄、武汉等战役,随后东进山东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参与组织东北军111师部分官兵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111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山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滨海支队副支队长。1945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兼铁路局局长,西满护路军司令员,中长铁路滨州线军事代表兼西满铁路局副局长,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员兼铁道兵团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衡阳铁路局局长,中朝联合新建铁道指挥局局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员兼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指挥、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中共郑州铁路局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1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