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26 21:58:06
一、姓氏源流
    曹(Cáo)姓,根据《元和姓篡》的记载,中国的曹姓最初是颛顼嬴姓的后代。综合各种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姬姓的后代振铎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铎被封于曹(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定都于陶丘,建立曹国,遂成为曹国始封之君。后为宋景公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曹氏,振铎也就成为曹氏的始祖。  
    2、亦出自姬姓,为颛顼帝后裔曹安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颛顼帝之后裔曹安被封于曹(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其后子孙被改封于邾国(今山东省曲阜东南),邾国被楚所灭后,邾人有以原国名为姓,称为曹氏。故此支曹氏的姓源往往同朱氏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朱姓源于周时的邾国,而邾国本来是曹姓所建。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生有六子,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国。古代邾国贵族一直以国为氏。后来邾被为楚所灭,安的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改姓曹。这两支曹姓子孙都发源于山东省境内,所以,早期的中国曹姓人都来自山东。  
    3、出自其他源流:
    ① 据《新唐书》所载,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国人有以曹为氏。古代的曹国,大约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据《北史》、《隋书》等书记载,曹国为昭武诸国之一。当时,有曹国人来中国,有的以曹为姓,传之后世。
    ② 女真族粤屯氏,满族索佳氏、索绰络氏、鄂托氏、拉祜族劳朝氏、普米族本牙海氏及布朗、彝、阿昌、哈尼、蒙古、纳西、回、锡伯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姓。
    得姓始祖:曹振铎。颛顼的后代曹安最初被封在曹(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后,把他的弟弟振铎封在了曹,而把曹安的后代改封在邾国(今山东省曲阜东南)。振铎在他的封地曹建立了曹国,定都于陶丘。曹振铎建立的曹国于公元前四八七年为宋景公所灭,其后代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为曹姓。曹振铎也就被视为曹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故山东曹姓成为后世曹姓繁衍播迁的主要源头。先秦时期,曹姓分布点以山东及江苏沛县为主。秦汉时期,是曹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北部成为曹姓主要聚居点,以致于后来曹姓发展史中四大郡望(谯郡、彭城郡、高平郡、巨野郡)皆出于这些地区。另外,陕西、湖北、甘肃、浙江在秦汉时期也有曹姓散居点。据载,秦末沛县(今属江苏省)人曹参西汉时被封为平阳侯,其子迁居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北)。魏晋南北朝之际,因北方连年战乱,曹姓开始南迁,与此同时,北方曹魏政权的建立,也使曹姓得以在北方较好的发展,以致于后来曹姓在黄淮流域分布最为集中。隋唐时期,曹姓在规模、数量上又有大的发展。福建、广西等地始有曹姓入居。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开漳,亦有曹姓将佐。”宋元至明清时期,曹姓已广布我国各地。据载,明代有福建曹姓一支徙居广东梅州,又雍正年间有福建曹姓入居台湾,进而迁徙海外。今日曹姓以黄淮流域分布最为集中,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人口为多。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七。

三、历史名人
    曹  刿:春秋时期鲁国名将。鲁庄公的时候,齐攻打鲁,他求见庄公,随庄公战于长勺,利用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时机,叫庄公鸣鼓进攻,结果获得了长勺之战的大胜。  
    曹  参:西汉名将大臣。字敬伯,江苏省沛县人,秦末随刘邦起义,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平阳侯,曾任宰相九年。协助高祖平定陈颛、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  
    曹  操:字孟德,安徽亳州人,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是个被历史误会、被《三国演义》丑化的人物。有人说他原本姓是夏侯。因其父夏侯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为曹了。建安元年,他统一了中国北部。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  丕:即魏文帝。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建立者,曹操之子。他还被尊为当时文坛领袖,精于诗歌创作,其代表作为《燕歌行》,另著有《典论·论文》一书。
    曹  植:著名诗人。三国时曹操之子,曹丕之弟,为魏明帝;以诗文著称于世,他的《七步诗》时至今日仍广为流传。曹丕之孙为魏国皇帝。其后裔曹霸,武卫将军,又极善画马。
    曹  叡:魏明帝(203-239)时年36岁在位(226-239)十三年,曹丕之子 即位后以司马懿为大将军,多次打败蜀相诸葛亮的进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国政治开始衰落。
    曹  芳:魏少帝(232-274)时年43岁 在位(239-254)十五年,曹操的曾孙曹楷的儿子。 魏明帝无子,死后由曹芳即位。在位时被司马懿篡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254年,曹芳被废。
    曹  髦:魏高贵乡公(241-260)时年19岁 在位(254-260)六年,曹丕 孙曹霖的儿子。十四岁即位,260年,被司马昭杀死。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
    曹  奂:魏元帝(246-302)时年57岁 在位(260-265)五年,曹操孙 燕王曹宇的儿子。265年被司马炎所废,被封为陈留王。    曹  娥:东汉上虞人。其父溺死於江中,不得尸骸。娥时年十四,沿江嚎哭十七昼夜仍不见其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而死,五日后,抱父尸浮出。世传为孝女。(端午节纪念之一)
    曹  霸:谯郡人,唐代杰出画家,官武卫将军。擅画马匹,杜甫曾赞其所画御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  唐:字尧宾,桂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人,唐代诗人,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中,官至使府从事。存诗三卷,今编二卷。
    曹  松: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省潜山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年)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而卒。著有诗1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录时,编作《曹松诗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曹  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省)人,北宋大将,历任右骁卫上将军、侍中、武宁军节度使、都监、枢密使等职。咸平二年(999年)病死,终年69岁。
    曹  端:字正夫,河南省渑池人,明代著名学者。永乐中举人,授霍州学正,学者称月川先生。《明史.儒林传》谓其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问其父。及长则专心性理之学,读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及张载《西铭》,叹曰:“道字是矣!”平生以倡明绝学为己任,其学务躬行实践,著《太极图说述解》一卷、《通书述解》二卷、《西铭述解一卷。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
    曹  顶:通州(今江苏省南通)人,明代抗倭英雄。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应募入伍,大败倭寇于江上。次年倭寇3000余人围攻通州城,曹顶率兵出击于城外,倭寇被迫退却。嘉靖三十六年四月,曹顶追击倭寇,战于城北30里之单家店,因天雨泥泞,坐骑滑倒,不幸牺牲,时年44岁。
    曹  寅:清代文学家,曹雪芹之祖父,作品有《楝亭诗钞》、《续琵琶记》等,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
    曹  锟: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北洋直系军阀首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时被囚禁,不久病死于天津。
    曹不兴:吴兴(今属浙江省)人,三国时东吴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佛像,时人称其作品为:“曹家样”。
    曹仲达:南北朝时北齐著名画家,擅画人物。“曹衣出水”便是对其所绘人物画风及层次的赞扬。
    曹之白:元代画家,字又玄,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曹之白善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从中演变成一种清疏简淡的风格。作品多以柔细之笔勾皴山石,极少渲染。早年笔墨较秀润,晚年变为苍秀简逸。
    曹学佺:福建省侯官(今福州)人,明代文学家、诗文家、诗选家、学者。字能始,号石仓,又号泽雁。著有《石仓诗集》等。
    曹廷杰:湖北省枝江人,清代学者,一生著述颇丰,义理精审,为后人研究东北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曹雪芹:清代著名作家,他的名著《红楼梦》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宝贵的遗产。他不仅是后人推崇倍至的曹姓名人,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曹振镛:安徽省歙县人,清代大臣,官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编修、学政、大学士、军机大臣。曹福田:直隶静海(今属天津市)人,清末义和团著名首领之一,后被清政府杀害。
    曹汝霖:上海人,曾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袁世凯政府的外交次长,曾协同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后在汉奸组织“华北临时政府”中任职,新中国成立之时,避居国外。
    曹学楷:鄂豫边红军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曾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参谋长、中共鄂东和鄂东北特委委员、红一军第一师和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三师政治委员等职,1931年冬牺牲。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曹姓在长期发展中,形成许多郡望,最著名的当数:
    谯  郡:东汉末年从沛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亳州(今安徽省亳县)。治辖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的灵壁、蒙城、太和、鹿邑、永城之间的地方。
    彭城郡:西汉时设置,东汉时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治辖大约在今天的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东南部。
    高平郡:晋时设置,治所在今山东省金乡。治辖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独山湖、金乡、巨野、邹县之间的地方。后来有多次变迁。汉时设置了巨野县,在今天的山东西南部、万福河北岸。
    巨野县:因古为大野泽而得名,西汉置县,治所在今山东省巨野。
    2、堂号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此外,曹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谯国堂”、“敬思堂”、“崇孝堂”、“宁寿堂”、“无为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曹姓名人辈出,从官员将帅到文人墨客,从三国曹操到清代曹雪芹,均在曹姓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所崇敬。
    2、曹姓的字行辈份除排列有序井然外,还体现着报国忠贞,勤俭治学的家规家训。如曹振甲所修《曹氏家谱》中江苏曹姓一支字行为:“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

【曹姓宗祠通用对联】

〖曹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名麟俊彦;
绣虎文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长平侯曹操族子,字文烈。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后世称为绣虎。

人称乡虎;
自庆接鸾。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曹操的儿子,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有才学,早年受曹操宠爱,一度曾想立他为太子。曹丕为帝,他受猜疑妒忌,积郁而死。诗歌多为五言,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丽,对五言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也擅长辞赋、散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文章只有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当时人称“绣虎”,绣,指其词华隽美;虎,指其才气雄杰。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曹邺,字邺之,桂州阳朔人,大中年间进士,历官祠部郎中、洋州刺史等。其诗多写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篇章对统治者的讽刺;语言通俗,多用民间口语。《登第诗》有句:“自拟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平阳世泽;
相国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初曹参,助刘邦得天下有功,封平阳侯,后继萧何为丞相。

武惠世泽;
科第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初年大将曹彬,卒谥武惠。

将台三上;
籍列八仙。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将曹彬三子皆为将才,曹弼题曹彬庙有“教子三登上将台”之句。下联典指宋曹国舅隐迹山林,后遇钟离权、吕洞宾,引入仙班。

文承七步;
武继三登。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妒忌曹植才华,曾令他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作不成要施以重刑。曹植应声便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人们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下联典指北宋初大将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乾德初年,因打败契丹、北汉有功,官枢密承旨,灭后蜀后任都监。开宝年间任统帅,灭南唐,后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宰相),封鲁国公。太平兴国年间,辅佐太祖决策灭北汉,雍熙年间又率军攻辽。为当时第一良将。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有将才。长子曹璨,字韬光,官至富州剌史,因抵抗契丹有功,官河阳节度使,升同平章事(宰相)。三子曹玮,字玉臣,十九岁时由父亲推荐为渭州同知,真宗时官至彰武军节度使,率兵四十年,未曾失利。七子曹琮,字宝章,历官卫州团练使、都指挥使。北宋大臣陶弼《观曹彬庙》诗有句:“教子三登上将台。”

大家传诫;
令女守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班昭,为皇后和妃嫔教师,以其夫为曹世叔,称“曹大家”。曾著有《女诫》。下联典指三国·曹爽。从弟文叔妻名令女,夫早死,割鼻毁容,誓不再嫁。

投江尽孝;
却赙表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曹娥,沿江寻父尸不得,号哭七日,投江而死。下联典指宋·曹修古卒,其妻女尽却宾佐之赠钱数十万。

-----------------------------------------------------------------

〖曹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谯国家声远;
雷阳世泽长。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曹姓的源流郡望。

泉石从所好;
文章如有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曹全,字景完,东汉建宁间举孝廉。《曹全碑》,全称《汉颌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明万历初在今陕西合阳县出土,清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后断裂缺字,公元一九五六年移存西安碑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列名五列,五十七字。

借得三川秀;
添来气象新。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

〖曹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圣代三升论秀;
家风八斗量才。
——曹京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曹大村曹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见上“人称乡虎;自庆接鸾。”联释。

-----------------------------------------------------------------

〖曹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平阳世守三章约;
子建才高七步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大臣曹参。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影上三竿迎晓日;
才高七步咏春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野田黄雀行千里;
芹圃红楼梦百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等。下联典指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

一代像绘凌烟阁;
千秋名传曹娥碑。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曹霸,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下联典指东汉孝女曹娥,后人立“曹娥碑”。

只有诗书堪自读;
未甘词赋压群流。
——曹墨琴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女书画家曹墨琴撰书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撰书联。

宝鼎茶闲烟当绿;
幽窗棋罢子犹凉。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绕堤柳借三篙绿;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家居好水好山地;
人在不夷不惠间。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令子贤孙中维起;
美人名士共长生。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鹤群常绕三珠树;
花气浑如百和香。
——曹秀先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曹秀先撰书联。

-----------------------------------------------------------------

〖曹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仁被江南,良将功推第一;
约成塞外,使臣才羡无双。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曹彬,为时良将第一。下联典指宋代曹利用,曾与辽国和议。

树绩关中,振平阳千载之武;
修名邺下,冠河东八斗之才。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佐高祖定天下而封侯。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谢灵运曾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法守三章,平阳侯忠诚厚朴;
才高七步,陈思王藻丽英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封平阳侯,曾随刘邦定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何氏宗祠联。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加坡何氏宗祠联。

汉拜相,宋封王,三千年皇猷黼黻;
居江左,卜京右,亿万世国器珪璋。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丰润县曹氏宗祠联。

============================================================

附录:【曹姓典故、趣事】

〖曹操煮酒论英雄〗
    曹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深解酒中三味,既以酒抒怀,还以酒释仇,以酒招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以酒赋诗;大宴长江,缅怀以往,是以酒抒怀,青梅煮酒之日,关羽、张飞直闯小亭,曹操反而赠酒压惊,是以酒释仇;赐饮降将,是以酒赐恩;设宴安抚关羽,是以酒招安,其中尤以“青梅煮酒”演出一幕“煮酒论英雄”的好戏。刘备失势后投奔曹操,为防谋害,韬光养晦,曹操则想窥探刘备的内心。于是,一天曹操在许昌九曲河畔青梅煮酒与刘备对饮,共论当时天下英雄,刘备佯装糊涂,列举袁绍、刘表、袁术、孙伯符、孙策、刘璋等当时风云人物,曹操一一否定,最后把酒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曹操想借酒的热情撬开对方心中的秘密,并以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刘备则慑于酒的“热情”,极力掩饰自己的宏伟抱负和政治情怀,假装闻雷失惊,掉了筷子,表示胸无大志,终于骗过曹操。《三国演义》中对这些有精彩的描写。

-----------------------------------------------------------------

〖曹操以酒劝关公〗
    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于上座。比及送回,备绫锦百匹,金银器皿俱全。关公都送与二嫂嫂。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及美女十人以侍之。云长不能推托,将所赐美女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嫂;金银段匹收受,抄写明白归库。关公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嫂安乐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知此事,愈加重待。关公未尝喜。
    一日,操见云长所穿绿锦战袍,觉已旧。操度其身品,取异锦做战袍一领赐之。云长受之,穿于衣底,上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故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操曰:“吾为汉相,岂无一锦袍与云长?何以旧袍蔽之?不亦俭乎?”公曰:“此袍乃刘皇叔所赐,常穿衣上,如见兄面,岂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乎?”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操口称其义,心中不悦。云长回府。
    次日忽报:“内院二夫人哭倒地上,不知为何,请将军速入。”云长乃整衣跪于内门外,拜请二嫂嫂。甘、糜哭曰,请云长起来。
    公曰:“二嫂嫂为何悲泣?”甘夫人曰:“我夜梦皇叔身陷于土坑之内,觉与糜氏论之,想在九泉之下矣!”关公曰:“梦寐之事,不可凭信。此是嫂嫂心想之故也。请勿忧愁。”公乃再三宽释。
    正值曹操相请关公赴宴,公辞二嫂,来见操。操见公有泪容,乃问其故。公曰:“二嫂思兄,日久痛哭,不由某心不悲也。”操笑而宽解之,频以酒劝公。饮甚醉,自绰其髯而言曰:“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裹之,恐其断也。如接见宾客,则旋解之。”操经纱锦二段作囊,赐关公包髯。

-----------------------------------------------------------------

〖七步成诗〗
    据《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丕曾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诗一首,如果做不成就行“大法”,要处以极刑。曹植也确有七步成诗之才。曹丕刚说完,他便应声吟道:“煮豆燃豆箕,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有名的《七步诗》。这首诗以萁豆相煎来隐喻骨肉相残,真实地反映了他和曹丕之间的关系: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从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来看,其成就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植)应声便为诗曰……”曹植与曹丕为同母弟兄。植少年时即以才华特异为父曹操所赏爱,几被立为太子。及丕继操位建立魏朝,植虽居侯王之位,而备遭忌迫。本诗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时情思的反映。《世说新语》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据丁晏《曹集铨诗》本选录。
    诗的首二句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漉滤起熟豆来作豆汁。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写情景产生的反思,以萁对豆之相煎熬,控诉兄弟相迫之乖违情理。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诗人此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矢口而出,说来如此自然贴切,乃使阴狠冷酷如曹丕,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而“萁豆相煎”亦遂成为兄弟间互相鱼肉之名喻。
    据《诗纪》,此诗亦有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颇简切。旧评对二者各有短长。陈祚明评此诗云:“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

---------------------------------------------------------------

〖曹玮一箭双雕〗
    一天,曹玮于州府内宴请宾客,部下将官都在席上陪同。饭后,曹玮要与宾客下棋,刚刚摆好棋子,只见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在曹玮面前禀告说:“大事不好,有士兵叛逃到西夏那边去了。”周围的将官与宾客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惊讶。曹玮也很吃惊,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是主帅,不可慌乱,士兵叛逃就已乱了军心,主帅再不冷静,军心就更会不稳了,所以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话说:“不要大惊小怪,他们是我派去的。你千万不要把此事声张出去。”西夏人听说此事,以为逃亡来的宋营士兵是奸细,非常气愤,立即把他们都杀了,并把人头抛回宋朝的边境里。曹玮的一句话,既稳定了军心,又借敌人的刀除了叛逆,一箭双雕。

---------------------------------------------------------------

〖曹冲智救库吏〗
    曹操的马鞍是他的心爱之物,平时放在仓库里让库吏妥善保管。一次,库吏突然发现这座雕鞍被老鼠咬破了,他恐惧万分,最后决定把自己捆起来,主动去曹操面前请罪。这时小曹冲跑到库中来玩,他知道了这事后要库吏先不要到父王那里去请罪,也不要声张,接着他又凑到库吏耳边低声地说了几句话,就走开了。
    第二天,曹冲趁身边无人,用小刀把自己的一件单衣胡乱地割了几个小洞,弄得像老鼠咬的一样。第三天中午,曹冲见父亲正心闲无事,就赶紧穿上那件破衣服,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曹操看到自己心爱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曹冲扑到父亲怀里,指着衣服上的破洞说:“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昨晚我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好孩子,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高高兴兴地玩去吧,别再为这事苦恼了。”正当曹操同曹冲在屋里讲话的时候,那库吏手捧马鞍,慌慌张张地走了进来,他跪到地上声音颤抖地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禀告了曹操,请求曹操严惩自己。曹操听完库吏的话,非但不怪,反而哈哈大笑。他对库吏说:“小冲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老鼠咬破,何况那挂在仓里的马鞍呢?回去吧,以后看管库房要经心些就是了。”聪明善良的曹冲巧妙地哄过了父亲,为库吏解除了一场大难。

---------------------------------------------------------------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决不姑息宽容。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行军经过庄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
    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扑刺刺”的一声,从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来,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犯了难。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能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不!你的理不通。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

〖八仙之一:曹国舅〗(民间传说)
    道教八仙之一。曹国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也是他们中间出现时间最晚的一位。关于他的材料很少,而且很杂乱。普遍的说法是:名佾,亦作景休,本来是中国宋朝(960-1279年)一位皇后的弟弟。尽管地位很高,被封为国舅,而且天资聪明,但是他并不喜欢享受富贵的生活,不喜欢利用特权,而是喜好道教的修行。后来,他的一个弟弟由于违反法律,犯了死罪被处死了。对此,他感到非常羞耻,就跑到山中隐居,后来遇到八仙中的其他神仙,得到点化成仙。
    相传曹国舅的弟弟贪赴京应试秀才之妻的美色,绞死秀才,强占其妻。秀才的冤魂向包拯申诉,包公准予查究。曹国舅告知其弟,务必将秀才的妻子置於死地,以绝后患。於是二国舅投秀才的妻子入井,被她逃脱,途遇曹国舅,误以为是包拯,向曹国舅申诉,曹国舅大惊,令手下用铁鞭打死秀才的妻子,手下以为她以死, 把她弃尸於偏僻的小巷。
秀才的妻子醒了之后,向包公叫冤,包公问明真情后,就诈病,曹国舅来探望包拯。包拯令秀才的妻子出诉,逐将曹国舅监禁。又作假书将二国舅偏来开封府,令此女面诉冤情。又将二国舅枷入牢中。曹皇后和宋仁宗亲自来劝包拯释放她的两个弟弟,包拯不从,命令将二国舅处决。宋仁宗大赦天下。包公才将曹国舅放行。
    曹国舅获释后,入山修行从此遁迹山林,矢志修道学仙,有一天,锺离权和吕洞宾问他说:“你所养的是什么?”曹国舅说:“我所养的是道。”仙人笑着问:“道在那里呢?”曹国舅指着天说:“道在天。”仙人又问:“天在那儿?”曹国舅指着心。锺离权和吕洞宾满意地说:“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逐授以《还真秘旨》,令他精心修练,不多久,曹国舅就成仙了。
    在民间的八仙形象中,曹国舅不是通常的道士打扮,而是仍然穿着他的官服。有时对他的打扮甚至有些戏剧化,红色的官服,头上戴着官帽,脸上还涂着白色的图案。在庙会上模仿八仙形象进行的宗教表演中,曹国舅是小丑的角色。

---------------------------------------------------------------

〖端午节由来之三:曹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介绍五种:

    端午节由来之之一: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并遭谗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人们纷纷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由来之二: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夫差听信受越国贿赂的吴国大宰的谗言,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死前对邻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由来之三: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曹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由来之四: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文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由来之五:源于逃避兵祸
    另一个传说是,唐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这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妇人背着包袱,抱着个男孩像是在逃荒,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询问。那妇人说:“听说黄巢杀人不眨眼,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只好带着孩子逃命去了。”黄巢听罢,对这妇人产生了恻隐之心,说:“你回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们家的人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老乡亲。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6#
发表于 2018-9-27 13:44:29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11-5 15:53:33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1-26 22:07:40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曹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曹双明上将
    曹双明(1929-——),河南省林州市人。1946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7旅80团副排长,第二野战军第15军45师教导队分队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入空军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任空军飞行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中队中队长。后任空军航空兵16师46团飞行大队大队长、副团长。1958年在福建前线击落国民党军飞机1架,荣立一等功。后历任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1992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1993年6月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曹芃生上将
    曹芃生(1930.6-——),河北省乐亭县人。1946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在冀东军区鲁迅艺术学校当学员。1948年起任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27师宣传队副分队长,第四野战军第46军138师412团宣传队队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团政治处、军政治部保卫干事,军文化速成学校政治处保卫股副股长。1958年入第2政治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师政治部保卫科副科长、科长,军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7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山东省军区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90年4月-1996年1月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曹刚川上将
    曹刚川(1935.12-——),河南省舞阳县人。苏联炮兵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大学文化。1954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至1956年在解放军南京第三炮兵军械技术学校、第一军械技术学校学习。1956年任第一军械技术学校教员。1956年至1957年在大连俄语专科学校学习。1957年至1963年在苏联炮兵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3年至1969年任总后勤部军械部弹药处助理员。1969年至1975年任总后勤部装备部兵工处助理员。1975年至1979年任总参谋部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参谋。1979年至1982年任总参谋部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副处长。1982年至1989年任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1989年至1990年任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其间:1990年在国防大学高级干部哲学轮训班学习)。1990年至1992年任军委军品贸易办公室主任。1992年至1996年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其间:1994年至1996年任总参党委副书记)。1996年至1998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1998年4月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党委书记。1998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1998年至2002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党委书记。2002年至2002年3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五届三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8年3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曹和庆中将
    曹和庆(1938.8-1999.7.8),河北省宁晋县人。高中文化。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团政治处干部助理员文书,营部书记,连指导员,团宣传股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师政治部主任。1980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81年任师副政治委员。1983年任师政治委员。1985年7月任集团军政治委员。1990年4月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1992年11月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1993年12月任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9年7月8日因病逝世,终年61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3#
发表于 2008-11-26 22:05:04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曹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曹里怀中将
    曹里怀(1909-1998),湖南省资兴县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2团营技术书记,第二纵队连党代表,红四军军部参谋,红3军第7师作战科科长、代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五军团参谋长,红四方面军一局局长,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教员、上级指挥科科长,红军大学第四、第六队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参谋处副处长、处长、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长春卫戍区司令员,吉林军区司令员,吉黑纵队司令员,独立第三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军长,湘西军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军训部部长,空军副司令员。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5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曹广化少将
    曹广化(1905-2004),又名曹甦民、赵屏东,安徽省寿县人。1925年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1926年转入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派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任中共寿凤(寿县、凤台县)临时县委书记,1931年兼任中共寿县县委书记,1932年率寿县游击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师部书记,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书记,总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军事工业局科长,兵工厂政治委员,陕北军委军事工业局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385旅警备第4团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0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参加了新开岭、四保临江、梅河口和辽沈、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军需部政治部主任,中南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军衔奖励部副部长、部长,第20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等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后兼任中央“两案”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4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曹中南少将
    曹中南(1914-——),河北省景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民军第3纵队政训员,八路军东进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第7旅教导队教导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共清河县委书记,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6旅政治部主任,第14纵队42旅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际和平医院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干部部组织统计处处长,军衔奖励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曹丹辉少将
    曹丹辉(1915-1977),江西省南康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64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红12军电台报务主任,红一军团报务主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电台队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电台队队长,新四军军部第三科科长兼无线电总队总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局长,上海市军管会电信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邮电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长途电信总局局长,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通信兵部副主任,高级军事学院通信兵教研室主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4月20日逝世,终年62岁。

    曹玉清少将
    曹玉清(1906-1991),侗族,湖南省晃县(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乡许家湾人。1924年开始戎马生涯,入黔军王天培部。1926年参加北伐。1929年3月与龙昌汉等人率部在万载县城暴动,投奔中国工农红军。随黄公略部在平江、浏阳、万载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3纵队3大队9中队分队长,第2大队中队长,后随红15军1团连长,川陕独立团营长,红四方面军供给部兵站管理科科长,转入鄂豫皖根据地。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4月率部参加著名的苏家埠战役。同年6月在张国焘“左”倾路线统治下,被当作“改组派”逮捕关押。是年秋获释,任总指挥部无线电台担运队班长、队长。参加了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长征,曾三次过草地。1936年10月,率部参加西征,失利后被俘。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5月随李先念到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驻河南竹沟留守处教导队中队长,新四军挺进支队第2团营长,新四军第5师4团团长,第38团政治委员,参与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中原军区1纵队1旅副旅长,参加著名的中原突圈,特别是一旅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后,准备向有国民党军队重兵把守的东北方向再突围时,建议应向敌兵力薄弱的西面突围,将敌主力引进大别山后,再甩开敌人,到苏北去与新四军会合。其建议被采纳,突围取得胜利。到苏北后,参与指挥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后任华北军区14纵队41旅旅长,第70军209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204师师长,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4师师长,在东线的江原道、文登里至鱼隐山一线打防御战。9月至10月集中5个团兵力,向来犯的美军机械化部队第二师发起短距离突击,24天摧毁美军40多辆坦克,受到了彭德怀司令员的表彰。1952年6月回国后,在天津学文化,后任66军198师师长,第66军副参谋长。1955年7月任山西省兵役局局长,1960年任山西省军区参谋长、党委常委。1962年任副司令员。曾任山西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业务组副组长,主管全省农业和财贸工作。深入到30多个贫困县的山庄窝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被称为“粮棉干部”、“农业通”。后任山西省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4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曹光琳少将
    曹光琳(1917-1994),江西省南康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
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独立6师政治部宣传员,红62师186团干事,红3军团4师12团干事,第11团干事,红15军团政治部干事、青年部部长,第73师21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344旅687团1营政治教导员、2营政治教导员、团组织股股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特务团政治委员,八路军总指挥部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独立7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1军3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1军3师政治委员,第1步兵学校政治委员,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国防部第5研究院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犯有错误,未能获得功勋荣誉章。1994年7月22日因病逝世,终年77岁。

    曹传赞少将
    曹传赞(1910-1974),江西省南康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930年参加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2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军部办公厅秘书,第34师101团组织干事,红4军12师政治部秘书,红1军团政治部文书科长、总务处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组织干事,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副科长,第385旅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军法处处长,第770团政治处主任,第385旅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4纵12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1军154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梧州军分区政治委员,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南军区防空部队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军事法院代院长,解放军体育学院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4月9日逝世,终年64岁。

    曹宇光少将
    曹宇光(1918-2005),原名曹英奎,山东省泗水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伍。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曲(阜)泗(水)边区支部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连政治指导员,中共苏鲁豫皖省委军事部政治处巡视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民运干事,苏皖纵队直属大队政治委员,苏皖纵队政治部工作团团长,山东纵队第2旅民运科副科长,山东鲁中军区人民武装动员科副科长、科长,中共泗北县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人民武装部部长,鲁中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人民武装部教育训练处处长、组织计划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组织计划处处长,总参谋部动员部副部长、部长、顾问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4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曹灿章少将
    曹灿章(1913-2004),安徽省亳县(今亳州市)人。1931年参加宁者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班长、排长、连长,红军第5军团39师副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鲁南支队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师1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38军114师师长等职。参加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和辽沈、平津、渡江、解放湖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军师长、公安军参谋长,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10月6日因病在河南省信阳市逝世,享年91岁。

    曹孟朴少将
    曹孟朴(1907-1991),黑龙江省宁安县人。北洋大学肄业。曾在东北做党的秘密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中干队指导员,第129师政治部教育科长、巡视团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合江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东北军政
大学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高级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高级工程兵学校政治委员,工程兵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院长、院长、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9月2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曹思明少将
    曹思明(1917-2003),河南省商城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河南光山县双轮河游击队班长、队长,红1军团第3后方医院管理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区队长、队管理员、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部干事、组织股股长,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师后勤部政治处主任,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沂蒙、鲁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和天宝山、临朐、莒县、十字路、蛟龙汪等战役战斗,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滨北分区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苏南军区苏州分区副政治委员,参与组织指挥了解放高密、胶县、诸城和潍县阵地攻坚战等战役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山东军区国防工程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舟嵊要塞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代司令员,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等职,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曾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被增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曹德连少将
    曹德连(1907-1995),又名曹德广,江西省南康县人。1930年参加南康县农民暴动,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2师5连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骑兵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侦察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长征中打开腊子口后,部队进人了汉民回民杂居的地区。林彪派军团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立即出发到哈达铺,执行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的任务。毛泽东说:“我补充一点,指导员你注意:给我找点‘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近期的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要搞几份来。”梁兴初、曹德连等化装成中央军进入了哈达铺。国民党军的一个少校副官从兰州回来,路过哈达铺,带着几驮子书籍;报纸等物品;这些都被侦察员缴获了,其中一张报纸登载着红军徐海东部与刘志丹部会合的消息,还有陕北根据地略图。梁兴初、曹德连将报纸交给聂荣臻,聂荣臻立即派人送给毛泽东。曹德连后升任红30军262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炮兵营政治教导员,留守兵团警备3团营长,团政治处副主任,警备1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关中军分区保安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3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16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8纵23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9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补训4师政治委员,第15兵团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海南岛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部副部长。回国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62年被任命为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未到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6月16日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11-26 22:04:21 |只看该作者
曹姓起源
    一、关于“曹”字:
    曹语发生远古,是汉语原始语根之一。
    原始语称具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为曹。夏代商国国君叫曹圉(Yǔ,音语,谓养马的地方),是昌若之子,继昌若而立。曹圉亦作粮圉。曹圉,可能指粮库或马圈,说明夏代商国国君是管粮库或马圈的官,并以之为氏的。后世仍叫在树上作窝栖息的远古人为有巢氏。盛牲畜饲料的长条形器具叫猪槽、马槽,盛饮料或液体的器具叫酒槽、水槽。两边高起中间凹下的物体,凹下的部分叫槽。漕河,是运粮草的河道。漕粮,指漕运的粮食。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槽,也指房子。槽坊,旧时称酿酒的工场。毋庸置疑,“曹”语的原始义是指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
    曹同古代的法官攀亲始于奴隶社会。相传在夏芬(槐)时“作圜土”(今本《竹书纪年》),“圜土”,据东汉时的经学家郑玄解释:“圜土,狱城也”(《周礼·大司寇》注),也就是监狱。因这种监狱是用土筑成一个圆形,将罪人囚禁在其中。因占地面积较大,故称之为“狱城”,这是古代画地为牢的最早监狱。因监狱具有空间容纳性,原始语当呼之为“曹”。我国夏朝所在的河南中原为干燥的黄土地,在黄土地挖个深洞或用黄土筑成“圜土”用以关押供奴隶主役使的犯人,不使其逃跑,这是简便易行的设施。
    原始人的语言简单贫乏,常用一个语音指代与之相关的许多事物。既然具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叫做曹,那么把掌管囚禁奴隶和罪人于“圜土”之中的职官称为“曹”,并以之为官名。
    后世对曹的原始义既有继承,也有引申。许慎及之后的文字学家说曹之本义指古代之诉讼(即古代的法官),亦引申为官吏分科司职治事之组织曰曹。汉置尚书五人,一人仆射,四人分四曹,东汉尚书六人,分五曹;一曹与后世之一部同。其后官制迭更,晋及南北朝多至数十曹,直至清代始无曹名。

    二、曹姓来源有六:
    1、赐受曹官 以官为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与自然的斗争最艰巨的是和水患的斗争。相传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国大地是“水浩洋而不息”,因此曾出现过“积芦灰以止淫水”的著名女神女娲。居住于共(今河南省辉县)的共工氏族是世代相传的治水世家。据说在颛顼时,共工曾与颛顼争“帝位”,发生了战斗,共工企图放水来淹颛顼,结果被颛顼杀掉。但是共工的后世子孙仍作水官,在部落联盟中担任治水的职务。到了“华夏部落联盟”时期,又出现了治水英雄鲧和禹。鲧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治水却未取得成功。其后,禹总结了鲧用筑堤堵流的方法而致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通河川、开导阻滞(疏川导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归大、流人大河的方法,终于治住了洪水,变水害为水利。
    在大禹治水时,陆终第五子(另说为第六子)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安后来以官为氏。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曹安始居于今河南灵宝县曹水,此地是曹安受姓之地。曹安曾为夏代国君,附近有曹阳坑、曹阳墟。
    曹安后来曾被禹所攻。禹为什么攻曹呢?原因是炎黄部落联盟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将东夷族大部分融合了,禹是三族联盟的最后一位首领,相传他在晚年曾举荐东夷族首领伯益做继承人,但暗中却为传子着想,竭力为其子启培植羽翼势力。三年后伯益把政权让给了禹的儿子启。大概由于从尧到舜、从舜到禹,都是实行禅让制,惟独从禹到启是传子,因此引起曹、有扈、魏、屈骜等氏的不满和反对,于是禹攻曹。曹因被攻,被迫迁于河南滑县之曹,即《诗序》所谓“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
    到商灭夏后,曹姓又常与商朝对抗,成为方国,称做曹方。因被商讨伐,而东迁于山东定陶县。河南滑县曹故地于西周初年成为卫国的曹邑。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翟击败,漕(同曹)邑也就被翟占领,原来卫国被封在漕邑的后代就用祖先的封邑名“漕’’作为自己的姓氏。在汉代有游侠漕中叔、漕少游。《千家姓》云:西河族(今河南省浚县、滑县及其迪南、迪北一带)。漕氏又演化为糟氏,《续通志·氏族略六》载:明嘉靖主事糟土奇。


    2、受封曹国 以国为氏
    出自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国。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曲阜东南)。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3、出自姬姓。
    相传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省定陶西南,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有曹县)。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曹振锋即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国共26任君,10伯16侯,立国636年。其世系为:
    曹叔姬振铎,西周曹国始封之君,父姬昌,兄姬发。卒,子太伯脾立。
    曹太伯姬脾,曹国国君。曹叔振铎子,继曹叔而立。卒,子仲君平立。
    曹仲君曹平,曹国国君,太伯脾子,继太伯而立。卒,子宫伯侯立。
    曹宫伯曹侯,曹国国君,仲君平子,继仲君而立。卒,子孝伯云立。
    曹孝伯曹云,曹国国君,宫伯侯子,继宫伯而立。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曹喜,曹国国君,孝伯云子,继孝伯而立。卒,弟幽伯疆立。
    曹幽伯曹疆(公元前?—公元前826),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夷伯喜弟。继夷伯而立。前835一前826在位。周宣王二年(曹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其弟鲜(一作苏)杀幽伯自立,是为戴伯。
    曹戴伯曹鲜(公元前?—前796),一作苏。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幽伯疆弟。杀幽伯而自立。前826一前796年在位。周宣王三十二年(曹戴伯三十年,公元前796)卒,子雉(一作兕)立,是为惠伯。
    曹惠伯曹雉(公元前?—前760),一名兕。西周春秋之际曹国国君。戴伯鲜子,继戴伯而立。前796一前760年在位。周平王十一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卒。子石甫立。
    曹君曹石甫(公元前?—公元前760),春秋曹国国君。惠伯雉子,继惠伯而立。公元前760年在位。既立,其弟武杀而代之,是为穆公。
    曹穆公曹武(公元前?—公元前757),春秋曹国国君。惠伯雉子,石甫弟。杀石甫而代立。前760一前757年在位。周平王十四年(曹穆公三年,公元前757),卒,子终生立,是为桓公。
    曹桓公曹终生(公元前?—公元前720),春秋曹国国君。穆公武子,继穆公而立。前757一前702年在位。周桓王十八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卒。太子射姑(一作夕姑)立,是为庄公。
    曹庄公曹射姑(公元前?—公元前671),一名夕姑。春秋曹国国君。桓公终生子,继桓公而立。前702一前671年在位。周惠王六年(曹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卒,太子羁立。

曹君曹羁,春秋曹国国君。庄公射姑子,继庄公而立。前 671一前670年在位。既立,戎(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伐曹。羁奔陈。曹赤(一作夷,赤为戎之外孙)归曹,是为僖公。
    曹僖公曹赤(公元前?一公元前662),一名夷。春秋曹国国君。继曹羁而立。公元前670一公元前662年在位。周惠王十五年(曹僖公八年,公元前 662),卒。子班立,是为昭公。
    曹昭公曹班(公元前?—公元前653),春秋曹国国君。僖公赤子,继僖公而立。公元前662一公元前653年在位。周惠王十八年(曹昭公二年,公元前659),赤狄攻邢,邢溃。乃与齐、宋之师救之,败赤狄。邢迁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又与齐、宋之师为之筑城。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参与齐桓公会诸侯与周太子郑盟,以定周太子之位。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卒。子共公襄立。
    曹共公曹襄(公元前?—公元前618),春秋曹国国君。昭公班子。继昭公而立。公元前653一公元前618年在位。周襄王八年(曹共公七年,公元前645),与齐、宋、鲁、陈、卫、郑、许之君盟于牡丘(齐邑,今山东省聊城东北)。谋救徐伐楚。与齐师伐厉(楚与国,今湖北随县东北)以救徐。十一年(前642),与卫、邾助宋襄公平齐乱,以纳齐太子昭。十二年(公元前641),不服宋,宋师围之。十六年(公元前637),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过曹,公欲观其骈胁(肋骨相连如一骨)。曹大夫僖力谏,不听。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晋伐曹,执公。后释之。公乃会诸侯于许。周顷王元年(公元前618)卒。子寿立,是为文公。
    曹文公曹寿(公元前?—公元前595),春秋曹国国君。共公襄子,继共公而立。前618一前595年在位。是时,晋楚争霸,多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周定王十二年(曹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卒。子庐(一作疆)立,是为宣公。
    曹宣公曹庐(公元前?—公元前578),一名疆。春秋曹国国君。文公寿子,继文公而立。公元前595一公元前578年在位。周简王八年(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晋谋伐秦,征师于诸侯。晋、齐、宋、卫、鲁、郑、曹、邾、滕之君会于京师。晋率诸侯伐秦时,庐卒于师。庶弟(一作庶子)负刍杀太子自立,是为成公。
    成公曹负刍(公元前?—公元前555),春秋曹国国君。宣公庐庶弟 (一说为庶子)。继宣公而立。前578一前555年在位。是时晋、楚争霸,曹屡参与晋会诸侯,随晋而征战。周灵王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晋以卫石买、孙蒯违盟擅取曹重丘(今山东省茌平西南),执之。晋平公会诸侯伐齐,围临淄,负刍卒于伐齐军次,子滕(一作胜)立,是为武公。
    武公曹滕(公元前?—公元前528),一名胜。春秋曹国国君。成公负刍子,继成公而立。前555一前528年在位。既立,屡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及征战。周景王十七年(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卒。子(氵页)(或作顷)立,是为平公。
    曹平公曹(氵页)(公元前?—公元前524),或名顷。春秋曹国国君。武公滕子,继武公而立。前528一前524年在位。周景王二十一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卒。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曹午(公元前?—公元前515),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氵页)子,继平公而立。前524一前515年在位。周敬王五年(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悼公卒于宋,归葬之。
    曹声公曹野(公元前?—公元前510),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演子,悼公午弟。继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周敬王十年(曹声公四年,公元前510),乎公之弟通杀公而自立,是为隐公。
    曹隐公曹通(公元前?—公元前506),春秋曹国国君。武公滕子,平公(氵页)弟。继声公野而立。前510—前506年在位。周敬王十四年(曹隐公四年,公元前506),参与晋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东)会诸侯之盟,谋伐楚。是年,声公之弟露杀公自立,是为靖公。
    曹靖公曹露(公元前?—公元前502),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氵页)子,声公野弟。杀隐公通而自立。前506一前502年在位。周敬王十八年(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卒。子伯阳立。
    曹伯曹阳(公元前?—公元前487),春秋曹国末代国君。靖公露子,继靖公而立。公元前502一公元前487年在位,既即位,好田猎之事。曹鄙人公孙疆亦好田猎,获白雁而献给曹阳,且言田弋之说,曹阳便喜欢上了他,并与他商讨政事,使为司成。公孙疆说服曹阳背晋伐宋。周敬王二十二年(曹伯阳三年,公元前498),卫伐曹,克郊(今山东省菏泽境)而还。三十二年(公元前488),郑大夫以宋人有曹,乃郑之患,不可不救。冬,郑师救曹,侵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宋破曹,俘君而杀之,曹亡。
    国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为始祖。旧时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庙,额曰“西周旧国”,地方官岁时祀之。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旧时菏泽、定陶二邑,凡曹姓纳粮,每升较他姓减三文。《县志》载,定陶为古曹国,曹伯墓在北门外,十七世皆葬于此。


    5、他姓改作曹姓
    后汉有曹嵩(曹操之父),本姓夏侯,后改姓曹,是为安徽曹氏。


    6、少数民族曹姓
    1)匈奴族曹姓。《晋书》载记有匈奴右贤王曹毂屯马兰山。又载有贰城胡曹寅献马3000匹,以寅为镇北将军、并州刺史。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领曹龙、张大头等率部众两万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县),推曹龙为大单于。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数万落叛逃后秦,人平阳,曹弘被推为大单于。《晋书·世祖纪》有山胡曹仆浑,是投降汉人的匈奴族,演变为步落稽胡。
    2)满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于鄂尔坤、俄漠和、界凡、长白山、马尔敦、大凌河等地。鄂托氏,后改为曹氏,分布于赫图阿拉、叶赫、乌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曹光明,镇江人。曹。春林,法库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里鹰,原为民勤汉人,迁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来台。
    4)藏族曹氏。大通县大通川土千总户曹通温布,番族,以曹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职。
    5)瑶族曹姓。泰国德伊兑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迁潮州府河杨河。元末大乱,又迁贵州,再转迁泰国北部山区。
    6)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陇川县芒东寨经师。曹秉薄,原为汉人,明洪武二年迁腾越,又到绮罗、罗文冲关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为阿昌族。一支迁路西县高埂田为阿昌族。一支迁萝卜坝成为傣族。一支到陇川县小新寨成为景颇族载瓦支。
    7)布朗族曹姓。勐腊县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征普思逆夷,杀贼有功,给土千总。

-------------------------------------------------------

曹姓迁徙史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至于迁徙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三国以后,原本单纯的曹姓混乱了,不但被曹操冒姓,还有被康国之后冒姓的记录。
    汉时,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这是曹姓一个非常重要的繁衍时期。
    唐代末年,曹氏大规模南迁江南。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躲避黄巢起义,举家南徙,有的一直展转入闽,迁居漳州一带。后在福建南部也出现曹氏踪迹,都是这次南迁的曹之后代长期繁衍、播迁的结果。
    福建南部的这些曹氏族人,后来又迁居台湾。现在,台湾的南投、彰化和台北三县是曹姓最多的地区。
    宋代以后,曹姓已经广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了。


    秦汉时期:
    汉时曹姓已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其中出自姬姓的邾国曹氏,后人多居于谯郡,汉相曹参即属此支。这时,曹姓是以今天的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北部等地分布最为集中,以至后来曹姓家族的主要郡望均分布于这些地区。东汉时,已有曹姓移居浙江,安徽等地。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连年战乱,曹姓开始大举南迁,于唐初迁漳州(今属福建省),后渐至福建的同安、南安、安溪、芹山等地。


    东晋时期曹彦家族南迁
    西晋后期,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使司马氏政权势力耗尽,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次年3月自称晋王,在江南建立政权。公元318年,愍帝司马邺死讯传到建康,遂接皇帝位,定都建康(即今长江以南的南京市年),仍以晋为国号,史称东晋。公元383年,氐族贵族政权前秦以87万大军南下,企图攻占江南,东晋以8万军队抗击,大败秦军于安徽省境内的淝水。在战乱中,曹姓被迫大迁徙。

安徽青阳县墩头曹姓是三国时曹爽的后人,据《墩头曹氏宗谱》(清曹氏族人修)载,建业十七世祖曹彦(乳名汉)以孝闻世。大兴三年(320年)被大臣王导和周(凯-几+页)推荐任南朝翰林中书,他任官后的第二年(321年)为避战乱,率家眷宗族1300多人渡江南下,居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在连年战乱中,曹姓又从京口四散迁徙,有的往扶苏,有的往丹阳(今陕西、河南两省间丹江以北地区),有的往洪都(江西省南昌府的旧称),有的往浙(即今浙江省),有的往闽(即今福建省),有的往新安(今江苏省睢宁县),有的转往江北(指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及大别山以东地区,近代多指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分居18处。
    安徽省青阳县墩头之曹姓以十九世孙曹沛为一世祖。曹沛于东晋太和(367—371年)间,任广阳(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令,当时掌握长江上游兵权的桓温专擅朝政,遂辞官并隐居青阳县城之东喻山约10里的泾阳乡墩头里(村)。曹沛孙曹毂出守并家居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三十五世祖曹翔复居安徽青阳县墩头故里。
    唐朝时期 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70)陈政,陈元光奉命入闽,曹姓也从此开始迁入福建。唐末黄巢起义时,河南固始曹氏又有一批人迁徙到福建。


    两宋时的迁徙:
    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大举南侵,攻破宋都汴京。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后渡江南下,迁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是为南宋。北宋开国宰相曹彬在朝为官的后代子孙也随南宋王朝南迁。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金兵南侵,河北真定曹彬之后裔子孙很多迁徙外地,多数是南渡迁往淮河泗水流域的江苏和浙江一带。曹彬后人有四支十八房南迁。曹姓占了江苏、浙江人口的一半。今上海市上海县、青浦县曹姓,今上海市松江县西曹姓,今江苏省泰兴县曹姓,今江苏省金坛县曹姓,今江苏省江阴县曹姓,永嘉(治所今浙江省温州市)曹姓等都是南迁十八房中曹氏。
    宋曹彬子孙南渡时由汴徙吴(今属江苏省),居常熟州(今属江苏省)之禄庄里者,号福山曹氏,并为旺族。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曹彬子曹玮之五世孙“孝庆公”,因官由河北灵寿县迁往豫章(今属江西省),为豫章曹氏之祖,曾任瑞州府和隆兴府(今均属江西)知州;其子善翁与美翁又迁去了山东。
    南宗理宗(1225—1264年),曹彬十二世孙友闻任沔州知州,友万为武翼大夫,兄弟二人在与元兵的兵战中全军覆灭。友万子名“祖七公”,见宗族中人大多死去,便由河北真定灵寿县迁江西都昌县之石壁山,之后又迁湖南湘乡县,生子三人,长子曹庚一居磨河,二子曹庚二居斗盐,三子曹庚三居西亭。


    明清时常宁市胜桥乡曹姓的迁徙:
    常宁市胜桥乡曹姓是曹操的子孙,入常始祖曹志道原居江左(今芜湖市、南京市长江河段以东地区)之卫马船,明初洪武间(1368—1398年)任省祭,奉命祀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的路上经过常宁,觉得楚南尤其是常宁土沃人醇,于是在解职离任后携其族兄弟志通与志松、志柏徙居常宁,至今已有600多年。
    常宁胜桥乡曹氏人口发展很快,这支曹氏一修谱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此时距鼻祖道公12代,据庠生三益序说“数百人之身。”道光十年(1830年)曹子钧序说这支曹姓“棋罗星布,繁衍不下数千人”。百年间竟增加人口几倍甚至十倍。今有人口一万余。
    始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曹志道家族已迁布常宁市内的洋泉、板桥、黄桐、塔山等乡镇。因生活计,曹国球、国瑞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迁往湘潭、湘乡县。这支曹姓今已分布于湖南省内的衡阳市、祈阳县、长沙市、零陵市、株州市等地。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迁住四川的有曹三极、三纲、三恪和三景。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往四川的有曹三川、三揖、三德、三苏、三晋、曹庚、曹弼、曹陶、曹思、曹巽等。清代迁住四川的还有曹陌、曹里、曹隅、曹昌、曹钧、曹佚、曹伯、曹俯、曹位、曹杰、曹佐、曹仕、曹僻、曹佑、曹子宝、曹子贞、曹子贵、曹子贯等。


    迁居台湾:
    曹安支曹姓于商周时有一支南迁台湾,成为高山族的一支曹人。 后世也时有曹人迁徙台湾。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台湾省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地100大姓中曹姓排第58名。


    移居海外:
    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徙居海外。 缅甸曹氏。曹风英,仰光《中华商报》董事长。曹缵卿,仰光《中华时报》董事长。曹思羡,广东人,仰光华侨光复会会员。
    越南曹氏。曹达策,《中华时报》总编。
    马来西亚曹氏。曹行,创办和丰广西会馆。
    韩国曹氏。曹薰铉,世界著名围棋运动员。
    秘鲁曹氏。曹钜声,《民醒日报》社长。曹栖梧,秘名埃米略·曹·马,广东人,生于秘鲁卡亚俄,创社会考古学,著有《秘鲁华人的奴隶生活》、《十七世纪的进化论》、《拉美人与文化起源之析》。
    葡萄牙曹氏。曹其峰,著名企业家。
    澳大利亚曹氏。曹继业,获澳大利亚研究食用菌奖。
    法国曹氏。曹奎源,法国上海联谊会会长。
    美国曹氏。丹尼·曹,纽约海洋宫海鲜酒店经理。曹志源,益阳人,浸礼会大学教授。曹桂林,作家。曹文彦,温岭人,德伯渥大学中国文化教授。


    附录: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湖北枝江曹氏宗谱》的迁徙歌:
    君起盘古,人始亚当。循流溯源,实理之常。
    世代承继,派别枝分。有姓有氏,以正人伦。
    曹始振铎,为文之昭。宋景构乱,天复相曹。
    其先开国,自此承家。去鲁适楚,椒衍繁华。
    庐陵太和,皆其苗裔。安宁什堡,本支所居。
    在明永乐,闽浙盗兴。贤者避地,乃适于荆。
    南眺虎渡,北逾龙洲。顾瞻百里,砥柱中流。
    丹阳夷道,水秀山奇。登临瞩望,感慨欷歔。
    勃然兴致,栖谷枕山。隐士榘涧,历历游观。
    西南之野,土满田多。徘徊幽赏,行人适过。
    相与问讯,壤接土司。边备谨严,朝贡有期。
    是为乐土,遂访龙泉。调琴遣兴,登舟言施。
    迨至正统,重寻桃源。棚石老屋,卜筑养闲。
    一传七子,子孝孙贤。五源归窆,有灵在天。
    家乘有记,昭兹来许。备载世系,具有原委。

-------------------------------------------------------

曹姓家谱介绍

    一、修谱:
    私家修谱早在宋时就例定每30年续修一次,清代民间修谱盛行时,曹姓很多支族约定每20年修一次,20年不修谱为不仁,30年不修谱为不孝。浙江余姚道塘曹氏宗族约定10年一小修,20年一大修。清代和民国还编修合谱(联宗统谱),民国益阳曹氏议定“合族通谱六十年一续修”。不过,关于修谱的约定因战乱、灾害或其他原因,往往很难实现。
    清代一般由族长、支派房长、祠正、评事等组成,设管理、校正、分修、协修等职。民国修谱班子除了族中权力人物,还增设了有文化的人参加。设有总修(一般由族长担任)、主修(出钱最多者担任)、撰修(文化最高者担任)、编修。还有赞修、督修、监修、同修、补修、校阅、总理(管财务)等职员。
    修谱礼仪隆重。修谱开始,要举行隆重庄严的祭开祖仪式。谱局每日早晚要烧香献供祭敬祖先。谱写完工之日要念经拜忏,设宴待客(捐钱者吃饭)场面盛大。最后,按领谱字号将谱接回各房,接回谱牒时也要作祭,鞭炮鼓乐齐鸣,族人兴高采烈,附近的宗族乃至官府也要送礼相庆,像节日一般。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2册归公外,其余尽皆焚毁。各房发得的1册新谱,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给外族人看,不得在谱上私自涂写,并定期验谱。


    二、曹姓家乘谱牒
    曹姓的文字谱牒,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唐代存留至今的曹姓谱牒信息较前丰富,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下》有宰相曹确曹汾的世系。宋代由于家谱的修撰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私家修谱的提倡,曹姓宗谱迅速增多。明清和民国时期撰修的曹姓家谱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还一直保存到今天。

-------------------------------------------------------

曹姓家谱文献目录
    《安徽曹氏重修谱牒》,不分卷,明代曹尤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
    《安徽曹氏续修宗谱》,8卷及家卷1卷,明代曹来凤修,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刻本;
    《安徽休宁曹氏统宗谱》,15卷,明代曹诰修,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本,8册;
    《安徽歙县曹氏重修谱牒》,明代曹光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2册;
    《江西婺源婺东曹氏谱书》,不分卷,明代曹世麟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存养堂刻本;
    《曹氏族谱》,5卷,明代曹仁修,明初钞本;
    《上海曹氏族谱》,4卷,民国曹永和编,民国五年(1916年)钞本;
    《上海曹氏族谱》,民国曹浩续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崇孝堂铅印本;
    《江苏曹氏宗谱》,8卷,清代曹盛茂等修,清光绪二年(1876年)宁寿堂活字本,8册;
    《江苏扬州维扬曹氏族谱》,8卷,清代曹振甲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活字本,8册;
    《江苏南通曹氏宗谱》,不分卷,清代曹邦庆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谯国郡刻本,22册;
    《江苏常熟虞门曹氏宗谱》,26卷首1卷,民国曹志震、曹雨霖等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铅印本;
    《浙江萧山史村曹氏宗谱》,25卷,清代曹文瑞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敦叙堂木活字本;
    《浙江馀姚道塘曹氏宗谱》,18卷首1卷附1卷,清代曹汝才、曹大梁等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慎堂刊本,12册;
    《安徽青阳墩头曹氏宗谱》,8卷首1卷末1卷,清代曹氏族人修,清道光三十五年(1845年)活字本,28卷册;
    《安徽泾县谯国曹氏宗谱》,5卷,清代曹思诚、曹里等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木刻本;
    《安徽续溪旺川曹氏宗谱》,12卷,清曹诚瑾修,清光绪刻本;
    《福建平和曹氏大族谱》,清代曹文秩撰,1966年曹培松续钞本1册;
    《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清代曹文安、曹安行重修,清钞本1册;
    《山东邹平於陵曹氏族谱》,2卷首1卷,清代曹守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恒升堂刻本,2册。
    《湖北新洲曹氏宗谱》,68卷,民国曹承铸修,民国十年(1921年)木刻本;
    《湖南长沙曹氏彦靖公支谱》,18卷,清代曹英煦、曹能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湖南益阳三峰曹氏通谱》,4卷,民国曹佐熙纂,民国八年(1919年)长沙铅印本;
    《广东番禺曹氏家谱》,4卷,清代曹秉溶修,清光绪十二年(1866年)刻本;
    《四川巴县曹氏族谱》,8卷,民国曹伯崇三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石印本。
    《墩头曹氏宗谱》(清曹氏族人修)
    《江苏常熟釜山曹氏家谱》
    《江苏通州余西曹氏校正六修谱》
    《上海曹氏族谱》(民国时期曹浩续修)
    《湖南三峰曹世通谱·世表序》
    《江苏通州余西曹氏校正六修谱》

-------------------------------------------------------

曹姓字辈派语

    清光绪二十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续修字派为:
    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
    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
    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
    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
    21世之后的字派为:
    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
    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
    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
    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清代《常宁烟竹曹氏一修宗谱》的字行为:
    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
    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七修宗谱的新续字行为:
    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麻阳县芷江东门曹家的字派为:
    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芷江曹家坪曹姓的字派为:
    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


    麻阳县高村曹家子字后取二十字:
    高永应启宗,祖达胜国英,方志传世代,光华选朝廷。


    民国三十七年高村曹家与芷江曹家坪共同商议续取二十字:
    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麻阳县吕家坪毛家湾曹姓的字派为:
    景志仁玉庭,万(文)朝(正)维(万)贞(兆)启,世上生俊杰,
    久永享太平,祖正流芳远,仕相转佳行。


    湖南省凤凰县毛都曹家字派为:
    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十八年曹少甫修《曹氏家谱》,江苏通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民国十六年曹怀之修《曹氏宗谱》,安徽绩溪旺川曹姓一支字行为:
    志士光家国,徽猷衍圣功,立诚天助福,惇德世恒隆,
    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


    民国六年《湖南益阳曹氏彦祥房五修谱》的派语为:
    应世国大昌,芝城土必方,文明光景远,
    道下合三房,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邦,
    仁孝怀三代,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荫庆常康。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阴庆常康。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