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7-26
- 最后登录
- 2012-4-24
- 在线时间
- 49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593
- 帖子
- 1295
- 精华
- 0
- UID
- 9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宋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宋任穷上将
宋任穷(1909-2005),湖南省浏阳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连党代表、团、师政治委员,红军干部团政治委员,红28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冀南区委书记,冀南行署主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共平原分局代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豫皖苏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第四兵团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5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宋时轮上将
宋时轮(1907-1991),湖南省醴陵县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萍醴游击队队长,湘东南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35军参谋长,独立第三师师长,红21军参谋长兼61师师长,红军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红15军团作战科科长,红30军、红28军军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雁北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七师师长,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处处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兼计划指导部、外军研究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9月17日在上海逝世,终年84岁。
宋文少将
宋文(1914-1992),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0师29团政治处干事、31军93师279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31军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8团连政治指导员,挺进团营长兼教导员,第五支队10团参谋长,第14团副团长,第二师5旅14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2纵5旅副旅长,华中野战军6师16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6纵16师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5军74师师长。参加了苏中、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5年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6月29日逝世,终年78岁。
宋烈少将
宋烈(1909-1976),原名宋耀光,四川省阆中县望垭乡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担任乡苏维埃政府裁判员,红9军独立营营长,红27师81团特务营
政治委员,第81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27师政治部地方干事长,红9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擅长地方工作,在巴中县组织了两支赤卫队,为部队补充了近500名新兵。后参加西路军,所在部队被打散,他亦被俘。在被押往青海途中,借机逃脱,躲进祁连山,经过两个月的艰难跋涉,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军法 处承审员,政治部保卫部科长。他长期熬夜,常常眼睛发红,看不清东西,人称“宋瞎子”。1943年任太岳区公安局长,长期从事公安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南下干部大队大队长,豫陕鄂边区组织部部长、社会部部长,中共豫西区地委委员兼中共宝丰县委书记,豫西区委社会部副部长兼公安局局长,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社会部副部长、公安厅副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委委员兼社会部副部长、公安厅长,1952年在豫东回族聚集地区,制止了一场暴动。1953年任武汉市公安局长兼检察署署长,1955年调中央公安部,历任第16局局长、第4局局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治委员,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6年7月18日因癌症病逝世,终年67岁。
宋玉林少将
宋玉林(1915-2001),江苏省会昌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师1团排长、连长。参加了第3、4、5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连长、营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代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高干队队长,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教导5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的腰站阻击战、雁宿岩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灵涞战役、晋察冀边区反扫荡、血
战观音堂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进支队队长,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随营学校校长,第8旅旅长,第19兵团第63军188师师长。华北的一些大仗、硬仗,几乎都参加过,且屡建战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198师师长、第66副军长,参加了第1、2、3、4次战役。1955年回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三级红星奖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2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宋庆生少将
宋庆生(1910-1977),湖北省天门县人。1926年加入少先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村苏维埃主席。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通讯员、红3军供给部文书、科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独立第3支队供给部供给主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供给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3纵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3纵供给部部长,第一野战军第3军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后勤部部长,1951年入中国人民大学预科补习文化。1952年任装甲兵技术部部长。1953年入第一坦克学校学习。1956年入军事学院装甲兵系学习,1958年毕业后继续担任装甲兵技术部部长、后勤部部长,装甲兵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停止供应组装坦克所需的24种主要部件,宋庆生率领我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攻关,解决了坦克部件生产中的许多难题。1964年,他再次出任装甲兵后勤部部长,1969年升任装甲兵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7月28日逝世,终年67岁。
宋学飞少将
宋学飞(1904-1970),河北省易县人。1926年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北军,当过连长。1937年参加河北易县抗日救国军,任参谋长。1938年编入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游击第3支队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独立支队参谋长,第25团团长,第1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晋察冀军区3纵7旅副旅长兼副参谋长,第8旅副旅长兼副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6纵副参谋长,第20兵团68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参加了雁宿崖战斗和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国大典时,受阅部队中有一支骑兵部队,由华北骑兵3师组成,宋学飞负责组织训练。步兵分列式用的曲子,一直未选定,宋学飞曾在旧军队当过军官,对于军
乐知道一鳞半爪,他提出用德国曲子。他还没说完,马上有人截断了他“不要再用旧的了,我们请的是苏联顾问,应该用苏联曲子。我们解放了,不能用德国的。社会主义要一边倒,苏联不用德国曲子,我们也不用。” 1951年宋学飞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参谋长、西海岸指挥部副参谋长。回国后,历任河北省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0年10月8日逝世,终年66岁。
宋治民少将
宋治民(1912-1988),河南省固始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县独立团特务连司务长,红25军75师225团营部书记、连代理政治指导员,红15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通信营政治教导员,第115师师直属队政治处组织干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六支队3团政治处主任,第4师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特务营政治委员、师卫生队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11旅31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2纵5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三野战军第21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宿北、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5月15日因病逝世,终年76岁。
宋承志少将
宋承志(1917-——),安徽省金寨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部通信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49师217团营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副营长,延安军事学院炮兵大队副大队长,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3团团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第2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炮兵师师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2师师长,参加了第1、2、3次战役。回国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兼第5炮兵学校校长,东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宋维栻少将
宋维栻(1917-——),安徽省金寨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军部特务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如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第343旅685团营组织干事,苏鲁豫支队1大队营政治教导员,1大队政治处组织处主任,新四军第3师7旅21团政治处主任、第20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曹甸、太平桥、山子头、盐阜反“扫荡”、淮阴、淮安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政治委员兼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6师团长,第四野战军第43军127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128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师政治委员、43军副政治委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海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铁道兵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宋景华少将
宋景华(1919-——),曾用名宋金泉,江西省吉安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5师(少共国际师)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俱乐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第81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27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4团政治委员,鄜(县)甘(泉)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第385旅第770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第24旅政治部主任,吉林军区吉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野战军独立第11师兼长春卫戍区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164师政治委员,炮兵第6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第2海军学校政治委员,海军旅顺基地政治委员,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宋献璋少将
宋献璋(1916-1990),四川省阆中县人。7岁上学读书,12岁学缝纫,1931年15岁时参加游
击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共青团阆中县的青工部长,1933年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中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9军25师73团快枪连当战士,1934年在万源保卫战中受了伤,但持没有离开连队。1935年任快枪连的排长,在一次战斗中第二次受伤,带着伤疼走完了长征路。到延
安后,被分配到总卫生部二分院四所任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到115师先后在卫生部和政治部工作,八路军115师供给部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教导第5旅政治保卫科科长,鲁南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下部队任21团政治委员,1948年鲁中南纵队和吴化文起义部队合编为35军,任鲁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鲁南纵队第47师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5军105师政治委员。在解放南京的战斗中,105师越过大片水网地带,直插浦口歼敌一部,从浦口码头起渡,进入石头城,直插新街口,控制中山门,占领飞机场。当晚,从南京逃出的敌整编敌4师,盘踞在城东、汤山一带。即率两个团和一个加强营将敌包围,亲临阵地前沿喊话:“只有放下武器,无条件地交枪投降,才是你们的唯一出路!”我警卫连齐声高喊“缴枪不杀!”震住了敌军。第二天一早,乘车来到敌军师部驻地,最后这个师的四个团全部缴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师政治委员,浙江军区干部部部长,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浙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8年任南京步校政治委员,1962年调海军,先后任舟山基地政治委员,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9月16日逝世,终年74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