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7-26
- 最后登录
- 2012-4-24
- 在线时间
- 49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593
- 帖子
- 1295
- 精华
- 0
- UID
- 96
|
【中国人民解放军魏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简介】
魏长魁烈士
魏长魁(1906-1938),山东省德平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连地方组织早期负责人,珠河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苇河县委书记,中共哈东特委书记,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和北满省委组织部部长,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政治部主任。
民主革命时期,少年时随父至大连谋生,入印刷厂当徒工。
大革命时期,2935年任共青团大连市委组织委员。1926年任大连印刷职工联合会中共支部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5月代表大连地区工会组织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三次劳动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27年任中共大连市委青运部长兼共青团大连市委代理书记,7月被捕。在狱中领导关押在旅顺监狱的难友们,以各种方式同敌人坚持展开不屈的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出狱。1935年在哈尔滨找到中共地下组织,投入抗日救国斗争。先后历任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中共珠河县委组织部长,中共苇河县委书记,中共哈东特委书记,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和北满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政治部主任。
1938年5月率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所部部分官兵从依兰向铁力进军,途中遭敌追击,于通河县苇子沟为掩护战友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仅32岁。
魏其虎烈士
魏其虎(1914-1947.1.30),外号魏老虎,江苏省泗阳县李口镇魏庄(今其虎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有大志,一心报效祖国,为人民做一番事业。上中学时国民党苛捐杂税,民不聊生,蒙有投身社会,铲除时弊的想法,写下《其虎雨后感》一诗,其中两句:“革去尘埃现本色,于世再作一番人。”历任小学校长、文教科督学;江苏省淮泗县吴集区区长,淮泗县副县长,淮宝县副县长。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时期,初中毕业后进涟水石湖师范学习。毕业后回县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校长、文教科督学等职。1942年因战争需要,泗阳县划分为泗阳、淮泗、泗沐三县及运河特区(县级)。因才华胆识过人,由文从武,调为淮泗县吴集区区长。一天日伪军抓老百姓去筑碉堡,便与日伪军遭遇,只身难以抵抗,被敌人当作农民抓去筑碉堡了。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时吴集区有13个乡,只有3个乡没有伪化,其余都被日伪控制。为了打开局面,借筑碉堡的机会,观察地形,了解敌人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情况。当晚脱险回到区公所,立即制订了战斗方案,带领区队、民兵,不到几个小时,就把敌人的碉堡摧垮。同年夏淮阴、码头、陈集据点的日伪军一齐出动,下乡抢粮。便把区队分成几个战斗小组,留一部分掩护群众藏粮、转移,自己带一部分人,避实就虚,专捣敌人的老窝。先冲到码头据点打一阵,随后又到陈集。陈集日伪军大都下乡抢粮去了,只有维持会头子高四带部分伪军看家。一阵激烈的枪战之后,伪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几个和高四一头钻到碉堡里不敢露头。日军听到老窝里枪声大作,顾不上抢粮,掉头赶回陈集。高四和几个伪军仍缩在“乌龟壳”里不敢露头,听见碉堡外有动静,高四以为区队又来了,吓得头也不敢抬,连呼:“饶命!饶命!”日本军小队长气得“八格八格”地乱叫,一枪送掉了高四的狗命。从那以后多了一个外号“魏老虎”。1943年7月一天晚上带着17名区队成员住在赵庄。天刚黑汉奸团长赵登保就带着一个营的兵力包围上来。17人对付一个营的伪军,悬殊大大,只能智取,不可力敌。区队一面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敌人展开巷战,一面思考退敌之策。正在情况紧急之时,突然命令司号员:“吹调兵号!”不一会又命令:“吹冲锋号!”调兵号、冲锋号先后响起,敌人如坠云雾之中,不知魏其虎有多少人马,既不敢进,也不敢退。就在这时把驳壳枪一挥,大喊:“冲啊!冲啊!”17名勇士也齐声呐喊:“冲啊!冲啊!”大家奋勇冲杀,号声、喊杀声与激烈的枪声连成一片,吓得敌人晕头转向,乱作一团,胡乱放几枪掉头就跑。汉奸团长赵登保见控制不住局势,逃之夭夭。1944年被提升为淮泗县副县长。1945年调任淮宝县副县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秋淮宝县被国民党军队占领。12月1日带领县大队配合主力部队,一次消灭国民党在淮宝县的8个乡公所。又化装成乞丐,到国民党据点内侦察敌情,带领部队打进敌人据点,俘敌12人,缴枪15支。1947年1月30日带领县警卫连在黄集与国民党军队遭遇,因敌众我寡,四面被围,在紧急关头腿部中弹,无法行走,命令部队突围。战士们要背其突围,坚定地说:“不要管我,服从命令,你们快撤,我来掩护!”战友们突围成功了,战场上只留下了英雄虎胆。匪徒们伏在地上听不到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个人,陡然神气起来了,大声咋呼:“快投降吧!放你回家!”既未开枪,也没有答话。敌人以为其果真要投降了,便大着着胆子往前走。就在敌人将到面前时,两枪击毙了两个走在前面的敌人,同时一跃而起,气冲霄汉,大声喊道:“告诉你们,我就是共产党副县长!虎落平川被犬欺!狗东西,有种的就上来吧!”说完又连连向敌人射击。敌人看诱降不成,一个个又不敢靠近,只有集中火力向其射击。
1947年1月30日一阵枪声过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33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五星红旗在大地上飘扬的时候,中共泗阳县委、泗阳县人民政府,在其家乡建立烈士陵墓,同时隆重召开追悼大会,安葬烈士遗骸,并赠送“人民英雄”匾额。为了纪念烈士的英雄事迹,泗阳县李口镇魏庄被命名为其虎村。
魏春波烈士
魏春波(1891-1940.6.8),原名魏长河,河北省迁安县(今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西庄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华北抗日联军第2路指挥部顾问,河北省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长。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其家因此成为中共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革命烈士。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时期,早年读过私塾,青年时期经过商。性格刚正,交游广,宾朋多,对时政不满,与豪绅不睦,常为人写书帖,拟呈状,打抱不平,倍受乡民拥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为一穷苦人家与地主恶霸打官司,身陷囹圄,被投进天津监狱。在狱中,结识了一些共产党人,受到了革命影响。出狱后积极从事中共党的地下活动。1933年正处于日寇入侵,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奉中共党的指示,与李运昌、苏林燕、王平陆等在丰(润)、遵(化)、迁(安)县交界地带秘密发展中共党的组织,建立了中共党的中心支部并任支部负责人,积极开展武装抗日的组织发动工作。1934年1月迁西农民暴动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在自己的家乡西庄建立了革命秘密支撑点,家中便成了中共冀东特委的秘密联络站。1936年彭真到冀东指导工作,也秘密地到过其家。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3军区第1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组织革命武装,筹措活动经费,说服亲属,卖掉了几乎全部田产,用于购买枪支献给革命。还把中共党的冀热边区机关设在家中,动员全家参加了革命。1938年7月7日参加与组织发动冀东抗日岩口大暴动,成功建立了抗日联军,被任命为华北抗日联军第2路指挥部(李运昌部)顾问,协助司令员李运昌、政治主任胡锡奎组织领导了丰润、滦县、迁安等县抗日武装暴动,参加指挥了遵化玉皇庙战斗,率队占领了兴城、三屯营等重镇,攻克了重镇杨店子,收编投降警察和保卫团武装,参加和领导了抗联第14、11、12总队的组建和扩编工作,亲自带队伍进军兴城、三屯营镇等地。10月随队伍西撤受阻后返回。积极负责收拢西进失散队伍工作,整饬部队,组建了300余人的抗日队伍编入八路军主力。1940年2月被任命为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长,积极开辟丰润、滦县、迁安、遵化一带小片抗日游击根据地新区,为冀东第一个抗日政权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此间妻子徐桂芝、胞弟魏长庆遭敌人逮捕后被杀害;胞兄魏长胜、侄子魏顺隆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家产全被敌人焚毁。尽管如此,依然以坚定的信念继续奋力工作,还把17岁的侄子魏顺兴(后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和14岁的女儿魏淑敏送到了八路军部队。“一个挎包一颗章,一双脚板一支枪,早出东村夜宿西,敌来我走捉迷藏”是其从事游击抗战的生活写照。
1940年5月4日在丰润县岩口乡才庄村开会时,突遭敌人包围,在突围中壮烈牺牲,时年仅49岁。1946年冀东军区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场上的大幅挽联写道:
为革命牺牲一切,毁家纾难,死兄死弟死妻死侄,鲜血洒遍燕山麓;
与倭奴搏斗数年,捐躯殉国,成仁成义成英成烈,勋献洋溢滦水滨。
魏拯民烈士
魏拯民(1909-1941.3.8),原名关有维,字伯张,山西省屯留县王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考入了山西省立太原第1中学,时值大革命高潮,许多进步书刊传入学校,深受影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抗日人民革命军第2军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政治委员,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兼1路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副总司令。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组织抗日救亡运动。起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参与领导创建了东北抗日人民革命军第2军,任政治委员,王德泰任军长。1936年3月被任命为中共东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政治委员。6月率部跋山涉水,冲破敌人的封锁,在南满金川县河里惠家沟与杨靖宇所率部队及南满领导同志会师,并且列席了中共南满党第2次代表大会。7月同杨靖宇一起主持召开了东南满党及1军、2军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即著名的河里会议。会议决定将1军、2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东、南满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南满省委,统一指挥和领导1军、2军和地区党的工作,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兼1路军政治部主任,杨靖宇任1路军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敌人为了解除心腹之患,除调集重兵“讨伐”之外,还采取了“归大屯”、实行“保甲连坐法”、“三光”政策等法西斯手段,妄图断绝人民群众与抗联的联系,中共党和军队的活动更加困难了。经常忍饥饿、冒风险,奔走在这些难于活动的地区。为了对付敌人的“讨伐”,指挥部队在深山老林中修建了许多密营,储存大批粮食和枪支弹药,同时利用密营同敌人周旋,寻找机会打击敌人。8月攻抚松县城歼敌100余人;9月在穆棱截击日军列车,毙伤敌工兵部队300多人,震动了日伪统治最高当局;10月在安图东清沟与敌激战,击毙日军上校石川隆吉和河村以下数十名官兵;11月在抚松小汤河反击战中毙伤敌军近百名。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初率独立旅挺进辽东地区与杨靖宇会合,商讨配合全国抗战作战方针。5月11日至6月1日与杨靖宇共同主持召开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1路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即老岭会议,决定由其兼任第1路军副总司令。由于长期处于艰苦战争环境,积劳成疾,行军作战中常常昏倒在地。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遂负责第1路军和中共南满省委的全部工作,拖着病体率部坚持斗争。同年冬天病情加重,不能随军行动,只好到长白山区桦甸县牡丹岭的抗联密营中休养。不顾疾病的折磨,常常昼夜不停地起草文件、书写报告、总结经验。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只能靠吃树皮、松子和蘑菇度日,加重了病情。
1941年3月8日因病与世长辞,时年仅32岁。1987年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在吉林市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修建魏拯民烈士纪念馆。1994年魏拯民纪念馆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魏亮生烈士
魏亮生(1904-1928.4.8),本名魏以禄,化名杨仁清、郭佛,湖北省大悟县河口镇人。其父魏子荣,以加工铜器为生,家境贫寒。10岁始入私塾读书,汉口英国教会博学书院、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1925年组织学生参加声援“五·卅”惨案反帝斗争。7月赴广州黄埔军校学习。参加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的战斗,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第12军政治部秘书科科长。
大革命时期,1925年就读于汉口博学书院(英国教会学校)。时值“五·卅”惨案发生,举国震怒,工人、学生、市民罢工、罢课、罢市,游行示威,但博学书院封锁外界消息。魏亮生获悉后,出面组织和领导该校学生进行斗争,7月退学,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入第四期政治大队。10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东征,参加攻克惠州、恢复东江的战斗。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抵武汉,被任命为中共汉阳县委书记,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县党部,建立统一战线,发动工农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土豪劣绅作斗争。1927年春任中共黄石地委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大冶县县长。到任后清查监狱,释放进步人士和无辜群众,处决反动的公安局长,并为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12军筹款。7月宁汉合流,随贺龙去南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12军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南下潮汕失利后,辗转汕头、广州,旋又经香港到上海,找到中共中央,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28年春被中共中央派遣到湖北省沙市,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兼秘书。
1928年4月8日上旬在沙市“四海春”酒楼开会,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24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