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22 21:51:47
一、姓氏源流
    涂(Tú 塗)姓源出有三:
    1、出自涂山氏,起源于夏朝,后省文去山字为涂姓。据《姓氏族谱笺释》及《风俗通》所载,夏朝时有涂山氏,省文去山字改为涂姓,称涂氏。至春秋时晋国有新吴侯涂钦,渡江南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为东南地区涂姓之祖。
    2、出自东汉以前,居住在涂河的先民以水名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通志·氏族略》所载,东汉以前,古洪州(今江西省南昌)人居于涂水(唐时改涂作滁,今名滁河)。以水名命姓,称为涂姓。
    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涂:
    ① 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汉姓为涂。
    ② 锡伯族图克色里氏,汉姓为涂。
    ③ 今土家、侗、壮、苗、布依、纳西、哈尼、傈僳、锡伯等民族均有涂姓。
    得姓始祖:涂钦。涂姓源出涂山氏,涂山氏原为部落,因该部落有女嫁于大禹,并育有夏启,夏朝时成为东南地区的方国之一,后发展成为诸侯。其名称进而又衍化为涂姓。涂钦为春秋时晋国人,赐爵新吴侯。后举家渡过长江,落籍豫章。因涂钦为涂姓历史上的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故尊涂钦为其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
    涂姓源自涂山氏,而涂山氏的活动地区主要在今安徽蚌埠西部一带,也就是说,该地即为涂姓发源地。历夏、商、周三朝,除涂钦外,涂姓在史书难觅。西汉时,仅有涂恽见诸史册,其为平陵(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人,自此以后至宋,涂姓又归于沉寂。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涂姓郡望有二,一为南昌县,一为豫章郡,其实二者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表明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涂姓曾长期兴盛于今江西南昌。五代十国时,南唐有名人涂广,时南昌隶属南唐,由于诸侯国林立,大规模外迁他乡似不太可能。北宋灭南唐后,由于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散布于江南邻近各省,广东、湖北、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均有涂姓人入居。同时在北方各省中已渐有涂姓人散居。南宋末年,文天祥率部在江西抗元,景炎二年(1275年),元军元帅李恒突袭文天祥大本营,文仓皇迎战失利,所率宋兵遗散殆尽,妻子幕僚都被元军俘虏。兵火所至,江西涂姓几遭灭顶,向邻省亡命者甚多。当社会稳定后,亦有不少涂姓人回迁故籍。明初,洪武进士涂钦的四世孙文坚,由乡进士任绥安教谕,遂居家于建邑。其三世孙惠保,迁宁邑官家边。明清以后,涂姓分布更广,北达辽吉,南及两广,西南至云贵,东入闽台,均有涂姓人居家生活的身影。如今之涂姓,以广东、江西、湖北三省为多,此三省之涂姓约占全国汉族涂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此外,今辽宁、四川、安徽等省亦多此姓。其中如辽宁之沈阳、四川之成都、江西之南昌、湖北之武汉、安徽之淮南、河北之乐亭、以及天津武清、山东东平、山西太原、江西崇仁、广东新会、云南陇川等地,都有较多的涂姓人分布。涂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四。
三、历史名人
    涂  几:江西省宜黄人,字守约,又字孟规,元末明初学者。胸怀旷达,有高古之志。师从李存,研求陆九渊理学。洪武初曾试图上书皇上策论时事,因病未果。尤工词赋。有《东游集》、《涂子类稿》。
    涂  顺:江西省新建人,明代官吏。永乐进士,授崇德知县。勤廉自勉,上信下怀。任满后,所用器具,皆封归库,不私携一物。
    涂  升:江西省丰城人,明代官吏。成化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弹劾太监李广及其党羽。官至广东按察副使。后以他事,罚米输边。有《南巡录》。
    涂  瑞:广东省番禺人,明代学者。弱冠即以文学闻名乡里,成化年间进士及第,授编修。参与修撰《宪宗实录》,书成后,升修撰,侍经筵。时人以其才学、书法、仪表称翰林三妙。
    涂  谦:江西丰城人,明代官吏。正统进士,历迁御史。土木堡之变后,上书景宗切勿迁都。后迁山东按察司副使。
    涂  祯:江西新淦人,明代直臣。弘治进士。任御史巡视长芦盐业,他依法严惩侵夺盐利的权臣刘瑾部下,激怒刘瑾,被杖责三十,谪戍肃州。后因创伤太重,死于狱中。
    涂  岫:江西南昌人,清代画家。善画人物,可谓神采毕露,生气拂拂现于纸上。亦工设色画卉,尤善菊花,有涂菊之称。
    涂  瑞: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乾隆举人。不喜做官,讲学乡里。有《东里文集》等。
    涂大经:抚州宜黄(今属江西省)人,宋代官吏。性格慷慨大方,羡慕古人高风亮节。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因请朝廷恢复元?年间之政,被列为邪党,罢去官职。
    涂溍生:抚州宜黄人,宋代经学家。三试礼部不第,授山长。精通《易》学。有《四书断疑》、《易义矜式》。
    涂一榛:福建省漳州人,明代官吏。万历进士,授金坛县令。后升南京吏部郎,考察官吏,凡贪官污吏则一笔勾罢。后官至通政使,以清正廉明闻于时。
    涂宗濬:江西省南昌人,明代教育家。万历进士。后下诏任命其为兵部尚书,拒绝赴任。笃志讲学,宇内推为领袖。有《证学记》三卷。
    涂居仁:江西省南昌人,清代名士。通音律,善鼓琴。康熙时被推荐出仕,累擢刑部郎中。后朝廷命其外任知府,力辞不就,遂留京分辑律吕诸书,食三品俸。年八十五卒。
    涂天相:湖北孝感人,清代大臣。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有《谨庸斋札记》、《守待录》、《存斋闲话》、《静用堂偶编》。
    涂宗瀛:安徽六安人,清代大臣。道光举人,因为资助曾国藩部大批军粮,同治年间被推荐为苏松太道,不久迁湖南按察使。光绪年间,官至湖广总督。
    涂乾吾:安徽六安人,性嗜茶,后亲手制茶,所制迥异常品,人称涂茶。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豫章郡:汉豫章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
    南昌县:春秋战国属吴楚。秦代属九江郡。旧史学家们每每称之为“南蛮”之地。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代。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灌婴大将军率兵南下,进驻南昌;六年(公元前201)立豫章郡,领十八县(辖城相当于今江西省境大部),郡的治所设于南昌县中,希望以这一块“南方昌盛”之地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以“昌大南缰”。取“南方昌盛”和“昌大南缰”之意,“南昌”之名始此。从此这块“南蛮”之地就有了“豫章”和“南昌”二名称。据传,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故俗称南昌城为“灌婴城”和“灌城”。自西汉以来,南昌一直是郡、州、道、路、府、县的治所,故人们或以郡名,或以州道名,或以路府名,或以县名,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莽新的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南昌县易名宜善,故南昌又有了“宜善”一名。东汉、三国、晋、南北朝,以郡名则为豫章,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隋开皇九年(589年)罢豫章郡置洪州,治豫章(南昌县改),从此南昌又多了一个“洪州”之名。唐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名章郡,“章郡”又成了一个名称。唐宝应元年(762年),豫章县改名钟陵县,帮南昌又称“钟陵”。南宋、元朝,洪州为隆兴府、隆兴路、龙兴路,治所为南昌、新建,这样一来,“隆兴”、“龙兴”、“新建”的新名称又出现了。明代初年,龙兴路改江都府,所以南昌又称“洪都”(王勃《滕王阁序》中亦有“洪都新府”之句)。此外,赣江,古亦称章江,所以在古籍中,南昌城又被称为“章江城”、“江城”。因南昌八一起义而被人们称之为“英雄城”、“八一城”。
    2、堂号
    五桂堂:源出北宋涂济生五子(大任,大琳,大经,大明,大节)俱登进士,时曰“五桂堂”。
    涂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豫章堂”、“静用堂”、“永昌堂”、“怀德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涂姓得姓历史悠久,但见诸史册之名人不多,《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仅收有二十二名,这与其悠久的历史,比较靠前的姓氏排名似乎不太相符。
    2、涂姓很早以前即扎根于江西,时至如今,江西涂姓依旧很盛。可以说,涂姓对这块红土地的开发居功至伟。
    3、涂姓衍分出凃姓。据《姓氏急就篇》所载,凃姓由涂姓分衍而出,二者同源。凃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一九。
============================================================
【涂姓宗祠通用对联】
〖涂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隆三妙;
学邃六爻。
——佚名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朝涂瑞,字邦祥,广东番禺人。弘治年间,在朝曾赢得“翰林三妙”之誉。所谓三妙,乃才学、书法及仪表也。下联典引《中国人名大辞典》:“涂溍生,宋宜黄人,字自昭,邃于易学(精通《易经》六爻算卦之学)。三上春官不弟。授山长。有《四书断疑》、《易义矜式》行世。”
十州世弟;
五桂家风。
——佚名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涂僓生九子皆任知州,女婿妙宝任抚州饶知州,世传“十州弟”。北宋·涂济生五子俱登进士,时曰“五桂堂”。
涂山启源;
滁水流芳。
——佚名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涂姓的得姓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介绍)。
爵封侯伯;
学著易诗。
——佚名撰福建省长汀县涂氏宗祠[大门]联
乡贤世弟;
御史家声。
——佚名撰福建省长汀县涂氏宗祠联
善承先志;
裕启后昆。
——佚名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善裕居”联
    “善裕居”始建于1956年,乃涂善文公出洋在印尼发财后寄钱回来所建。“善”即为纪念涂善文。
-----------------------------------------------------------------
〖涂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翰林三妙品;
奕叶四奇才。
——佚名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番禺人涂瑞,字邦祥,少年时聪颖出众,仪表非凡,很早就以文学出名,尤其擅长书法。成化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弘治年间升修撰。当时人称“翰林三妙(才学、书法、仪表)”。下联说明代丰城人涂谦,字恒谦,正统年间进士,景泰年间官山东按察司副使。与他弟弟涂观,两个儿子涂异、涂旦并有才名。奕叶,即奕世,一代接一代。
家声宏五桂;
祖德衍千传。
——佚名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帽峰朝祖庙;
银岭映宗祠。
——佚名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石麓家声远;
涂山世泽长。
——佚名撰福建省长汀县涂氏宗祠联
-----------------------------------------------------------------
〖涂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得道而居石室;
贮钱以赏廉人。
——佚名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涂定辞,有道术,居石室,贮钱五十万,以赏廉者,卒不得一人。可见当时为官者之腐败,致定辞公不愿为官而宁居石室学道。
邦祥翰林三妙;
俊生文学独魁。
——佚名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涂俊生,敦行义而耽文学,与当时文学名人交往甚多,而以俊生文学称魁。
-----------------------------------------------------------------
〖涂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椒洒初浮千顷绿;
梅岗时占一枝春。
——佚名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祖德源流吴西是;
宗功衍派在南昌。
——佚名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文封石麓公侯府;
武赐新吴将相家。
——佚名撰江西省长汀县涂坊镇涂氏大祠堂联。
    “石麓”,地方名,即今江西宜黄。“新吴”,即新吴侯,涂氏始祖涂钦。
支分西蜀奇才四;
派衍南昌妙品三。
——佚名撰江西省长汀县涂坊镇涂氏大祠堂联。
系本涂山兴宋士;
典修海国昭吴侯。
——佚名撰涂氏宗祠“豫章堂”通用联
裔源禹域家声远;
姓肇涂山世泽长。
——涂礼敦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永昌堂”联
十州世弟当接踵;
五桂家风应弘扬。
——涂礼敦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永昌堂”联
家学三贤五进士;
世官一宰三尚书。
——涂礼敦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永昌堂”联
善建雅居承先志;
山房佳构庇后昆。
——涂礼敦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善裕居”联
    “善裕居”右横屋门楣名“善建山房”,惜无对联,礼敦撰此联补之。
梅岭善居承祖德;
园中小筑启新猷。
——涂礼敦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善裕居”联
    1998年在“善裕居”右边加建二横屋,名曰“梅园”,涂礼敦撰联。
-----------------------------------------------------------------
〖涂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继承扫除恶魔传统;
发扬团结进取精神。
——佚名撰涂大郎公祖庙[新撰]联
    涂大郎公,元朝时人,江西涂氏系二十一世。公生平刚毅,中正诚信,性格耿直。时乡有邪魅,依草附木,藉社为害,每岁须童男童女祭奠,境内方获安宁,否则万家受害。公思曰:神明正直,主宰一方,血食兹土,宜奠民居而足民食,焉有反为民害,构民仇而享童男童女乎?此必邪魅无疑矣。乃邀姻翁赖八郎公商议曰:欲除此妖害,非**术不能。赖公曰:然!遂与赖八郎公并偕龚六郎,前往茅山(一说骊山)学法。法主熊十四郎见公等来意之诚,乃将法术传授。公等学成返乡,翻社庙坛,伐其社树,投诸流水,民获安宁。至今遗迹尚存。公除此妖害,功德弥彰。后世子孙,恩戴涂、赖二公德泽,尊为神明,乃塑二公神像,立庙供养,每年打醮祭祀,香火鼎盛,代代灵威显赫。明末清初,有广东流寇侵扰县境乡民,二公竟显灵以神兵逐之,时汀洲府清军掌管县事官沈梦鲸,乃奏请准旌表,赠以金字匾,题曰:“笃佑显赫”。
英气快当年,撑天撼地;
雄风披奕世,治社除氛。
——清·沈梦鲸涂大郎公祖庙联
大禹娶涂山,姻联王室;
永嘉移江左,绩著帝廷。
——佚名撰江西省长汀县涂坊镇涂氏大祠堂[大门]联
    “永嘉”,纪年号,即西晋怀帝永嘉年间。
椒衍瓜绵,开东南之氏族;
才高学博,撰古今之志书。
——佚名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涂钦公,东晋初因护帝有功敕封新吴侯,镇守豫章,钦公为东南涂氏始祖。下联典指五代后唐·涂廙为刺史,曾撰写《豫章古今志》。
慷慨高怀,雅慕古人风节;
祸福明谕,克令黄寇听从。
——佚名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朝涂俊生,字友良,广东番禺人。黄寇反,诏许自新,求人贤,无敢应者,俊生毅然请行,至则谕以祸福,贼皆罗拜听命。
永怀先辈,艰辛始创家业;
昌启后昆,努力再展宏图。
——涂礼敦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永昌堂”联
金声玉色,廉能垂誉于江洲;
雅什风篇,渊源受教于安国。
——佚名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涂晓,字复明,登唐睿宗景云间进士,任江洲刺史,授中散大夫,廉能可述,有“玉色金声”之誉。下联典指西汉时涂挥,仕汉,初为谏议大夫, 与王璜同门友,受《周易》、《毛诗》于孔安国(为孔子十一世孙,西汉古文学大师)。
衍派四奇,自豫溯昌昭远脉;
支分五桂,由闽徙粤发自枝。
——佚名撰涂氏宗祠“五桂堂”通用联
无富色、无贵色、无文章色,方成士品;
有书声、有机声、有小儿声,才是人家。
——涂征撰涂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涂征自题联。见《百家姓探秘》(黄节厚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出版发行)


五桂振家风,山高水长,百代声灵犹赫濯;
十州昭世系,瓜绵椒衍,千秋俎豆亦馨香。
——佚名撰涂氏宗祠“五桂堂”通用联

家学溯渊源,涂水钟灵,共羡三贤五进士;
世官膺爵秩,麓山毓秀,曾为五子十知州。
——佚名撰涂氏宗祠“五桂堂”通用联

世系由闽徙粤,迁居石赖,永守十州垂百代;
室依龙山米斗,门朝天赐,还期五桂茂千秋。
——佚名撰广东省梅县梅西镇石赖村涂贵宁祖厝正殿联

祠宇建梅岗,枕那岭,拱帽峰,赫赫规模,守成当思创业;
云礽宜树德,和乡邻,睦宗族,煌煌圣训,敬祖即在尊王。
——佚名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十一世创业开基,鸿图大启,燕翼诒谋,派衍青溪昌厥后;
亿万年孔明祀事,豹变南山,鲲腾北海,英豪奋迹绍徽前。
——佚名撰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11-22 21:52:14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涂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涂则生少将
    涂则生(1912-1971),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宁都县独立团排长、连长,江西军区独立师副营长,红一军团教导营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晋西独立支队营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212旅54团团长、旅参谋长,太岳军区汾东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太岳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19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15纵队44旅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第62军185师师长。参加过上党、太原、临汾、平津和进军西北、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西康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1年7月19日逝世,终年59岁。
    涂锡道少将
    涂锡道(1916-198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于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宣传干事,特务队队长、工农干部学校校长、支队长,交通队队长、政治协理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民运干事,山西沁县干部团团长,太南军分区政治委员。当时太南军分区独立团每个连队只有几支枪,涂锡道办起了兵工厂,每天能造三、五支步枪,50枚手榴弹。这件事让彭德怀知道了,彭德怀听取了他的汇报,办起了黄崖洞兵工厂。后任太西地委军事部部长,129师卫生部模范医院政委,八路军卫生学
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3大队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东满分校校长,东北军区军工部驻辽东办事处政治委员,沈阳兵工总厂厂长,东北人民政府军工局副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军械部部长。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缴获了40火箭筒和火箭弹,彭德怀派人速送回国,交给涂锡道仿造。彭德怀给他打电话:我们就是要用敌人之矛攻敌人之盾。涂锡道认为仿制40火箭筒和火箭弹难在没有经费,他跑到北京,在会场上找到薄一波,薄一波拨了经费,涂锡道组织52兵工厂成功仿造了40火箭筒和火箭弹。彭德怀对他说:我代表志愿军官兵谢谢你,谢谢兵工厂的同志。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斗部队发明了用60迫击炮和82迫击炮发射爆破筒和发射捆着炸药包的爆破筒。涂锡道经过调研,组织52兵工厂成功研制了加长的60迫击炮弹和80迫击炮弹解决了捆炸药包、送爆破筒的难点。彭德怀看了射击表演,立即决定大量生产,装备部队。抗美援朝战争初期,苏联给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是旧物资或剩余物资,按新产品计价,一枚旧卡秋莎火箭弹折合4两黄金。1952年涂锡道到朝鲜向彭德怀汇报,决心研制生产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得到彭德怀的支持。回国时,遇车祸,多处受伤。在涂锡道的领导下,52兵工厂研制出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炮弹和射程稍小于苏式卡秋莎,但射击、精密度和起爆效果优于苏式,且轻便灵巧。彭德怀看了试验后,高兴地拉着涂锡道的手说:看了我们中国式的卡秋莎,令人解气。后升任军委军械部副部长、总军械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
    1955年曾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4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涂学忠少将
    涂学忠(1916-1976),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红4军第10师28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连长,太行军区独立营副营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8旅22团副团长、团长,第二野战军3兵团第11军32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第11军32师副师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军32师副师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8师师长、第16军副军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6年7月26日逝世,终年60岁。
    涂通今少将
    涂通今(1914-——),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0年参加县苏维埃宣传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涂通今一心想上战场杀敌,领导却让他当看护。当看护是要考试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学看护?”涂通今识字,看到考场门口有副对联“救治前方归来的英勇将士,培养无产阶级的医学人才”,就抄了上去,结果考了第一名,在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学看护,开始了医学生涯。1932年10月考入红军卫生学校第二期,学员近30名。李治当时是专职教员。红军卫生学校成立于1931年,开始称红军军医学校,贺诚是第一任校长,第一
期学员25名,有张汝光、刘放、游胜华。1932年红军军医学校改称红军卫生学校。1933年红军卫生学校和傅连璋的红色医务学校合并,李治负责教解剖、生理、细菌,孙仪之教病理、内科和诊断。1933年毕业,任红3师8团军医。不久红3师与红12军合并为红9军团,仍在8团任军医。长征开始时,任红9军团兵站医院1所主治医生。到遵义后,红9军团兵站医院撤消,任红9军团司令部卫生所所长。红9军团改编为红32军,任96师卫生部医务主任。长征结束后,第96师师部划归中央教导师,任师医院1所所长、师卫生处医务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4后方医院医务科科长,干部结核病疗养所副所长,八路军第2后方医院医务科科长。1938年底入卫生学校学习。1940年,学校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在该校学习了4年。1942年毕业,任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外科主治医生。曾经为两个团扑灭
了疥疮。
    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卫生部部长,接管了哈尔滨伪满军医大学,改编为东北军医大学,兼任校长。1947年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卫生部部长,1949年任四野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四野入关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组建华中医学院,兼任院长、党委书记。1951年与钱信忠、潘世征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留苏生。以优异成绩被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录取。在苏联学习期间,熟练掌握了俄语,在神经外科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1955年取得副博士学位。继入苏联医学科学院特别系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回国,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顾问。“九·一三”事件后,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临时帮助工作,任代理院长和书记,主持全院工作。他1956年在第四军医大学组建了神经外科。在临床中开展的从小脑幕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延脑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第三脑室后部脑瘤切除术等,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我国神经外科的新局面。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撰写学术论文和编译医学着作,总计在25种以上,翻译了苏联《神经外科手术学》(1961),编审了《实用神经外科学》、《野战外科学》,主持翻译苏联《血管内神经外科学》(1984),引进了脑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主编了《急症神经外科学》(1995)等。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