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8-27 00:50:32
卫姓宗祠通用对联(012)
  一、姓氏源流
  卫(Wèi 衞)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以周国封地国名为氏。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据《辞源》记载:卫,古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郡,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卫,姓。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子孙以国为氏。汉有丞相卫绾,见《无和姓篡》。
  2、出自中国古代小数民族鲜卑族有卫姓。据《后燕录》载:昌黎(今河南省昌黎县)鲜卑为卫姓。历史上昌黎卫氏为鲜卑族的一支,入中后相传为卫氏。
  得姓始祖:康叔。据《姓纂》的考证,卫姓的开山祖是康叔。上古周文王第九子叫康叔,被封于上古商代首都朝歌,商朝已为周朝代替,原商遗民,有七族归康叔管理,康叔于是建立卫国,即现在河南省淇县,就在卫地繁衍了40余代。后卫国迁至濮阳,至春秋战国末年,卫国才被强秦所灭,卫并入秦,卫国公族的后代,遂约定以国名为姓,子孙都姓卫,称为卫氏。故卫氏后人奉康叔为卫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卫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一百大姓。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姓。因此,卫姓出于姬姓,起源于河南。发展和演变:卫姓不仅仅是康叔的后代,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侯也有改姓“卫”的。卫姓从河南发祥 地向外发展,有一支逐步迁移到河东郡,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卫姓郡望河东。按,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姓。因此,卫姓出于姬姓,起源于河南,望居河东郡(秦代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

  三、历史名人
  卫 青:字仲卿,另曰仲青。汉朝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武将,率骑兵抗击匈奴侵扰,他曾先后七征匈奴,屡建战功,威震沙漠,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南侵上谷郡、今河北怀来)。汉武帝派遣四路军马同时出击,卫青一路,率军万骑,直捣龙城(匈奴祭把祖先的地方),首战成功,深得武帝赏识。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再次进犯汉朝上谷、渔阳,汉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卫青等人引军北上,发动突袭,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了秦时蒙恬所辟的河南地,在这里设置了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10多万到此屯田戍边。从此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进行反击匈奴的前沿基地。
  卫 宏:东汉时诗人,初从九江谢曼卿习《毛诗》,作《毛诗序》;后随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书》,作《训旨》。曾集西汉杂事为《汉旧仪》四篇。
  卫 瓘:西晋书法家。字伯玉(220-291),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曾任三国魏镇东将军,西晋时任司空、太保等职,惠帝时被贾后所杀。出身书法世家,父卫觊长于书法。卫瓘擅长隶书、章草,师承张芝书法传统,自称得张芝之筋,风格流便秀美。其章草笔画去掉波势,见出今草端倪。无墨迹传世,北宋《淳化阁帖》收有他的刻帖《顿首州民帖》。
  卫 恒:西晋书法家。字巨山(?-291),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子。曾任黄门侍郎,惠帝时与其父卫瓘一道为贾后所杀。出身书法世家,祖父卫觊、父亲卫瓘均是书法名家,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书法,能传其家法,擅长草书、章草、隶及散隶等书体。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收有草书二行。著《四体书势》,论述草、章草、隶、散隶四种书体的演变,并保存了一些书法史料。
  卫 铄:字茂漪,西晋书法家。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世所共推,而他们究竟师承何人?却不大有人注意,更很少有人知道。说来令人不敢置信,王氏父子的老师,竟然是一位出自卫家的女子。这位不大为人所知的才女,叫做卫铄,后人尊称为卫夫人。是东晋望族之一卫瓘的女儿,卫瓘在当时不但武功彪炳,而且写得一手好草书。卫夫人家学渊博,她所写的隶书与正书,更冠绝一时。曾有“粹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的时誉。《书断》一书,也特别推崇她的字说:“卫夫人隶书尤善规矩”。有这样好的老师,怪不得王氏父子的字会写得那样好了。
  卫 玠:字叔宝(285-312),小字虎,西晋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孙。卫玠的死,至少有两种说法,都见于《世说新语》。一种是上面这则记载。说是卫玠刚渡江南来,见大将军王敦,因有谢鲲(幼舆)在坐,彻夜畅谈,结果累得一病不起。另一种说法是,卫玠南渡后到豫章,然后到下都(东晋都城建康),因为人长得极其漂亮,名气又大得吓人,所以“观者如堵墙”,大有狗仔队围攻的架式。由于不堪劳累,遂病而死。
  卫 泾:字清叔(1159-1226),初号拙斋居士,晚号西园居士,南宋初江苏省昆山石浦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第一,为昆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在朝廷为官,他曾向孝宗陈述不可苟安的政见。光宗初政,又请卧薪尝胆,毋忘故土。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被派往使金,归言金弱蒙强,“一弱国灭,一强敌生”,颇有政治家的远见,后南宋果为蒙元所灭。累官至中书舍人、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后因排挤,出知潭州。68岁病重辞仕,未几去世。理宗为辍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赠太师,追封秦国公,谥文节,又封吴郡开国公。
  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旦把武庚所统治的殷朝遗民,封给康叔。定居 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都朝歌这个地方。周公旦担心康叔年纪大小,不足以胜任,乃作《康浩》、《酒浩》、《梓材》以示告诫,所以到了他的封国,很快就能安抚其人民,人民也非常的欢悦。后周成王拔举康叔为周司寇,赏赐宝贵的祭器给卫国,以彰显他的美德。
  卫大经:唐代蒲州解梁(山西省临晋县西南)人。因有学问而远近闻名,不媚俗,经常闭门而谢绝与他人来往。他生来天资聪慧而有很高悟性,通晓天文历象,对天宇间的玄奥也有很深的研究和探索。后来寿终正寝,葬于解梁郊外。唐开元年间发大水,姜师度奉皇帝之命开凿无咸河,用以灌溉盐田。他拆除了很多房舍,铲平了很多坟丘,解梁的百姓都很不满。等挖到卫先生墓前,在向地下挖土时,发现一块石头,刻字为铭,那是当年卫先生留下的话。他写道:“姜师度,更移向南三五步。”修河工得此石后,便把这一情形禀报姜师度。姜师度对此事十分惊奇,他感叹良久,对左右的僚属们说:“卫先生真是奇才啊!”就立即命令修河工们改变河道走向,离开卫先生的墓地几十步远。
  卫富益:宋末元初崇德人,祖籍华亭(今上晦市松扛),南宋著名学者。卫富益少有异质,识见高远,读书不务章句。尝学于金履祥、许谦学《易》,深为业师所器重。祥兴二年(1279年),张世杰兵败崖山,陆秀夫负帝投海,南宋灭亡。卫富益闻讯,日夜悲泣,设坛以祭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词极哀惨,观者无不坠泪。从此决意不仕,隐居石人泾(今屠甸镇),创白社书院讲学。著有《四书考证》、《性理集义》、《易说》、《读史篡要》、《耕读怡情录》等书传世。卒后门生私谥为正节先生。
  卫立煌:字俊如(1896-1960),安徽省合肥人,国民党爱国将领,上将军衔。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1943年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于1945年1月收复畹町,同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1948年1月任东北“剿总”总司令,所部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的辽沈战役中惨败,被软禁于南京。1949年初秘密去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致电毛泽东祝贺。1955年3月回国,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被毛泽东称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1960年1月病逝。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广韵》记载: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后因氏焉。望出河东、陈留。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现在山西省夏县。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城。此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2、堂号(缺)

  【卫姓宗祠通用对联】

  卫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源自姬姓;
望出陈留。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后建立卫国,其后人以国为姓。下联典指其郡望陈留,汉置,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

长平列爵;
沫土分封。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卫青,抗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下联典出“沫”为春秋时卫国地名,周初封卫国,后以国为姓。

礼宗名世;
易学传家。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东汉·卫宏,初从九江谢曼卿习《毛诗》,作《毛诗序》;后随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书》,作《训旨》。曾集西汉杂事为《汉旧仪》四篇。

河东世泽;
威烈家声。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卫青,封长平侯,拜大将军,卒谥烈。

贞妇全义;
夫人笔图。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卫宏,作《毛诗序》,折《柏舟》篇为卫世子共伯妻所作。下联典指晋·卫夫人,工书法,师钟繇,作《笔阵图》。

宣威西域;
传绩京兆。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卫青七出击匈奴事,威震绝域。

望隆易圣;
誉重璧人。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卫大经,专攻《周易》,世称“易圣”。下联典指晋·卫玠,风神秀异,有璧人之目。

霜凝珠彩;
玉映冰姿。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晋·卫玠,风神秀异。其舅尝言:“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下联典出卫玠之岳父名乐广,有重名,时人称“妇翁冰清,女婿玉润。”

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
——佚名撰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卫氏大宗祠联
  卫氏大宗祠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占地面积1911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1993年8月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卫氏大宗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有仪门、门楼、前廊、主殿、厢廊等。从祠堂进入前座,祠堂的“庆源堂”前方是—个天井,可仰望“百世周宗”横匾。走过卫氏大宗祠前堂后方,是祠堂的牌坊,而门楼的屋顶是燕子窝拱结构,一层上叠著另外一层,就像燕子归来,“燕子斗拱”相传只有皇帝国戚才有资格建造,当时卫氏子孙里出了一个郡马(郡主的丈夫),沾上了皇亲的边,所以卫氏大宗祠才能建成这种结构。两旁还有这一副柚木对联。屋顶上还有两对“鳌鱼”雕塑,意寓“独占鳌头”。主体建筑东西两翼有青龙、白虎巷,天街有花岗岩砌成的宽阔平台,四周围有花岗岩栏杆等。主脊上有动物和人物塑像造型,瓦檐有木雕檐板封瓦口及各种柚木木雕屏风、对联、横匾,工艺颇为精致。据说在400多年前,卫氏先辈们出动人力100余,从近200公里外的南海之滨,运来海洋中的咸水石料数十吨,通体打造成卫氏大宗祠牌坊,其坚固程度历经400年风雨而巍然不倒。在卫氏大宗祠的中堂“庆源堂”左侧,架起了一个长7.2米,宽4米的大屏风,紫檀木所制,是清朝干隆丁卯年时,由干隆钦命,康熙、雍正、干隆三朝担任丞相的历史名相张廷玉撰文,光禄大夫、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中国古代大书法家汪由敦书写,祝贺沥滘村子里卫氏中100余名年纪65岁以上的老翁寿辰。屏风正面浮刻著1000余字贺文,屏风的第一扇最上方有张廷玉的印章与“恭祝番禺沥江”的字样,屏风上两侧为刀刻浮雕“八仙过海贺寿图”。屏风下方镂刻著神秘莫测的花纹,寓意至令专家费解难以破其神秘,估计与贺寿有—定关连。大屏风的背面镶有—幅绢面“通景”古画“郭子仪贺寿图”,画中人物多达140多个,男女老少或官吏、或侍卫、或家奴、或主妇,亭台楼阁、花鸟鱼虫无一不工,令人最为心动是一个顽童戏虫的场景,图中的蟋蟀纤毫毕现呼之欲出,整个屏风背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脱脱一个“大观园”通景全图。

朝歌世泽;
康叔家声。
——庄温英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商·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后建立卫国,其后人以国为姓。

  卫姓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两青御外侮;
七出立大功。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卫青七击匈奴事。下联典指明·卫青防倭十余年有功,立祠以祀。

万骑御外侮;
七出立丰功。
——庄温英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卫  青:西汉著名武将,率军万骑抗击匈奴侵扰,他曾先后七征匈奴,屡建战功,威震沙漠,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

诗咏柏舟句;
墨成笔阵图。
——庄温英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卫宏,作《毛诗序》,柏舟,为《诗经》篇名。下联典指晋·卫夫人,工书法,师钟繇,作《笔阵图》。

  卫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绾侯望重拜太傅;
将军功高封长平。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建陵侯卫绾,以廉忠被景帝拜为河间王太傅。后官至丞相。下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公元前?-前106年),字仲青,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武帝时,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军大败匈奴,收复秦时河南地(今内蒙古自治区古河套一带)。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带兵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边诸郡,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正节尝从履祥学;
茂漪早作羲之师。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卫富益,崇德人。尝学于金履祥、许谦。有《四书考证》、《性理集义》、《易说》、《读史篡要》、《耕读怡情录》等书传世。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下联典指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人。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

  卫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诗咏柏舟,义全贞妇;
图成笔阵,传自夫人。
——佚名撰卫姓宗祠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卫宏。下联典指东晋·卫夫人。

壮岁从军,奇功至七出;
髫龄操守,清节历三朝。
——佚名撰卫姓宗祠对联
  上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下联典自宋代参知政事卫泾的事典。卫泾,字清叔。淳熙中进士第一。开禧中封秦国公。

  附录:【卫姓典故、趣事】

  〖看杀卫玠〗
  卫玠就是西晋书法家卫瓘的孙子,表字叔宝。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街上,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八王之乱的前期,卫瓘一家子遭到楚王司马玮的屠戮。幸好卫玠跟他的兄弟因病住在医生家,保了小命。过两天楚王玮就垮台,卫家平了反。小小年纪就经历了骨肉分离,阴阳永别的悲剧,使卫玠对世界有了个清醒冷静的认识。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得一塌糊涂,胡人势力进入中原。天下大乱,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一家子跑到江夏,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死去。征南将军山简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把爱女嫁给他。卫玠又往东行,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王敦见他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很是器重。眼见王敦杀戮同族兄弟,卫玠感觉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乱,不可依附。于是奔投东晋都城建业。建业的官员们久闻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这么一累,居然把美男子给累死了。这个典故就是“看杀卫玠”。所以我们的MM追星的时候都该斯文一点,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一是俊美,二是会嚼舌头。前后一串,倒是好适合作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
  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爹妈怕他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限制儿子说话。真叫人吃不消。我们有时得对着进不去的BBS唉声叹气。一千多年前,卫玠也发出过同样的叹息。当时风气,最盛行,手里拿个麈尾,模样悠雅地清谈。刚开始时,“清谈”主要谈老庄之道,后来是天南海北乱侃,比如谈人家的长相和行为(两晋美男子多出名,也有这方面原因)。政治问题太敏感,最好避开。卫玠舌头痒痒,一遇机会,定要冒两句,听众个个惊叹。清谈高手王澄(小名平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卫玠会说,脑瓜也明智。看得准形势,懂得保身避祸。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偶以前以为现今是不会有MM选卫玠这号当丈夫的,作个初恋情人还差不多。后来在电视里看了花泽类,同样的体不胜衣,同样冷漠而理智。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余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8-27 00:51:13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姓当代将军简介】

卫新根少将
  卫新根(1945.12-——),山西省泽州县山河镇横岭村人。1965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指挥部参谋长。
  先后在内蒙古、宁夏、河北张家口服役,历任战士、班长、排长、通信参谋、作训参谋、副股长、股长,1975年至1981年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期间,时任武警北京二总队15支队队长,率部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警卫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1998年4月任北京武警二总队队长,担任国庆50周年武警受阅部队前指总指挥。1999年7月任武警交通指挥部参谋长。率部参加我市境内的晋阳、晋焦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先后6次立功受奖。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纪检干部。
  2000年8月被授予少将警衔。

  卫殿斌少将
  卫殿斌(1934.4.20-——),山西省晋城市周村镇卫窑村人。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12月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号召志愿报名当兵。华北军区独立第21团迫击炮连,历任战士、班长。1951年10月被挑选为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入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飞行。1954年10月毕业。1955年8月调入作战部队。在此期间历任教员、领航长,领航主任。1967年被评为“海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8年任飞行大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78年任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79年应朝鲜人民军国防部的邀请,带领专家组到朝鲜人民军空军帮助、指导。1983年任师政治委员。1984年任军副政治委员。1990年任军政治委员,后任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自担任领导以来,所领导的单位都被评为先进。荣获“个人三等功”五次,“集体二等功”两次,嘉奖多次。到了服役的最高年龄,光荣退出现役。
  1989年9月被授于海军少将军衔。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3#
发表于 2008-8-27 00:51:42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简介】

卫志泉连长(全国著名战斗英雄)
  卫志泉(1921-2006.1),又名卫周巷,河南省陕县西张村镇陈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三门峡军分区某部班长、侦察排长、区队长、连长等职,转业后任安徽省潜山县科学技术局任局长,离休后任潜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著名战斗英雄。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三门峡军分区某部班长、侦察排长、区队长、连长等职。1947年起在解放豫西的历次战斗中,机智勇敢,胆大心细,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秋在剿匪战斗中奉命侦察敌情,身着便衣,腰藏两支短枪,深入乡间了解匪首隐藏之地。一天黄昏,根据侦察的线索,带2名民兵到张村乡石原村的山坡上隐蔽,发现山上石洞内有暗藏的敌人。当即跃身冲进洞内,用手枪顶住1个敌人的胸膛,在政策攻心下,很快审问出陕县两个土匪头子,国民党陕县清剿队的正、副大队长准备于当日夜间从交口车站搭车逃往西安,天黑回石原村取行李。随即押上这个土匪带路到石原村土匪头子的藏身地点,机智地叫开房门,手握双枪冲进屋内,厉声道:“交枪不杀”。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敌人晕头转向,土匪头子任高峰从炕上跳下刚举手枪,被其“砰”地一枪击中手腕,手枪落地。其他两个土匪见状软瘫在地上,3个土匪尽被活捉。此后凭着勇敢机智,又先后活捉了敌青年救国军某团团长张笃义,国民党陕州专署保安团副团长牛学仁,陕县保安团山区大队队长马成堂,陕县河防中队队长牛普让,豫西著名匪首李子奎等地方匪首多人。特别是1949年秋捉拿陕县河防中队长牛普让时,由于牛普让是其姨表兄,其姨母到卫家跪下求情,恳求网开一面,放表兄一条生路。当即斩钉截铁地说:“土匪是人民的敌人,现在他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向人民政府投案自首。否则,我就要将他押送到剿匪指挥部去。”其母亲也叫儿子看在亲姨的份上,不要到政府报告。即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剿匪排长。我只认土匪是敌人,不认他是亲戚。”说罢毅然将其表兄牛普让绑住,押往剿匪指挥部。其大义灭亲的事迹,受到剿匪指挥部的表扬,并登在当时的《豫西报》(豫西区党委机关报)报上。先后参加大小战斗200多次,击毙敌人56名,俘虏62人,缴获步枪94支,手枪15支,子弹1000余发。其中活捉匪首18人。对其英雄行为和突出战绩,中共中央中南局军政委员会,河南省军区,陕州军分区先后于1948年1月,1949年2月、12月,1950年1月四次为其荣记大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8月光荣出席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召开的英模大会,会上发给“立功证明书”。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会上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受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接见,并合影留念。10月1日应邀参加了国庆一周年观礼。1951年2月出席河南省劳模大会,被评为河南省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转业到安徽省潜山县科学技术局任局长。1983年离休,离休后任潜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县团级干部待遇。
  2006年1月因病在潜山县去逝,享年85岁。

  卫国尧烈士
  卫国尧(1913-1944.7),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1934年东渡日本留学。1937年6月回国。1938年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加入中国共产党。珠江纵队第二支队一大队大队长。
  1940年7月到广东省中山县第九区做统战工作。1942年底返回家乡,秘密建立中共番禺县沥滘乡支部和情报站。利用“地主少爷”、“留日学生”的公开身份活动,将游击队交通员安排在自己开办的碾米厂中,以便掩护。1944年4月任珠江纵队第二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率部在禺南打游击。
  1944年7月所部遭日军一个联队包围。率部浴血奋战,毙伤日军70余人,打退敌军多次进攻。后在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仅31岁。

  卫景濂将军(无衔将军*)
  卫景濂,河南沁阳人。1938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南京空军空降兵第15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26旅连政治指导员,第129师26旅独立营副政政治委员,第129师26旅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26旅团政治委员,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4兵团第15军44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林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4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师政治委员。1958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1961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将陆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军,7月任南京空军空降兵第15军政治部主任。1965年4月后历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附注*:卫景濂的最高军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副军级),根据军(副军)级、军种各部部长的资历,可授予少将军衔。但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前业已离休,已超过了授衔时效,故无授衔。因此谓无衔将军。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4#
发表于 2008-8-27 00:52:14 |只看该作者

【中国共产党卫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简介】

卫文兴烈士
  卫文兴(1904-1929),字耕之,山西省夏县裴介镇四辛庄人。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夏县最早入党的共产党员之一,中共运城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支部书记。
  民主革命时期,小学毕业后,考入运城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组织读书会,经常和会友们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五·四运动”爆发后,组织读书会会友和进步师生上街游行示威,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1926年中共山西省委负责人王鸿钧、崔锄人到运城开展建党工作,并被选为运城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同年冬发动学生、工人、农民开展民主革命运动。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在全国发动清党运动,和一些进步学生被开除学籍。回到家乡后,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党的活动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继续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的指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农村革命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冬组织农民进城,痛打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秦中兴,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仇视,不久被诱骗抓捕,移送太原监狱,遭受残酷折磨,但坚贞不屈。
  1929年被折磨得气息奄奄,被保释回家后不几天,即与世长辞,时年仅26岁。

  卫祖胜烈士
  卫祖胜(1889-1933.9),又名李祖生,湖北省孝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孝感县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京汉特委委员,积极组织农民支援黄麻起义。1928年任中共孝感中心县委委员。1930年任红色补充军第7师师长。1931年后历任中共鄂中区特委常委兼孝感县委书记、陂孝北县苏维埃主席、鄂豫皖省裁判委员会主席、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1932年4月被国民党特务诱捕。
  1933年9月被杀害,时年仅44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5#
发表于 2008-8-27 00:52:50 |只看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简介】

卫留成省长
  卫留成(1946.8-——),河南省泌阳县人。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测井专业,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0年7月参加工作。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石油行业拥有逾30多年的经验。
  1965年9月入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测井专业学习。1970年7月历任长庆油田一分部测井站技术员、副站长。1975年5月任长庆油田一分部井下作业大队政治处副主任。1976年11月任中共长庆油田一分部研究所党委副书记。1979年2月任长庆油田测井总站副站长、中共长庆油田测井总站党委常委。1982年2月进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任莺歌海办公室负责人。1983年6月任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BP合作区首席代表及南海西部公司副总经理。1985年4月任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共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党委常委。1991年任南海西部公司总经理。1993年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成员(其间1995年9月-1996年7月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8年11月起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兼中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1999年9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1年被评选为CCTV-2001年度经济人物,200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03年10月22日海南省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当选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省长,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2004年2月当选为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中共海南省委党组书记。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6#
发表于 2008-8-27 00:53:17 |只看该作者

【中华近代、当代卫姓文化名人简介】

卫兴华(经济学)
  卫兴华(1925-——),笔名韦行,山西省五台县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先后在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总编辑,1983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系主任。1987年后肋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规划小组成员,中央电大教材《政治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83年)副主编及课程主讲教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长期从事《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有著作20多本。
  1980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著有《卫兴华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政治经济学研究》(一)(求实出版社1987年)、《政治经济学研究》(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探索、改革、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著《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人民出版社1986年)、《经济运行机制概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获第四届中国图书一等奖)、《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获第五届中国图书二等奖)、《我国新经济体制的构造》(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论文奖),第一届、第二届孙冶芳经济科学论文奖),199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卫念祖(数学)
  卫念祖(1919-),四川省梓潼县人。1938年毕业于原北平中法大学数学系后,赴法国里昂大学数学系留学。1948年回国后,在云南大学数学系任教授、数学系主任。1986年退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
  历任云南省科协委员、荣誉委员,中国数学会理事,云南省数学会理事长,云南大学理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主要从事Denjoy积分、调和函数和位势理论的研究。
  代表作有《龚杰尔·瓦西列斯勾与位势理论》,编有教材《位势理论讲义》和《位势理论选讲》。著有《数学新教程》(第五卷)等。

  卫虎林(经济学)
  卫虎林(1965.7-——),山西省阳城县人,山西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管理学教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当代经济与管理学者、专家。
  历任山西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工商管理硕士(MBA)导师,山西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山西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社会兼职有山西省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太原市迎泽区政协委员,山西省品牌协会顾问,山西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秘书长,山西省食文化研究会理事等。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公司运作、品牌理论与策划。主要承担本科《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研究生《企业管理专题》、《品牌管理》,MBA《现代管理理论前沿》等课程。近年来,在《财贸经济》、《中国财经报》、《中华工商时报》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著有《名牌战略研究》等著作10余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7项。

  卫建林(文学)
  卫建林(1939.8-——),曾用名韦骥,山西省闻喜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
  1964年后历任《红旗》杂志做编辑,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国务院财贸小组、中央办公厅研究室工作。1979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1987年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任研究员。1989年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从事文学、哲学、中国历史研究。
  著有专著《论红楼梦政治历史主题的意义》(与人合作)、《〈红楼梦〉主题论》、《〈红楼梦〉人物论》(与人合作)、《曹雪芹论》、《〈呐喊〉〈彷徨〉及其时代》、《生活教导著作家》、《文学要给人以力量》、《阉人政治家——明代宦官问题》等。

  卫俊秀(艺术界)
  卫俊秀(1909.1.7-2002.5.29),字子英,号若鲁、景迅,山西省襄汾县景村人。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艺术学院教授,首都师大书法博士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深荷硕望学者型书法大家,傅山、鲁迅、庄子研究专家。
  民主革命时期,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喜爱语文、书法。1914年入小学读书,始习字,每天写仿16字,后于字间增添小字。其书法习作颇受校长师维铎先生表扬,多次获奖。
  大革命时期,1925年7月考入六年制的太原国民师范学习。课外读《老子》、《庄子》、《荀子》、《诗经》、《左传》等古籍。在高师阶段广泛学习西方哲学,恣情披阅从古希腊到19世纪末诸大家包括费尔巴哈、黑格尔、恩格斯的著作。书法受名家常赞春、田羽翔指授,习何绍基、黄山谷、傅山诸家书。每天写字10张,从无间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考入山西教育学院,改读鲁迅著作、苏联文学及严复译作等。饱读社会科学,钻研鲁迅、《庄子》,立志著作。1933年撰写研究鲁迅和《庄子》的书稿。1936年获山西省作文竞赛第一名。同年9月大学毕业。
  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冬在重庆将自己撰写的《庄子与鲁迅》一文呈郭沫若先生指教。“承回信、指示,语多赞许”。1944年在黄埔军校七分校任教官,受郭沫若《蒲剑集》影响,萌发撰写《鲁迅(野草)探索》动机。勤奋搜集资料,钻研不已,集10年工夫(书成后由上海泥土出版社1954年12月出版)。
  解放战争时期,其专著《傅山论书法》1947年在西安出版。这期间一直是治学与书法活动双管齐下,二者相得益彰。事实上,学术生涯为他后来成为一位学者型书法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书作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升到一般书法家难以企及的美学境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调入陕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55年以“胡风分子”罪名被拘留校内,失去自由,受到多次严厉批判。1956年两次遭抄家,《庄子与鲁迅》及笔记、日记、信件和书籍数百册被没收。1957年初问题查清,遂被释放,又登台讲课。1958年春经西安市雁塔区法院审判,以“历史反革命”罪名,被判劳动教养3年,到陕北富县铜川煤矿,从事农活。1962年释放后,回原籍襄汾县景村从事农业劳动。1979年年逾70岁时获平反,回到忍痛阔别的陕西师大,历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山西师范大学与山西教育学院名誉教授,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盟盟员,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生考试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80年为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民族馆作“神游古国”榜书,被列为永久性展品。这是他的书法艺术在家乡劳动时已臻成熟、攀上高峰的重要标志。其书法属雄强一路,以草书见长。有评论家评其成功地解决了草书的碑化问题,称其与于右任、王蘧常、林散之为20世纪草书四大家。先后在太原、西安、北京举办个人书展,山西襄汾县建有卫俊秀书法艺术馆,陕西师范大学设有卫俊秀墨宝珍藏室,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民族馆将卫俊秀所书的“神游古国”榜书横额定为永久性展品。
  2002年5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出版过《傅山论书法》、《鲁迅〈野草〉探索》、《卫俊秀书法》、《卫俊秀书历代名贤诗文选》、《卫俊秀书古诗十九首》、《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卫俊秀卷》、《卫俊秀碑帖札记》、《居约心语》、《卫俊秀学术论集》等。为海内外学术、艺术界所称道。

  卫聚贤(历史学)
  卫聚贤(1898-1989),字怀彬,号介山,号卫**师,山西省万泉县人。山西省立商业专门学校毕业。1927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国语研究院毕业。中国当代著名考古学家,文字学专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审,历任上海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授。1928年任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1929年年发掘南京明故宫。1930年年主持南京栖霞山三国墓葬发掘,并致力于江浙古文化遗址调查。1935年春参与常州淹城遗址调查,同年秋参加上海金山卫戚家墩古文化遗址考察研究。1936年上海成立中国古泉学会,担任评议。同年8月任“吴越史地研究会”总干事,主编《吴越文化论丛》。1937年上海市博物馆落成,担任设备选购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在重庆任“说文社”理事长,主编学术月刊《说文》。
  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继续主编学术月刊《说文》。1949年离开大陆移居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香港珠海、联合、联大、光夏、远东、华夏等书院教授。后任台湾辅仁大学教授。长于考据、考古和文字学。在大陆时期参与南京明故宫工部遗址、栖霞山六朝墓等的考古发掘。去台湾后继续从事考古研究。编辑出版《说文》月刊。
  1989年因病在台湾逝世,享年91岁。主要著有《古史研究》、《中国考古学史》、《中国考古小史》、《文字学》、《中国人发现澳洲》、《中国人发现美洲》、《论语字解》、《古器物学》、《台湾山胞由华西迁来》、《封神榜故事探源》、《中国古史中的上帝观》、《吴越文化论丛》、《山西票号史》、《中国社会史》、《薛仁贵征东考》、《古史研究》、《中国社会史》、《古今货币》等多种。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7#
发表于 2008-8-27 00:53:44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卫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简介】

卫立煌上将
  卫立煌(1896.2.16-1960.1.17),又名卫辉珊,字俊如,安徽省合肥县(今市)城东郊卫杨(后改卫扬)村人。国民革命军西北行营主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陆军上将衔。
  民主革命时期,童年接受初等教育。1912年在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参加安徽革命军,加入学兵队。1913年7月在讨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参加了守和州的战斗,失败后回乡。1914年至上海投奔合肥老乡、同盟会会员范光启,随范从事反袁,向袁军在上海的兵营扔过炸弹。袁的爪牙将范刺死后,乘轮船逃至广州,1915年初投入粤军当兵。1917年进入孙中山的卫队充当卫士、排长。1918年调入粤军许崇智部。1921年因战功升任团长。
  大革命时期,1925年蒋介石将许崇智排挤走,将队伍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任第3师第9旅旅长。1926年7月随东路军参加北伐,至福州升任第14师师长。1927年3月北伐军光 复南京,率部驻镇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底,北洋军阀孙传芳进攻南京,率部同北洋军激战6天,收复龙潭车站。战后蒋介石提升原为黄埔军校教官的颐祝同、刘峙为军长,而任命战功最大的卫立煌为副军长,引起卫的不满。1928年入北平陆军大学受训。1930年任第45师师长。1931年参加对江西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932年任第14军军长,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在红军向西转移后,卫率部首 先进入苏区中心金寨。蒋介石为表示对卫的鼓励,即将金寨及其周围地区划为立煌县。1934年初参加镇压在福建反蒋抗日的第19路军。1935年11月任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6月授予陆军上将。卢沟桥事变后积极抗战,率第14集团军进入山西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率领3个兵团7个军,在八路军的配合下,重创进犯山西忻口之日军。激战中,军长郝梦鳞、师长刘家骐、旅长郑廷祯以下官兵数千人壮烈牺牲。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临汾以北的韩信岭阻击日军。4月去西安时顺访延安。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指挥所部在山西中条山等地区抵抗日军。期间同共产党、八路军关系友好。1942年1月调任西北行营主任,被蒋介石削去兵权和二级上将衔,随后又被免去河南省主席职务。1943年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将司令长官部由昆明推进至离前线仅70公里的云南保山,部署对日军作战。1944年5月率两个集团军击溃侵占滇西的日军。1945年1月收复畹町,同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名扬中外。随后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养病。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和韩权华带着两名秘书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德等国考察军事。1947年10月初回国。1948年1月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总司令。到沈阳后,固守要点不出。在辽沈战役中抵制蒋介石的指挥。东北的国民党军被全歼后,蒋介石诿过于他,将他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初摆脱特务监视,潜走广州,后出走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时通过香港的中共有关组织,致电毛泽东表示祝贺。1955年春周恩来总理写信希望他返回北京,接信后十分高兴,于3月15日秘密回到广州,后转去北京,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被毛泽东主席称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朱德总司令称颂为“在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1957年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一年。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1960年1月17日因长期患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并发肺炎、心肌梗塞等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4岁。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主持追悼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陈云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送了花圈。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紧挨着林伯渠、陈赓等人的灵位。

  卫光华少将
  卫光华(0000-0000),字旭东,安徽省合肥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8师82旅164团团长,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特务团团长,第42军新编第18旅副旅长,第36军28师师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8师82旅164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特务团团长。1940年任第42军新编第18旅上校副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6军28师少将师长,同年12月17日在成都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部)所俘虏。(生卒年不详待考)
  附录:成都战役(1949.12.08-12.27)
  成都战役,是1949年12月在西南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对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歼战。
  12月8日,第二野战军主力进抵四川省东万、广安,川南铜梁、荣县一线,并解放了名城重庆。第四野战军已歼灭了逃往广西境内的白崇禧集团(参见广西战役)。此时,蒋介石授权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指挥川西所有国民党军在成都地区组织抵抗。在此情况下,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即以第3兵团主力由川东前出成都以东,并抢占成都以西的邛崃、大邑。以第5兵团主力及第10军由川南经乐山向成都以南挺进。第18兵团由陕南、陇南前出川北,以求聚歼国民党军于成都地区。
  12月11日,第3、第5兵团开始西进。第16军于19日在峨眉县金口河俘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12月20日,第16军、第10军、第18军分别进占浦江、丹棱和眉山。第11军、第12军进占双流、新津以东及彭山。第18兵团在第7军、第19军配合下,自7日分3路猛迫由秦岭南撤的胡宗南部。至11日,第62军进占武都,争取国民党第119军起义,第60军、第61军等部进占略阳、勉县、城固、汉中。随后,第7、第19军留置陇南和陕南,第18兵团越过摩天岭、米仑山向川北疾进,先后前出到江油、绵阳、巴中一线,至此,完成了从西、南、东三面对成都地区数10万国民党军的合围。
  12月21日胡宗南集团及四川境内之敌数十万人,全部被第2野战军包围在成都地区。刘邓指示各兵团:追击阶段已结束,对被围敌军,仍先打弱点和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并大力瓦解敌军。当日国民党军第16兵团在金堂地区宣布起义。12月22日,胡宗南决定以主力分路向西昌方向突围。12月24日,其第5兵团由崇庆、新津分两路向南突围,当即遭到解放军的阻击。战至26日,第5兵团司令以下官兵5万余人被俘。少数逃往西昌。在此前后,由于解放军的有力争取和形势所迫,国民党军第15、第20、第7、第18兵团,先后于什邡、彭县、德阳与成都东南地区宣布起义。
  12月27日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下,成都地区的国民党军除一部被歼外,其余大部起义,成都战役胜利结束。至此,国民党军在大陆上最后一支主力战略集团数十万人宣告覆灭。此役,蒋介石的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和退集到成都地区的其它部队共40万人,丧失殆尽。打破了国民党蒋介石企图盘踞川西,待机反攻的企图。

  卫持平少将
  卫持平(1908.3.20-1951),学名卫大衡,字权侯,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人。1923年在榕江县男子小学毕业,即赴黎平入国民革命军第25军第5团顾尚武部任文书。先后在中央军校第6期警宪班、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国民革命军淞沪杭警备总司令部高参,贵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宪兵司令部参谋。同年秋在徐州窑洞内生擒冒充日本浪人在江、浙两省作案多次的日本陆军山本少佐,因功被蒋介石召见。1937年调任宪兵第17团3营少校营长,驻防河南省洛阳,后移驻湖南省长沙。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11月12日晚,长沙城四处起火,遂指挥合营官兵安全撤出,受到上级的嘉奖,升任宪兵第17团上校团长,同年底调赴第五战区司令部的所在地湖北省老河口驻防,在一次战斗中左臂被炸伤。1942年调任宪兵司令部警务处少将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初随同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飞抵南京,参加了9月9日在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的受降典礼,并被国民政府授予将军抗日纪念章、忠贞赤心奖章和胜利勋章。1947年秋兼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少将代理参谋长,并兼任第1届国民大会警卫处处长,南京城防指挥官,同年12月被解职,闲居南京。1949年夏任淞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少将高参,并随部队撤至贵州,不久任贵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1月15日贵阳解放,随部队撤至兴仁县。12月在贵州省兴仁县北部随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逮捕。
  1951年2月18日在重庆被处决,时年43岁。198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予以平反,恢复国民党军起义将领政治名誉。

  卫景林少将
  卫景林(1906-1990),号石樵,山西省洪洞县人。太原北方军官学校毕业。国民革命军华北“剿匪”总部整编骑兵第5旅旅长,华北“剿匪”总部驻归绥指挥所督训处处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101师301团团长,后升任101师副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任国民革命军华北“剿匪”总部整编骑兵第5旅旅长,3月16日被授予陆军少将衔。后调任华北“剿匪”总部驻归绥指挥所督训处处长,同年9月19日在绥远包头随董其武、孙兰峰等参加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副军长(政治委员帅荣,军长张世珍)。1951年9月第23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7军副军长兼修建委员会第二分会副主任,率部参加了泰川、院里、南市三机场的修建任务与后方警戒任务。1952年回国后第37军番号撤消,第37军军部与第36军军部合编为国家建筑工程部,历任建筑工程部机械施工管理局副局长,建筑机械管理局局长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0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8#
发表于 2008-8-27 00:54:08 |只看该作者

【中国明朝卫姓名人简介】(1368-1644)

卫三省(明·神宗时期山东布政司右参政)
  卫三省(1552-1613),字企参,明·陕州府陕县(今河南省大营镇)温塘村人 。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考取进士,任河北省深泽县令,调任邯郸县令,迁山东掖县令,历官户部主管太仓,户部正郎,山东布政司右参政,陕西省按察使。
  自幼丧父,刻苦读书,常通夜不眠或和衣小憩,母亲多次窃察均听其吟读之声,如此长年累月用功。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考取进士,出任河北省深泽县令,后调任邯郸县令,因母亲病危辞官返里,料理丧事后又出任山东掖县令。因于民仁慈,政绩卓著,百姓为他建造生祠。后升任户部主管太仓,所管钱粮如山,却一尘不染。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升任户部正郎,督察甘肃固原、金城一带。因地方官员运往京城的钱粮延误期限,由其处紧急筹集巨款即刻送到,立下大功。神宗皇帝即派其为钦差大臣分守青州、登州、莱州等地,并兼管沿海军务及山东右参政,后又升山东布政司。在任3年,廉洁奉公,政绩显赫,朝廷分别赠其祖父卫卿及父亲卫大有为中大夫、山东布政司右参政,提升其为陕西省按察使(正三品)。
  明神宗四十一年(1613年)未到任陕西省按察使而病逝,终年61岁。原葬于陕县温塘村卫家祖茔,后迁葬于今三门峡湖滨区西贺家庄。在各任地诸多政绩均记述于其墓志铭中。坟茔在“文革”中被毁,墓碑浅埋在卫家族人院中。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9#
发表于 2008-8-27 00:54:34 |只看该作者

【中国元朝卫姓名人简介】(1279-1368)

卫宗武(南宋末、元初著名诗人)
  卫宗武(~1209-1289),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南宋·嘉兴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出身世家,南宋·理宗淳祐年间为朝官,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知府,未几罢官。至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闲居30余载,以诗文自娱。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南宋末、元初著名诗人。
  南宋末期,南宋·理宗赵昀淳祐(1241-1252)年间为朝官,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约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罢官闲居,以诗文自娱,“自昆陵投绂归垂三十载”(见本集卷五《刘药庄诗集序》)。
  元初时期,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南宋·卫王赵昺祥兴二年)南宋灭亡,隐居不仕,闲居30余载,以诗文自娱。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享年约80岁。著有《秋声集》、《秋声诗余》1卷,为退居后所作,今已散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6卷,其中诗4卷(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刊于《国史经籍志》传于世。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馆臣漏辑诗3首,附于卷末。

  卫富益(南宋末、元初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
  卫富益(生卒年不详),字不详,自号耕读居士,祖籍北宋·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九世祖卫淇,北宋·仁宗至和(1054-1056年)间为崇德县县令,卒于任所。后人遂定居南宋·秀州崇德(今浙江省余杭县东北)。少有异质,识见高远,不务章句。南宋末、元初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
  南宋末期,少有异质,识见高远,读书不务章句。从兰溪金履祥学《易》,复受业于金华许谦,深为业师器重。南宋·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张世杰兵败崖山,陆秀夫负帝投海,南宋灭亡。闻讯后日夜悲泣,设坛以祭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词极哀惨,观者无不坠泪。从此决意不仕。
  元初时期,隐居于石人泾(今浙江省桐乡县屠甸镇),创办白社书院讲学。立学规为:只许布衣平民会友赋诗论道;凡缙绅仕元者,不得入内就座。并对其弟子说:“士人品格有三,道德为上,功名富贵何足慕哉?”元·武宗至大(1308-1311年)有司推荐,坚辞不就。此作为遭人嫉恨,书院被毁。遂挈次子避居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金盖山,继续设馆授徒不辍,决然杜门绝口不谈世务,绝足不入城市。英宗至治(1321-1323年)间长子迎养,始还故里,以耕读度余年。遇有求诗文者,皆婉辞之。病危时,焚毁所著书稿说:“我志在晦迹,安用诗文名世?”生平事迹见明·天启《吴兴备志·卷一三》有传。
  卒年不详,享年96岁。门人为之安葬于金盖山,祀乡贤祠,私谥为正节先生。著有《易经集说》、《四书考证》、《读史纂要》、《性理集义》、《耕课怡情录》等书。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10#
发表于 2008-8-27 00:55:01 |只看该作者

【中国宋朝卫姓名人简介】(北0960-南1127-1279)

卫泾(南宋·孝宗、光宗、宁宗时期著名诗人)
  卫泾(1159-1226),字清叔,号后乐居士,又号西园居士,南宋·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少有大志,力学不辍,博学多才。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甲辰科状元及第,授承事郎,添差镇东军鉴判,授为秘书省正字,贬为淮东、浙东二路提举,召为尚书右选郎官,以起居舍人代理工部尚书。因不畏权势,指斥奸佞,始终一节,而屡受打击。贬官回乡后,修建西花园,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自勉,把园中的堂屋取名为“后乐堂”。南宋·孝宗、光宗、宁宗时期著名诗人。
  少有大志,力学不辍。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甲辰科状元及第,授承事郎,添差镇东军鉴判。按惯例,状元初任官职,必去拜谢当朝宰相。因没有去拜见王准,遂不得升迁。淳熙十四年(1187年)授为秘书省正字。绍熙元年(1190年)光宗即位,借自然灾异之事上疏朝廷,极言奸佞误国,被贬为淮东、浙东二路提举。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召为尚书右选郎官,以起居舍人官职代理工部尚书。不久出使金国,回来后奏言金国虽有危亡之兆,而我无自治之策,当发愤自强。授直焕章阁,沿海置制使,因被人弹劾罢官。回乡后辟修西花园,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意,命其堂为“后乐”,自号“后乐居士”,集所做诗文为《后乐集》即后乐居士的由来。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得旨入朝,授中书舍人兼职学士院。开禧三年(1207年)自吏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封昆山开国伯,进参知政事。请诛韩侂胄后,被奸臣史弥远贬出朝廷。宁宗嘉定九年(1216年)起知扬州,拜资政殿学士后致仕。皇上因其三世同居,书“友顺”二字赐之。一生历事四朝,出入内外40余年,忧国忘家,始终一节。自勉“官职自有定份,名谊千古不磨。”在朝孤立自守,不畏权贵,与朱熹友善,取其遗著刊刻传世。清·学者沈德潜称誉“其人之挺然独立,百折不回,有如金石之坚贞者,而《宋史》不为立传,可怪也。”
  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十月病卒于家,终年67岁。赠太师,封奏国公,谥文节,葬于湖州归安县石佛山。著有《后乐集》20卷传世。

  卫博(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卫博(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南宋·冀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尝参戎幕,搴使至金,未行而止。历官左承奉郎,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终官枢密院编修官致仕。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尝参戎幕,搴使至金,未行而止。而《定庵类藁》集中《送薛左司序》,则称“谏大夫王公将出疆,求幕下士,监丞陶公以某进。会疾作不果”。考之于史,使金者乃王之望,旋即召还。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为左承奉郎(《宋会要辑稿·兵一九之六》)。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三四》)。乾道四年(1168年)为枢密院编修官,旋于四月致仕。工诗属文,多为表奏四六擅长,观其所作,大都工稳流丽,有汪藻、孙觏余风(《四库总目·表奏四六》),非应酬牵率者可比。惜流传不广,几致亡佚,其他事迹不可考。生平事迹《宋史》无传,事略见《宋诗纪事补遗·卷六○》、《宋史·艺文志》、《宋会要辑稿》等有小传。
  卒年及世寿不详。著有《定庵类藁》12卷,今已散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4卷。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定庵类藁》为底本,编为1卷传世。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11#
发表于 2008-8-27 00:55:35 |只看该作者

  【中国汉朝卫姓名人简介】(西汉公元前0206-东汉公元0025-0220)

附注:姓名(生卒年)中的“—”负数符,代表公元前纪年。

  卫青(西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军事家)
  卫青(—?-—106),字仲卿,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人 。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因其姐卫子夫受汉武帝宠爱,被召入朝,历任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车骑将军,受爵关内侯,封长平侯,拜大将军,并为大司马。西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军事家。
  少时为平阳侯曹寿家奴,善骑射,有勇力。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受任车骑将军。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省右玉县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元朔二年春(公元前127年)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县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元朔六年(123年)春、夏两次率6将军、10余万骑出定襄(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1万余人(事见“河南漠南之战”)。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夏与霍去病各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越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共和国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以正面钳制,两翼包围的战法,是役斩获近2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事见“漠北大战”)。因功与霍去病升任大司马。一生7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病逝,卒岁不详。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