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17 14:24:24
一、姓氏源流
    段(Duà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以王父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生二儿子叔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武公废长立幼,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2、出自封地,为段干木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载,老子之子宗,春秋时为魏国将领,受封于段干,人称段干木,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为山西段氏的由来。
    3、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据《姓氏寻源》、《辞海》等资料所载,西晋时有鲜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檀石槐之后,叫段务目尘、段匹石单等,被封为辽西公。其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族人多段姓。十六国时被后赵帝石虎所占,后来与汉人杂居,遂被融合,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出自云南段姓宗源有二:
    ① 据《姓氏寻源》所载:“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为云南刺史,本出武威(今属甘肃省)。”后传下这支段姓。
    ②后晋时,白蛮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治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段姓为其大姓。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段姓。潞西德昂族道普雷氏,满、蒙、土、苗等均有段姓。
    得姓始祖:共叔段。春秋时,郑武公妻子武姜生长子寤生时,难产以为怪,遂不喜欢;生少子叔段时顺利,且叔段生的一表人才,很讨武姜欢心,于是请求武公立叔段为太子,武公以长幼顺序没有答应。庄公寤生即位后,武姜请求把制(今河南省汜水)封给叔段,庄公不同意,而把京城(今河南省荥阳)封给弟弟,人称“京城太叔”。太叔恃母爱,并以武姜为内应公开招兵买马企图夺兄之位,就在他一切准备就绪即将行动时,早有防备的郑庄公先发制人,突袭京城,大败叔段。叔段逃到共(今河南省辉县),时称共叔段,其子孙为与郑国王室有所区别,以王父字为氏,奉共叔段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依“寻根溯源”所述,段姓发源地有四:
    1、叔段逃逸之地共,今河南北部辉县一带;
    2、魏将宗,其国所辖在今山西东南及河南北部一带;
    3、鲜卑段姓受封之地位于辽西;
    4、云南。
    早期段姓以陕西、甘肃一带繁衍最旺,以后段姓大致以此二地为主迁地,扩播四方。西汉时,段任北地都督,玄孙段贞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武威郡,尊段贞为开基始祖。魏晋南北朝之际,段姓或因仕宦,或因避战乱而迁往各地。段贞后裔段荣任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诏任北齐太宰左丞相,封平原忠武王,段嗣元任郑州刺史,段楹任大理司直并隋、朔二州刺史,段纷任后魏晋兴太守。此支段姓可谓仕官累累,簪缨不绝。另有鲜卑段姓世居之地被后赵帝石虎所灭,族人遂与汉人杂居,而日渐相融。唐代段姓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段  一支此期仍多入仕,主居于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时宰相。后晋有白蛮(白族前身)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达三百一十七年之久,致使段姓在云南发展迅速,今日大理,段姓仍位居大姓之一。宋元时,北方段姓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军入主中原所带来的战祸,而纷纷南下,为南方段姓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明代有山西大槐树籍段姓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代段姓无大规模迁徙之举,各地段姓繁衍平稳,覆盖广泛。今日段姓以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段姓约占全国汉族段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三、历史名人
    段  韶:南北朝时北齐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  随:十六国时西燕人。初为西燕大将,国内大乱之时被推为王,旋被杀。
    段  业:西安人,十六国时北凉国君,初为后凉建康(今甘肃省高台南)太守,后为匈奴人所拥立,在位三年被杀。
    段  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求学于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其潜学守道,不事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据传文侯每过段干木家门,定站立伏于车前横木,以示尊敬。
    段会宗: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人,西汉任西域都护、雁门太守等职。为人义气,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孝直:汉景帝时举孝廉,为长安令。性刚直纯孝。家有良马,为先父生前所乘,雍州刺史梁纬倚势索之,未遂,冠孝直以受脏之罪而下狱致死。
    段匹石单:晋时鲜卑人。建武初任幽州刺史,与刘琨联盟讨伐石勒,兵败后至襄国,仍著朝服持晋书。后在国中推其为君主时,事露遇害。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有研究。著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文昌: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唐穆宗时为相,治尚宽静。文宗时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
    段成式:文昌子,唐代文学家,官至太常少卿。其人博闻强记,藏书甚丰,撰有《酉阳杂俎》,清人辑其诗文成《段成式诗》。
    段秀实:汧阳(今陕西省千阳)人,唐代司农卿。曾被叛将朱沘胁于军中议事,秀实以象笏猛击朱沘,遂遇害。
    段思平:五代时白蛮人,世为南诏贵族。初为通海节度使,公元九三七年,建大理国。史称“大理第一世王”。
    段成己:绛州稷山(今属山西省)人,金代著名文学家,与其兄段克己均为当时享誉文坛较有影响的人物。
    段兴智:为段思平所建大理国末代国君,为忽必烈所灭。元籍其地,封兴智为摩河罗嵯,管领八方。及卒,后传十一代总管。
    段玉裁:字若膺(1735-1815),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省金坛人。清代著名文学训诂家、经学家。有《经韵楼集》十二卷、《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 》及《经韵楼集》等书。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原名启瑞(1865-1936),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近代皖系军阀首领。曾任提督、国务总理等职。1936年病卒于上海寓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天水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
    2、堂号
    君轼堂:战国时期魏国的段干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却认为他很能干,于是亲自登门拜访,段木干跳墙躲了起来,不肯与之相见。文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此外,段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威堂”、“京兆堂”、“锦绸堂”、“余庆堂”、“多寿堂”等。

============================================================

【段姓宗祠通用对联】

〖段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忠留册笏;
学博酉阳。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司农卿段秀实,字成公,汧阳人。朱泚反叛,认为他能孚众望,胁迫到军中计事。他乘间用象笏猛击朱泚,遂被杀害。后追赠太尉,谥忠烈。下联典指唐代太常卿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人。他博闻强记,藏书丰富,尤多奇篇秘籍,撰有《西阳杂俎》,清人辑有《段成式诗》。

文称二妙;
国立一王。
——李文郑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代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兄弟,绛州稷山人。段克己,字复之,金末进士,人称逐庵先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金末正大年间进士,官宜阳县主簿。入元后,兄弟二人都不再做官,一起隐居在龙门山,均以文章著称,文学家赵秉文称他们为“二妙”。后人汇集他们兄弟的诗词,编为《二妙集》。下联说十六国时凉州地方政权首领、北凉的建立者段业,京兆人,博览史传,善长文词。后凉时官建康太守,龙飞年间,沮渠蒙逊脱离后凉,推他为凉州牧,年号神玺,三年后改称凉王。后被沮渠蒙逊所杀。

平羌锡士;
梦凤呈样。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东汉武威姑臧人段,字纪明,少年时就习弓马,尚游侠。桓帝时为中郎将,因镇压公孙举、东郭窦起义封列侯,后官护羌校尉,至太尉。下联说北宋开封人段少连,字希逸,历官知县、知州,多有政绩,事无大小,决断如流,不向权势屈服,范仲淹曾推荐他“才堪将帅”。后官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相传他出生时,母亲梦中见凤凰集于庭院。

忠留丹笏;
学博酉阳。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沂阳人段秀实,字成公,因军功官至泾原郑颍节度使,数年间,吐蕃兵不敢侵犯边塞,建中年间官司农卿。原卢龙节度使朱沘在京城哗变,被推为皇帝,请素有威望的段秀实为辅佐。段秀实表面与朱沘合作,一天,乘议事的机会,夺象牙笏出击朱沘,被杀害。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人,因父亲段文昌(穆宗时宰相,封邹平郡公)之荫官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太常少卿。家中藏书很多,他博闻强记,著有《酉阳杂俎》。又能诗,后人辑有《段成式诗》。

逾垣避主;
击笏除奸。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魏·段干木屡征不士,魏文侯亲顾其宅,干木逾墙以避之。下联典指唐·段秀实事典。

-----------------------------------------------------------------

〖段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远岫林端出;
清波城下迴。
——唐·段文昌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诗句联。

水暗余霞外;
山明落照中。
——唐·段文昌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题武担寺西台》诗句联。

句饶方外趣;
游惬社中朋。
——唐·段成式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书事》中联句。

-----------------------------------------------------------------

〖段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好溪呼于百姓;
开谕胜过三军。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的事典。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临淄人。穆宗时入相,出为剑南西川节度。汉尚宽静。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后复节度西川卒。

-----------------------------------------------------------------

〖段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九经陶铸资群彦;
一字源流奠万哗。
——赵朴初题江苏省金坛市段玉裁纪念馆
    段玉裁纪念馆位于金坛大南门外愚池风景区。建于1984年,占地65亩,其中水面35亩。纪念馆建筑为仿清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南向,筑在四面环水的小岛上,三面环水,景色宜人。“段玉裁纪念馆”横匾由舒同题写。门前有狮了滚绣球昆石一对,步入门槛,门厅两侧各接一厢房,中间为长方形庭院,正对面为纪念堂,七架梁,面阔三间,歇山顶,飞檐翘角。梁上有一镏金横匾:“朴学宗师”,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堂内屏门前置段玉裁半身塑像,侧前后柱上有两副楹联,一由周祖谟行先生书写,一由赵朴初先生撰写。庭院两侧水榭分别陈列段玉裁各种著作和后人研究段著的学术论文。各厅室由回廊连接,四周绕以院垣。院门开在溧金公路之侧。进院门是一方有20亩的广场,广场与纪念馆一水相隔,过广场右折,经柳荫长堤、五曲桥、六角亭,便抵门厅,进入纪念馆。此联是赵朴初的会心之作。

-----------------------------------------------------------------

〖段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说字解经,功超许郑;
审音辨韵,名震乾嘉。
——周祖谟书写江苏省金坛市段玉裁纪念馆
    上联“许郑”,典指许慎、郑玄。下联“乾嘉”,指小学名家辈出。

旷览江天,包罗海岳;
长养花木,位置鼎彝。
——清·薛慰农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咸丰进士薛慰农赠清代文人段小湖联(节录)。

独存一夫,坚守学道;
尚有二人,拥为君王。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人段干木,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诸人都当了将军,只有他独潜学守道,不事诸侯,为于下所重。下联典指段姓称帝者有二人。即:十六国时西燕内乱,众推大将段随为王,改元昌平,旋被杀;十六国时,又有西安人段业,被匈奴人拥立为北京国君,在位三年被杀。

============================================================

附录一:【云南省大理段氏简史】

    在云南段姓的历史时间比较长,最早的时候就是汉代,以后他们自称是共叔段的后裔。到云南以后,就发展起来了,后来发展到段思平这个时候,就在通海他当上了节度使,通海节度使,后来根据历史的发展,他后来就开创了大理国。就变成了大理国的国王。一直到段兴智结束,大概有200多年的时间。在云南曲靖中学存有“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碑文用汉字书写,记载了大理国明政三年,滇西白族的地方政权和滇东北的彝族37部落,在打败了几个部落头领之后,回到石城会盟的故事。元世祖忽必烈来云南征服大理以后,就接管了大理国,大理国的国王这一支段氏家族就变成了总管。大理总管这一代逐步到了元代的末期,大理总管段姓的这一家族就分成了几个支系,一个支系就到了陕西的雁门关,一个支系到了腾冲、保山一带。一个支系到了临安,就是现在的建水、红河这一带。还有一个支系到云龙,另外一个支系就到了剑川。在古代的段姓人物中,值得称道的是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段会宗。段会宗在西汉(公元前33年),任西域都护,在西域各民族中有很高威信。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段氏为云南大理、剑川世居白族,在云南白族中有许多人姓段,因段氏祖先做过大理国王,而且其中有九位国王以帝为僧,流传下来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段氏因此声名显赫。

-----------------------------------------------------------------

附录二:【云南省大理国段氏皇帝族谱】

    大理国段氏,出自中原姬姓。姬姓:为中国周朝王室之姓。周文王姓姬名昌,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周平王时,相继任用郑武公及其子郑庄公为卿士(相当于宰相)。平王死,桓王继位,不想再用郑庄公,而想改用虢公为卿士,于是“周郑交恶”。公元前707年,桓王以周、蔡、卫、陈四国之师伐郑,为郑师所败,桓王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更加低落,仅存共主的虚名。这时有诸侯国一百余,不再听命于天子,互相兼并,于是出现了大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这样的大国称为“霸主”。各大国都想当“霸主”,于是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時,郑武公的小儿子叫共叔段,其支孫以王父(祖父)的名“段”为氏。
    又据世系表上说:段氏,姬姓,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孙以王父名为姓,世居武威。
    段氏宗谱上说: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俭魏者,佐蒙氏阁逻凤(南诏国王)有功,六传至思平而有国。改号大理,时后晋天福二年也。九传至段廉义,熙宁八年,为其臣杨义贞所弑,自称广安皇帝,凡四月,而段氏臣高升泰以东方兵讨灭之。仍立廉义之侄寿辉,复废之,而立其庶弟正明。十三年,正明避位为僧,国人共奉升泰为主,而段氏中绝。高升泰既代段氏,二年将卒,嘱其子太明求段氏后正淳立之,号后理国。于是段氏复有云南地,自正淳自段兴智凡七传而国灭。段氏自思平至兴智二十二主,历三百一十二年。元灭后理国,得四郡八府,蛮部三十有七,设大理都元帅府,仍录段氏子孙,世守其地,段氏自段实暨段明有十二总管,与元氏(元朝)共为存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11-17 14:24:49 |只看该作者
段姓起源

一、姓氏字源
    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我们的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古代段字与锻字通用。清人王筠认为,段不用火,锻则用火,同样都要加以锤击。石头可以锤击,金属则称锤炼。锻字的出现和字的形成比段字要晚一些,因为只有当人类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以后,金属的冶炼铸造工艺才得以普遍运用和推广。其实锻字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字,《诗·大雅·公刘》中就有“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的文字记载。这里的锻字与(石段)相通,是指经过加工的石料。《公刘》所记述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族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创业的事迹。到达豳地之后,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石段)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
    “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钅甫寸)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搏器”为农具、钱(钅甫寸)之类。“椎段”即锤击的意思。《考工记》主要记述有关百工之事,其中列有“攻金之工”一类,所记内容就是段氏铸金为器的情况。我国自商、周至战国时期,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制作工艺极为精湛。“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段姓溯源
    1、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
    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厉王死于囚所。据《左传》、《史记》的记载,周宣王继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镐京附近的郑(今陕西省华县)。姬友就是共叔段的祖父郑桓公。他是周幽王的司徒。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姬友死于王事。姬友的长子姬掘突继位,助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仍为周朝司徒,并把郑室迁到洛阳东南,史称“新郑”。故城至今保存完好。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因难产,姜氏受了惊吓,对他一直不喜欢。 姜氏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段”,人们称他“叔段”。叔段仪表堂堂,勇武善射。姜氏偏爱叔段,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武公生了重病,武姜即请求武公废长立幼,立叔段为太子,武公没有同意。认为寤生无过,不可废长立幼。不久武公死了,由寤生继承了君位,是为庄公。于是武姜又请求庄公把制(今河南省汜水)作为叔段的封地,庄公也没有同意。
    庄公元年(公元前尹43年),庄公把京(今河南省荥阳东南20里)作为叔段的封地,号称京城太叔。这事,使得武姜和叔段都感到不满意。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叔段,来到京地之后,开始训练自己的军队,大力加强武备,不断扩充势力。与其母密谋,准备袭击庄公。郑国大臣认为太叔内恃母后的宠信,外仗京城的险固,加紧练兵习武,势力日益强大,已露夺位反叛的苗头,将会对庄公构成威胁,危及郑国。劝庄公及早采取措施,除掉叔段,消除后患。叔段的这些做法庄公都看在眼里,但却不动声色,佯装不知。认为时候未到,处心积虑要让他充分暴露,多行不义,自取灭亡。
    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果然出兵袭击庄公,其母武姜作为内应。于是庄公发兵声讨,叔段不敌逃回京地。庄公进攻京地,京人倒戈,背叛叔段,叔段又再逃到鄢地(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庄公又出兵鄢地,在鄢地,叔段兵马溃徽,又逃到共地(今河南省汲县),最后在共地落脚,被当时人称为共叔段叔段逃奔至鄢,继续遭到追杀,流亡死于共国。因叔段出奔共国,所以又称“共叔段”。庄公怨恨母亲,发誓今生今世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并把母亲发落到城颍安置。直到后来为颍考叔孝敬母亲的行为所感动,产生悔悟之心,才设法挖掘隧道,下及黄泉,彼此相见,重新恢复了母子关系。
    共叔段死后,家人子孙四处逃散。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态度有所改变,他曾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并于周(嫠-女+厘)王四年(公元前678年)将出奔在卫国的共叔段的孙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郑国。公父定叔的父亲名叫公孙滑,定叔回郑以后,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共叔段的后代子孙将“段”作为自己的姓氏,这表明了他的后代子孙对共叔段的爱戴与尊重。据《左传》载,郑国的后人对共叔段普遍都是很爱戴与尊重的,在《诗经》中《叔于田》(三首)、《大叔于田》等郑国民歌也有对共叔段的歌颂,史学家有许多人怀疑共叔段的遭遇是一桩冤案

    2、来自段匹(石单),根源于鲜卑族后裔,
    段匹(石单),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内原有三万家,分布在今辽宁西部。但后味他的领地被十六国之后赵皇帝石虎于太宁元年(349年)占领,其属民逃到中原各地,与汉人杂居,并逐渐与汉人融合,在生活习惯上也没有两样。又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一书载,段务勿尘本鲜卑人檀石槐之后,其属民在与汉人融合之后,其东晋怀帝时的左贤王兼幽州刺史,段匹(石单),作为段务勿尘之后人,即将这“段”作为这些属民统一的姓氏,使之成为段姓族人重要的一支。是为辽西段姓。

    3、来自李宗,根源于李姓。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的儿子李宗,封于段干(约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之后,即以封邑段干为姓。后来,魏国的段干木、段干子,齐国的段干朋,都是他的后代。战国时,段干木的子孙西迁入关,在姓氏中去掉干字,单姓段,所以在西汉以后,就没有“段干”一姓了。根据《风俗通》一书中的记载,战国初期魏之段干术,原是晋国人,后来到魏国,守道不仕,住在魏邑段干,人称段干木,他的后代即以段为姓氏。另外还有,《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封段为干木大夫”一说。这些也都可以作为段姓来源一说佐证。这就是山西段氏。

    4、云南6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
    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清人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的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如此看来,云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云南段氏被世人视为白族(还有的是哈尼族)。清人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相当于宰相)。六传生思平。”

附录
    清·冯(更生)《滇考·段氏大理始末》(节选)
    滇考·段氏大理国始末 冯 (更生)
    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六传生思平。思平生有异兆,及长,智量不凡,仕为通海节度使。杨干贞篡位,思平图雪国愤,深自韬晦,干贞忌之。思平虑不免,卜于秀山神祠。往巴甸就其舅爨判(姓名)自匿。干贞索捕甚急,思平与(郑)买嗣旧臣高氏眶,高方为善巨守,有志兴复,密遣人招思平。思平与其弟思良、军师董伽罗走就之。追者在后,昼夜兼行至“药师寺”避入,计必死,顷之,追者去,出视则门封蛛网矣。至品甸波大村,得奇戟。又叶镜湖有妖物,夜出食人,行旅不敢进。思平持戟暮至,见水际隐隐有光如匹练,逼视之,一马伏不动,收得之,乃神骥也,日行数百里,追者莫能逮。行山谷中,馁甚,摘野桃剖食之,核肤有文,曰“青昔”。思平怪之,以语董伽罗。对曰:“‘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今乃杨氏政乱,吾当是日举义乎?”遂至善巨,与高氏谋,高氏曰:“东方诸部,聚之可得胜兵数万人,动以大义,罔不济矣。”遂往借兵,东方黑爨、松爨三十七部皆助之。会于石城,众十余万,鼓行而西,所向无敌,师至河尾,是夕,思平梦人斩其首,又梦玉瓶耳缺,又梦镜破,惧不敢进,董伽罗曰:“三梦皆吉,进也。公为丈夫,‘夫’去首为‘天’,天子兆也。玉瓶去耳为‘王’,王者兆也。镜中有影,如人有敌,镜破则无影,无影则无敌。三梦皆吉,进也。”思平乃决,明旦,引兵欲渡,莫知所从,见江尾一妇被璎而浣者,指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 尔国名‘大理’。”从之,得济。遂以后晋天福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入关。杨干贞战不胜,率妻子走永昌,欲入缅国,以图恢复。思平追至万箭树,自缢死,亲属皆俘。思平自立,改国号“大理”,都阳苴咩城,改元“文德”,逐杨氏邪臣,除苛令。以董伽罗为相国,封高氏为兵侯(有些书为“岳侯”),分治成纪、巨桥等地。封爨判为巴甸侯。祠秀山神,加思三十七部,于是远近归心。……
    元复议南征,命太弟忽必烈分三道,以宋宝祜元年十一月进薄大理。兴智(二十二代王)及其相高泰祥迎战,大败,兴智奔善阐。泰祥奔姚州,被执,谕之降,不屈,命斩于五华楼。泰祥临刑,叹曰:“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吾事毕矣。”……段氏自思平至兴智共二十三世,皆僭称皇帝,有庙谥,年号,凡三百五十年(实为315年)而亡国。
    以上四支段姓,是段姓最主要的成分。其中共叔段一支,势力最大,由于其活动范围基本上在中原一带,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河南段氏”;段匹碑一支,由于其活动范围基本上在辽西一带,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辽西段氏”;段思平一支,由于其活动范围在云南大理一带,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云南段氏”;李宗一支,由于其活动中心基本上在山西一带,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山西段氏”,等等。

-------------------------------------------------

段姓迁徙史

概述:
    段氏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一是河南北部共叔段的一支;二是段干邑的段干木的一支(段干邑现已不可查);三是出自辽宁西部的鲜卑部落。
    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大举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短荣的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其后代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从整体上看,段氏的分布主要在北方。

江西段姓:
    江西段姓源头不只一处。就鄱阳(今波阳)平原段姓而言,人数较多的是隋末唐初段健的后裔。段健的先祖居住在河南封丘县。段健凭进士出身被委派到江西饶州府作判官。他有三个儿子:长子至纯、次子至正、三子至中。至纯迁居安徽歙县,至正迁居山西芮城,至中留居鄱阳。至中第三代以后又有子孙回河南或去山西、山东做官。至今,至中的子孙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四周的波阳、都昌、湖口、彭泽、乐平、余干、万年等县。也有外迁安徽、湖北、湖南、江苏等省的。
    江西另有一祖,早于段健入赣,他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段璜。段璜于南朝宋景和元年出任袁州(江西宜春)刺史,举家迁到袁州。终葬袁州。段姓历来是宜春的大姓。
    段文昌的后裔曾在荆南、四川东南部居住过,后段文昌之子段成式任庐陵(江西吉安)刺史,因事免职,退居襄阳。其兄段成仅从官场隐退后,兄弟二人都迁居鄱阳。他们的后人与段胜添、段胜云(二人是段成式同胞弟)及其后人,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在鄱阳共修族谱,尊成式、成仅为鄱阳西湖派段氏之祖。修谱后,胜添于后唐应顺元年(934年)带四子安达、安经、安礼、安寿男妇迁江西泰和县清安乡田石庄居住。在此之前,胜云在后唐光化二年(899年)要长子安福先于伯父胜添迁往泰和县清安乡。段胜云自己则是应顺元年与兄胜添一起迁往泰和的。成式的后裔段翊做过江西永新县令,是永新段氏之祖。这支段姓族人奉共叔段为始祖,比较明晰的祖源是出自武威。后来,这支段姓的子孙也有迁往湖南和湖北的。

湖北段姓:
    湖北段姓主要是从江西迁去的,也有从湖南迁去的。
    湖北东部段姓人数很多,他们是段至中的后裔。祖籍鄱阳,原住江西饶州荐滩村。至中公下传而至段彦宗。段彦宗就是湖北段姓第一祖。彦宗公于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任内官内史,后在家赋闲。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金人南侵,朝廷宣诏彦宗公守饶州。后被免职,举家外迁,率族人渡鄱阳湖过长江北行,先到安庆,后至蕲春,最后选定山水环绕,土田丰饶,民朴俗醇的英山瓦寺前定居,购买了当地吴、夏两姓田产及建屋基址,修建庐舍,艰苦创业。八世祖段伯坚因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有功,明太祖亲自赏赐锦衣玉食及禄米田,并特许庆典祭祖上演春戏。这一支段姓族人很重视对后人的文化教育,举人、进士几乎科科都有。有段珏、段环兄弟二人同年考中文武解元。
    英山原无县治,是从罗田县分出,宋咸淳年间置英山县。明代英山县令段朝立,因为官清正廉明,后人在旧县衙门侧建了一座祠宇纪念他。段彦宗的后裔现在散布在除英山以外的罗田、浠水、新洲、蕲春、麻城、黄梅、黄陂、大悟等县市。另有外迁浙江、安徽、河南的。因鄂东南接近鄱阳,也不排除其他祖源。鄂南与洞庭湖接壤,石首、监利的段姓与湖南岳阳、南县、华容段姓同宗,都是段千驷的后裔。

辽西段姓:
    辽西段姓源于东北辽河流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北向松江流域迁徙,西向内蒙古、山西迁徙,南向天津、北京、河北以及河南北部迁徙。进入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后,与汉人杂居,逐渐定居以农业为主。加之魏孝文帝大力提倡改革,学习汉族文化,到隋唐时,进人中原的鲜卑段姓已完全与中原汉民族融合。
    除以上段姓分布集中的地区外,在安徽的寿县、合肥,浙江的杭州、常山,江苏的南京、金坛、句容、句曲以及福建的建宁等地都有段姓族人集居。

云南段氏:
    云南段氏的发源是甘肃武威,其总根子是共叔段。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继之是北周之段永,再继之是唐之段俭魏。他们的子孙繁衍迁徙由少到多,遍布云南。接受当地白族生活习惯的影响,并进而冠之白族籍,成为白族段姓。总的说,白族段姓(史书称白族为白蛮,称白族段姓为蛮段氏,蛮是对南方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不恭)遍布云南,而在云南较为集中的是大理,而在大理较为集中的是喜洲镇。
    大理国1254年被元朝灭亡。但灭亡之后,段氏依然被元朝任为大理总管。“总管”者,总管也,依然拥有较大权力,又传 12代,统治达近百年墨江段姓是大理段姓的一个分支。这里的段氏宗谱所载,是明熹宗(1621—1627年在位)末期,大理剑川的段龙生应恭顺土知州(墨江在明代属恭顺州)的邀请迁来墨江的。从此生息繁衍,人丁兴旺,在墨江形成了段姓的一个支派。当地段姓楹联中的“分派大理”所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年),墨江段姓七世祖段明浩主,持族人公议,确定“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等10个字为他们的世派。在近180年的漫长岁月里,段氏子孙字派不乱。据著名学者段以德先生介绍,现在最年长的是“以”字辈,包括他自己在内,仅存三人,下五代的“之”字辈已开始生儿育女了。墨江段氏主要来自大:理,现有七个支系,人口众多,有段氏宗祠、宗谱,宗谱有七本,一个支系一本。还有来自玉溪的、石屏的,与大理段氏虽同姓不同宗,但曾于1911年经协商,统一字派,称呼统一。
    段龙生被墨江段姓人尊为始祖,在这个表里是将他祖父段首德作为一世的,他是三世。据段以德先生介绍,段龙生来墨江后,生段世元,段世元生段本珍,段本珍生段光裕,龙生、世元、本珍、光裕这四代都是单传。六世祖段光裕生有七子,从此后,“明”字派即有七支。长支段明洙有四子,其炳、其(舆-八+女)、其岑、其崇。其中其崇又有子四人,即思尧、思舜、思禹、思周。其中思舜生为铭,为铭生以德,……其直系血亲立表如前面已讲,段明洙有子四人,其长子段其炳一支,较之另外三支,人口发展最快,现已进入十六世,脉络也非常清晰。

附录:
    云南墨江《段氏七修家谱》序
    族之有谱,凡以教亲睦,察远近,别真伪,备遗忘也。每世必修,一节之长必录,一行之善必书。谱之为义大矣哉!稽滇志所载,蒙诏僭制,不知汉大。段氏虽相沿割据,然求经籍,受册封,颇知礼义。有宋徽宗政和七年段公正严,遣使入贡,诏封为大理国王。迄今大理、剑川,段氏子孙繁衍,其兴衰源委,必有谱牒可稽。但两地遥隔,无从咨询,姑以俟后人之详察耳。我高祖龙生公,移居他郎(即墨江),因屡遭兵火,家乘无传。祖本珍公,所为深长太息也。祖自幼乐施好善不倦,而家贫无资,遂以簿书糊口,及顶吏进京,考职候补经历,旋以年耄,累征不就。吾父光裕公,性至孝,祖母陈氏病,割股救焉。历事继祖母三人,不异所生,其事吾祖也。每岁终以十金寿。左右就养无方,务得其欢心而后已。雍正壬子,夷逆之变,奉上宪委,往定南里招安,不避艰险,辛苦备尝,为所全活者万余家。平定后,经营家政,光大门庭,俾浩兄弟文成武就,入校庠而食廪禄,列铨选而贡朝廷。皆其积善成德栉风沐雨之遗也。故列世谱详注于后,而昭穆井然。公议十字派附录于此(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他日子孙览谱,睹昭穆井然,遵派而论,不失式相好、勿相尤,笃一本之亲,广九族之爱,继往开来,于以拔巍科,掇高第,又其僭德之光,久而自发者乎。失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我祖宗代有盛德,宜享其隆。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此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而无疑者。但须贵而能下,富而好仁。仲叔季弟分多润寡,不以途人待之。斯不负段氏忠厚传家之遗愿,而有以答吾祖宗之灵于在天矣。
                             嘉庆二十年乙亥长至日手重修后裔明浩沐

湖南段姓:
    湖南段姓起于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早期的集居地在湘中新化县和湘南耒阳县,后洞庭湖平原也迁来一支段姓族人。这三支段姓都是来自江西,与唐代成式同宗族。

河南段氏:
    1、南移与东迁: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春秋战国时代,也即共叔段的时代,共叔段的子孙为了逃难,向东一般逃到开封、封丘、通许一线就定居下来,谋求生存发展。
    第二步就是经历若干年以后,如遇“黄泛”时期或“靖难”发生后的南移或继续东迁 (关于南移,除战乱原因外,还有南宋以后因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带来的人口南移,但这种南移是逐步的和缓慢的)。继续东迁,最远的莫过于到江苏金坛、溧阳、宜兴、句容、丰县一带。据金坛段氏宗谱记载,段百三是金坛段氏的始祖,到段玉裁时,已经历了600多年。“靖康之难”以后,北宋灭亡。南宋皇帝赵构把都城由开封迁到临安。“靖康之难”造成了河南段氏的又一次大逃亡。道光年间,河南迁去金坛、常州、溧阳、丹阳、武进、宜兴一带的段姓原不过20来户,有的行医,有的教书,有的种地养蚕,经过100余年的奋斗发展,耕读传家,几近百户了,而且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如段玉裁,即是其中的代表。
    2、西迁:共叔段的子孙为避难,有一部分西去。从潼关西向,一路经过长安、扶风、陇县、天水、兰州,直至武威、张掖、敦煌。居武威者,竟成郡望。共叔段的子孙到武威后的第——世祖是谁,现已无从查考。
    3、说河南段氏的回迁。河南段氏迁出后又回迁,在东向、南向都有,江西波阳段至中之二子则六之携家返河南封丘 (则二、则八两家依然留在波阳或都昌),湖北郧阳段穆之携家返河南新郑。甘肃武威、张掖、天水段氏的回迁,产生了影响。段秀实本甘肃姑臧(武威)人,因曾祖段师濬,任陇州刺史,举家搬陕西千阳而入籍千阳,并成为千阳大族的;段邛的19世孙段纷,任后魏晋兴太守,而举家搬住山西稷山,使稷山出现了段姓大户;段纷的五世孙段偃师,为唐太子家令,徙居山东齐州临淄(属河南道),使临淄出现了段志玄、段文昌、段成式这样的文武名人。段志玄之孙段怀本,任礼部郎中、苏州刺史,又徙居河南中牟,使段氏又成为中牟大姓,等等。或迁陕西,或迁山西,或迁山东,或迁河南,但根子都在甘肃武威等地。
    当年河南段氏西去武威,现在武威段氏东向,是一种回迁。东汉中期,还有一支武威段姓人流入四川成都一带。

-------------------------------------------------

段姓家谱介绍

一、概述: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有“族谱”、“宗谱”、“家谱”、“家乘”等名称。谱牒起源很早,在周朝时期,已经有了我国最早的谱牒。修谱在唐宋时已很盛行。
    族谱的体例,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训、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铭、祠记、遗稿和题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将家族的源起、迁徙、繁衍、发展的情况录于谱系,使子孙了解家族发展的历史,祖先创业的艰难,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二、段氏族谱,反映了段氏家族发展的历史和思想文化
    而族谱的内容,则又集中体现在历届修谱时所撰的谱序之中。每届修谱,按例撰写谱序,历届修谱所撰谱序均收存在族谱的首卷。谱序所写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叙述本族本支的源流和繁衍情况。叙述源流时有的从受姓始祖讲起,有的只从当地开代祖讲起。二是借修谱的机会阐发一种同宗精神,教育后代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弘扬祖德,遵循族规,奋发图强。下面就不同时代各地的段氏族谱作一些有选择的介绍。
    段姓的家乘谱牒现在在各级图书馆社科研究单位所收藏的有百种以上。在民间段氏人家所收藏的则在千种以上。
    典型的如湖北英山新编《段氏宗谱》,610多万字,纲举目张,眉目清整,结构庞大,项目繁多段姓早在汉代已有都获公修撰的族谱,左丞相陈平为之作序。序中追溯了段姓的祖源,颂扬了段氏先祖的治功和令德,并简要叙述了段姓子孙迁播、家族繁衍的情况。
    现存的段氏族谱,大多修撰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而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20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次盛起。现代、当代的段氏族谱,除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表现出浓厚的民主思想。主张强族兴邦,以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众族蕃矣,上溯其初,皆一人之身也”,“中国四万万同胞,皆黄帝子孙,固皇皇一大宗族也”。这完全摒弃了狭隘的宗族主义思想,强调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20世纪末期的族谱更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服从国法、淡薄族规,如招赘女婿可以人谱;过继他姓子女,只要改姓均可入谱;子孙无论男女,可从母姓。这些都是封建族规所不允许的。由此可以看出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

段姓家谱文献目录

    1、陕西韩城《段氏世谱》 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段四教编修 现藏韩城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2、山东莒县《段氏族谱》 明代嘉庆五年编修 现藏莒县棋山乡威服村段姓家中
    3、山东聊城《段氏家谱》 明代嘉庆六年编修 现藏聊城小段庄部分段姓族人家中
    4、河南民权段庄《段氏家谱》 明代隆庆三年编修 现藏民权前后段庄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5、河南曹县段庄《段氏家谱》 明代嘉庆元年编修 现藏曹县段庄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6、陕西韩城段氏《东门世谱》七续本 清道光三十年段培梧、段培竹主修 现藏韩城三甲村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7、河南孟县《段氏宗谱》 清乾隆九年编修 现藏孟县段庄、段西、段东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8、全国《段氏宗谱》(8册)清光绪十四年编修
    9、山西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卷一) (1942年段殿甲钞本)清乾隆十二年段成鸾编撰 现藏洪洞县档案馆
    10、江苏金坛《段氏家乘》(卷一) 清光绪七年段溶源编撰 现藏南京大学图书馆
    11、江苏句容《句曲段氏重修宗谱》 清光绪四年段雍梧、段纯宽重修 现藏江苏档案馆(存卷一)
    12、江西波阳《鄱阳段氏宗谱》(10卷) 清光绪八年段绍洛编撰 现藏上海图书馆
    13、湖北新洲《段氏宗谱》(14卷) 清光绪三十年段光裕、段清海创修 现藏新洲三店镇沙畈村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14、湖南宁乡《沩宁段氏三修支谱》 清光绪二年活字本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15、湖南邵阳《段氏族谱》(32卷) 清同治十年段祥习、段乾定等编修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16、四川内江《段氏家谱》(四卷) 清咸丰七年段正颜、段正钫等编修 现藏四川省图书馆
    17、云南墨江《段氏家谱》 清咸丰十一年段思周等纂修 现藏墨江县档案馆
    18、全国《段氏族谱》(20卷) 1917年段伯清、段大华等编撰 现藏湖北监利县档案馆
    19、江苏串县《段氏族谱》(四卷) 1936年段文德编纂 现藏丰县赵庄乡段堤口村
    20、浙江常山《段氏宗谱》(28卷) 1944年段小根重修 现藏常山县芳村镇雅塘村
    21、浙江常山《段氏宗谱》(不分卷) 1926年木刻本 现藏常山县芙蓉乡西岭足村
    22、安徽寿县《段氏宗谱》(四卷铅印本) 1925年段传鼎等编修 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23、福建建阳《兴田段氏族谱》(21卷) 1916年段文铿编修 现藏浙江省图书馆(存三册)
    24、江西萍乡《萍西段氏族谱》(木活字版) 现藏江西省图书馆
    25、湖北《沔阳段氏宗谱》 1918年段世芳主修 现藏武汉市图书馆
    26、湖北利川《厚坝段氏族谱》(四卷) 1921年段子钦修撰 现藏四川省重庆市图书馆
    27、湖南宁益《段氏五修族谱》(十二卷铅印本) 1930年段万醇主修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28、湖南《湘潭城北段氏宗谱》(铅印本,分卷) 1920年段盛骐等编修 现藏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
    29、湖南湘潭《中湘拗柴段氏五修族谱》 (20卷) 1928年段世晖纂修 现藏广东中山市图书馆
    30、湖南湘乡《段氏四修族谱》(20卷) 1927年段其选修、段为旸纂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31、四川江北《段氏宗谱》(19卷) 1913年段平福等编纂,江北段氏家祠刻本 现藏重庆市图书馆
    32、湖北大冶《段氏续修宗祠》(19册) 1947年敦本堂木活字本 现藏上海市图书馆
    33、江西萍乡《萍西愈佳方段氏族谱》 (15卷) 1919年段励初等纂修(木活字本) 现藏上海市图书馆
    34、江苏镇江《古润西斛段氏宗谱》(10册) 1920年段伯诗纂修,木活字本 现藏南京市图书馆
    35、云南墨江新修《段氏家谱》 1958年段守源等纂修 现藏墨江县档案馆
    36、湖北英山新修《段氏宗谱》(12册) 1988年段任良主编,段兆雄、段子中等协编 现藏海峡两岸段姓族人和东南亚各国
    37、湖南黔阳新修《段氏族谱》 1988年编撰 现藏黔阳段氏宗祠
    38、陕西韩城《寿寺村段氏支谱》(已残) 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段四教主修 现藏韩城寿寺村(北寿、中寿、南寿) 段姓部分族人家中,多为手抄本
    39、云南墨江《段氏七修家谱》 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年)段明浩等篡修 现藏墨江县档案馆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40、湖南冷水江市《段氏五修族谱》 1949年段楚贤主修 现藏冷水江市档案馆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注:1990年冷水江《段氏六修族谱》也已编修出版)
    41、安徽芜湖《段氏宗谱》 1919年段静朗编修 现藏芜湖档案馆和芜湖段姓部分族人家中堂号来历
    42、江苏省金坛·《段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光绪七年(1881年)木刻本共九册 (清)睿源纂 藏地:南京大学
    43、湖南新化·《段氏重修族谱》首卷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木刻本 藏地:湖南省冷水江市禾青镇双星村
    44、湖南黔阳·《段氏族谱》(四修)首卷 民国十一年(1922年)五月活字木刻本一册 段尚烈主修 朱清芳、谭鸿勋刻印 藏地:湖南省洪江市龙田乡长碛村
    45、湖南黔阳·《段氏族谱》(五修)一套共八册 1990年铅印本 段惟俊、段天成、段成万主编 藏地:湖南省洪江市龙田乡长碛村
    46、湖南南县·厅华《段氏族谱》(酉阳堂) 清乾隆十七年(1752)撰修本 1993年撰修本 藏地:湖南省南县波拔乡长缨村
    47、湖南洞口·五修《段氏族谱》卷首共三册 1992年电脑照排 段为元、段为恒等20人主修 藏地:湖南省洞口县城西蔡家塘
    48、云南·《段氏大理国始末》 藏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清)冯(更生)撰

-------------------------------------------------

段姓字辈(派语)

    有的辈字纯属用于区别辈分,没有连贯的特殊确定意义。有的则体现出某种家族精神、道德风尚和伦理观念。举例如下:

    1、山西省霍州市下乐坪段氏辈字:
    国、振、际、培、可、士、英、志、书、远。

    2、云南省墨江县段氏辈字:
    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县段氏新旧辈字:
    子应祖永崇,德泽远立本,起鸿壬申昌,
    隆盛庆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学大显荣。

    4、新化段氏辈字:
    延祥自吉泰,绍绪振先声。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
    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

    5、江西省都昌县段氏辈字:
    国子贵德玉,予厚中文继。衍宗蕃思本,万元世兴隆。

    6、湖南省黔阳县段氏后续的辈字:
    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
    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豫章垂荫远,京兆肇基宏。
    奕叶昭勋业,蕃枝合本茎。诒谋勤佑启,积善久昌荣。

    7、湖南耒阳段氏辈字:
    京兆蟠基茂,人文世泽洪。诗书隆道德,俊秀振宗声。
    绍业徽先绪,昌言育后英。旭阳呈瑞彩,雏凤起飞腾。

    8、洞庭湖区(酉阳堂)段氏辈字:
    廷若尚文明,一士钟泽相。
    光祖修心德,传家孝友先。
    立朝崇正学,经世在名贤。

    9、湖北省大悟县段氏辈字:
    天、彦、纯、才、宏、祖、绪(世)、守、光、先。

    10、湖北省英山县段氏辈字:
    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3#
发表于 2008-11-17 14:26:07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段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段士楷少将
    段士楷(1919-1991),山西省霍县人。1937年入山西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5团连政治指导员,纵队政治部干事、敌工股股长、保安旅政治部敌工科长,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敌工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晋绥军区独立5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7军2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晋中、太原、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9月军委去电7军,指名段士楷到空军报到。段士楷离开7军,到第2航校173班学习,这个班的学员有沙克(后授少将衔,空军军训部部长)、刘镇(后晋升少将衔,兰州军区空军政委)、王毓淮(后晋升少将衔,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张雍耿(后授少将衔,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空军政委)等18人,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 段士楷是近视眼,自知学不成飞行,便在领航等航空知识上下功夫。1951年,他在航校结业,任空军后勤部机场修建处处长。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方第一批在朝鲜修建4个机场,第二批在朝鲜修建3个机场,由国内调运水泥5万多吨,钢板36万块,段士楷领导场建处筹措前运。后任空军后勤部营房机场管理部副部长。1953年夏,段士楷入闽勘选机场,台湾国民党情报工作也是了得,第二天电台就播出段士楷入闽勘选机场的消息。1954年段士楷在福建勘测途中车祸,左臂断成三截。伤愈后任空军修建部副部长。1955年指挥修建福州、晋江、惠安、龙田、漳州、连城机场。1958年,空军后勤部和修建部合并,定名为空军后勤部修建部,段士楷担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修建部部长。1960和1961年,参与指挥修建耒阳和柳河掘开式机库。1971年,为准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奉周恩来之命,负责抢修笕桥机场。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1月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段志清少将
    段志清(1914-2000),又名段子清,陕西省延长县陈旗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第2路游击队第18支队分队长、中队长,红1军团1师13团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参加了山城堡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连长、副营长、营长,第3军分区司令部副科长,第2支队参谋长,第42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13团团长,独立10师28团团长,第四野战军第38军151师团长、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事家40师副师长,参加了1952年秋委战术性反击。回国后,任广西军区钦州军分区司令员。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后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8月11日因病广州军区总医院逝世,终年86岁。

    段苏权少将
    段苏权(1916-1993),湖南省茶陵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曾读私塾和高等小学6年。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带领一批模范少先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兼县赤卫大队代理政治委员,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红8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933年9月任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巩固发展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多次反“围剿”及挺进南浔铁路的作战。1934年8月任红6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随军参加西征。10月担任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独立师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后在战斗中负伤休养。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1938年春结业任抗大政治教员,6月调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教育科科长。1939年春入中央马列学院攻读政治理论。1940年5月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至1944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坚持艰苦的敌后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率所部收复塞北重镇张家口。不久担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热河、承德第11小组代表(授解放军少将军衔),1946年10月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后兼中共冀热察区党委书记并兼军区政治委员,率部在热河地区作战。1947年10月任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1949年4月调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第2军军长。1950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2军军长,协助指挥中朝空军作战。回国后,任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治委员。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9月28日因病逝世,终年77岁。
    附录:段苏权授衔记
    1955年9月,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那天,站在他周围的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团长;在他的前排,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行列中,有几位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师长;再前排,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行列中,站着当年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的的一大批神采飞扬的将军。
    萧文玖(时年40岁,少将)将军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段苏权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
    漆远渥(时年40岁,少将)将军说:“老段,这一个花你还扛它作什么?”段苏权仍是淡淡一笑:“组织上给的我怎么不扛?”
    皮定钧(时年36岁,最年轻的中将)将军说:“老段,才让你任个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你还干个啥?”段苏权还是淡淡一笑:“这是组织上决定的,我服从。”

    段思英少将
    段思英(1917-——),陕西省延川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陕北红军学校学习,并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224团民运干事、连指导员。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98团营组织干事,冀鲁豫支队2大队营政治教导员,冀鲁豫军区4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第1团政治委员,第7军分区政治处副主任,第3支队政治委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独立2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14军30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出击陇海路,鲁西南、睢杞、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分区政委兼中共铜仁地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后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昆明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13军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段焕竞少将
    段焕竞(1911-1998),湖南省茶陵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游击队。1932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游击队排长,红军副连长、连长,湘赣军区红5团营长,湘赣游击司令部大队参谋长兼第1支队支队长,红5团代团长等职。坚持了湘赣边区的三年游击战争,先后参加了虎头山遭遇战、龙口突围战、洲湖镇袭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营长,团参谋长,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6团团长,新四军第1师2旅副旅长等职。参加组织指挥了丹阳新丰、句容城、扬中、上党等攻克敌据点战斗,开展了反“扫荡”斗争,参加了黄桥决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副旅长,第11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9军副军长等职,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州战役和厦门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军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任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军长,第28军军长,江苏军区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在长期的军事工作领导岗位上努力学习,忘我工作,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0月19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

    段德彰少将
    段德彰(1913-1999),原名段箕权,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特科学校政治教员、连政治指导员,红1方面军教导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军大学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西峰县工委书记,陇东特委统战部部长,陇龙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热东地委书记,冀东党校组教科科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46军副政治委员。南征北战,战功卓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调海军工作,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政治委员,海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海舰队第二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1987年3月离职休养,保持和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乐善好施,为民谋福,先后和夫人一起义务抚养、帮助和教育八名孤儿成人成才,捐资救助七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为老区脱贫致富、发展教育慷慨解囊,并倡导设立“于都县段氏教学奖励基金”,倡议捐款协助修建了仙霞乡羊坑等希望中、小学。1995年3月,为挽救身患重病的失业女工萧惠娣的生命,不仅投书报纸,向社会呼吁,还带头捐款,使该女工得到及时救治。此举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他的模范事迹通过新闻媒体在军内外广为传播,引起强烈反响。海军党委1996年9月作出决定,号召海军广大官兵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同年10月出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并作为老红军代表在会上讲话。是中国共产党第七、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1月16日因病逝世,终年86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4#
发表于 2008-11-17 14:26:19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段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段曙光中将
    段曙光(1923-——),安徽省潜山县人。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桐西游击队队长、副连长,新四军七师团司令部参谋。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连政治指导员,第三野战军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莱芜、兖州、淮海、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师后勤处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副政委、团政委。回国后,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历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纪委专职书记,1986年1月-1990年6月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5#
发表于 2008-11-17 14:26:45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段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段潇烈士
    段潇(1902-1927),湖南省麻阳县人。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916年考入麻阳第一高等小学。1922年考入长沙兑泽中学。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4年冬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1925年起,先后任中共兑泽中学党支部书记,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总务部长,共青团长沙地委学运委员,共青团湘区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同年下学期领导了兑泽、长郡等中学反对贪污学生伙食费的学生运动。在校方请来大批军警弹压并和多名同学一起遭开除的严峻时刻,通电全省呼吁声援,并带领学生继续坚持斗争,终于迫使反动政府作出让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罢课斗争取得圆满胜利。1926年春,经中共湖南区委推荐入广州政治讲习所学习。同年夏结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6军第17师任团党代表,随军参加北伐战争,并于7月下旬在江西战场负伤。不久,先后调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第17师政治部宣传科长、政治部主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汕头等地与敌作战时失踪,时年25岁。
    198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段玉林烈士
    段玉林(1900-1932),湖北省石首县人。早年在父亲的指点下,从小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923年前往武汉中学求学。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攻占武汉后,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毅然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5月,军校武装奉命整编为中央独立师,随军出征,参加了讨伐夏斗寅的战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2月11日参加了广州起义。后在观音山战斗中被敌冲散,返回故乡石首。回家后的第二天,就奔走于亲友和贫苦农民之间,介绍广州起义的经过,揭露国民党军队的反动行径。很快恢复了叶家垸、三户街一带的农民协会,秘密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1928年1月22日夜晚,乘黄水套团防局除夕戒备松懈之机,率10余名农协骨干,手持马刀、梭镖,迅猛冲进团防局驻地,缴获武器20多支。随后正式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石首游击队,并任队长。带领这支游击队多次袭击敌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1929年初游击队发展到300多人。为适应日益发展的武装斗争需要,走街串巷,动员铁、木修理工人,创办了石首游击队修械所,专门修理武器,制造火药和土枪土炮,为湘鄂西红军兵工厂的创办奠定了基础。3月下旬中共鄂西特委将江陵、石首、监利三县的游击队合编为游击大队,任1中队中队长。4月23日率队在江北二区和江南河口一带的1000余名赤卫队员,夜渡长江,包围了屯子山团防局。次日团防局长所控制的50多名“神兵”进行反扑。一面鼓励大家英勇杀敌,一面端起步枪,亲自击毙了两个敌人,并带头冲入敌阵,又用大刀一连砍倒三个敌人。为了伤病员的及时治疗,从武汉等地请来医生,从当地招聘了10多名医务人员,创办了红色医院,后扩编为湘鄂西苏区红军医院。6月鄂西特委迁至石首,石首、江陵的游击队合编为第2大队,任大队长。7月初率部粉碎了敌人对小河口根据地的围剿。随后又在沙口子消灭敌一个连的兵力,缴获新枪70多支。8月初率队和当地赤卫队员于季家嘴一线,拦截了敌一艘运送武器的轮船,缴获90支步枪,11箱子弹和一个押送排的武器。不久2大队整编为鄂西游击纵队2大队,继续任大队长。1929年秋后,敌向我苏区发动大规模“围剿”,率部队于石首一带与敌周旋,歼敌170多人,缴获武器140多支。12月任鄂西红军独立第1师第2纵队司令。1930年2月5日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第2纵队司令。为迅速恢复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率队于2月上旬连克江陵、监利、公安、石首5县10多个重要城镇,缴获武器600多支。后奉命挥师北上,相继攻克仙桃、岳口、马口和汉阳的蔡甸,威震武汉。不久奉命调鄂西联县政府工作。9月根据中共鄂西特委指示,于石首建立了石(首)华(容)联县指挥部,任指挥长。为加强对敌斗争的统一指挥,将石首、华容、公安、南县等县的地方武装整编为江右军,任总指挥,有力地配合了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1931年4月15日,敌分数路对桃花山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攻,和周逸群一道指挥部队掩护万余群众和洞庭湖区委机关突围至洞庭湖区。然后在洞庭湖发动渔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缴获敌三船军粮和枪100余支,歼敌100人。5月中旬敌再次向洞庭湖区发动猖狂“围剿”。为避实就虚,率部突围至桃花山。后部队奉命改编为红3军9师25团,任团长。7月敌调集24个团的兵力,向洪湖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肩负留守重任,率红25团主动出击,歼敌一个营,击退了敌43师两个团与新3旅一部的反扑。10月21日率部会同石首游击队,残敌300多人,恢复了石首江北苏区,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1932年1月下旬,敌再次分三路向苏区发动反攻。他率领留守后方的红三军独立团,充分发挥游击战和运动战的优势,巧妙地与敌周旋,取得了重大胜利。此时红9军25师主力教导团与独立团合编为红8师,任师长。2月20日率领红8师和红9师一道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击溃了岳口援敌的两个营。1932年5月,在苏区“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时年32岁。

    段吉湘烈士
    段吉湘(1912-1933),湖南省茶陵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在本乡高径村读私塾6年。后在本县尧水墟跟铁匠师傅学徒1年。1930年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后,先后调茶陵县尧水乡苏维埃政府、严尧区苏维埃政府、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湘赣省委从事青年工作。1931年10月奉中共湘赣省委之命,带领10名工作人员,化装成卖棉花的商人,将一批文件和枪支安全运送到上海,交给中共中央有关部门。1932年3月调湘赣红8军任无线电台组长。1933年春末任湘赣新红军独立1师政治委员,率所部第3团转战于茶陵、莲花、永新一带,接连击溃国民党军第16师1个团,第63师两个团。同年5月湘粤敌军联合进攻永新城,奉命率3团留守永新苏区,与数倍于己的敌军作战。在红8军和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先后在棠市,澧田大败敌军,保卫了苏区的安全,自己则不幸在战斗中肾脏和膝盖中弹负伤。战斗结束后,调任湘赣省军区组织部长,并被送往永新黄岗红军医院治疗。同年冬因医药奇缺伤口恶化而牺牲,时年21岁。

    段廷璧烈士
    段廷璧(1898-1930),湖南省资兴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8年考入衡阳湖南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夏毕业后,回资兴县立中学任教。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夏,参加农民运动。9月参与组建共青团资兴支部,任宣传组织委员。不久,参与领导驱逐反动县长的群众运动,迫使反动县长离开资兴。10月任中共资兴支部书记。1927年3月当选为资兴县农民协会主席。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先后领导成立了资兴县惩处土豪劣绅特别法庭,主持审判100多名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取缔各地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假农会,使革命权力真正掌握在农民手中,组建了一支1000多人的农民自卫队,为资兴县的革命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转入地下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初湘南起义爆发后,参与组建工农革命军资兴独立团,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4月随起义军上井冈山。后随部返回湘南,在资兴龙溪游击区坚持武装斗争。11月奉命前往山东省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被捕牺牲,时年32岁。

    段宏绪烈士
    段宏绪(1915-1933),山西省武乡县人。出生于地主家庭。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1929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太原市学生民主爱国运动。1932年夏,赴北平考入河北省第十七中学高中部学习,此间,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负责该校反帝大同盟工作,并掀起了驱逐反动校长的学潮,被校方开除,遂返回家乡,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革命。1933年2月,再赴北平,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同年5月受中共北平地下党指示,到张家口参加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北路军,任战士,在与日本侵略军作战时牺牲于前线,时年仅18岁。

    段炎华烈士
    段炎华(1904-1931),湖北省英山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参加了第二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参谋长、武汉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受中共党组织的指示,秘密转移到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叶挺第11路军团长。后随军南征,旋又回到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军事委员会委员。1927年10月中旬,受中共江苏省委委派,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赴宜兴领导农民起义。11月1日宜兴农民暴动爆发,取得了初步胜利。3日绕道太湖回到上海。奉命赴无锡,指导无锡农民暴动。11日到达无锡,在无锡县委秘密联络点堵家弄开会时,不幸被捕。关押三、四个月,交保释放。1928年春回到英山,参加中共英山县党的秘密活动,开办平民夜校,发展党的组织。1929年底奉中共中央的指示,赴皖西任中国工农红军红11军第33师参谋长。1931年在金寨县与敌作战时牺牲,时年27岁。

    段起凤烈士
    段起凤(1893-1933),江西省永丰县人。自幼习武,因生活所迫,逃往福建参加封建帮会“三点会”充头人。不久带领二、三十人返回故乡,在兴国东村蜈蚣山一带劫富济贫,后又占山为王,在兴国、永丰、吉安三县边界活动。1927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受赖经邦启发教育,率二、三十人,携14条枪赴东固,参加东龙游击队,任副队长。11月参与组织东固暴动。1928年2月,所部编入江西工农革命军第3师第7纵队。3月任纵队长,率部活动于永丰、吉安、吉水等县。7月率部与东固革命根据地人民粉碎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等县反动武装发动的“五县大会剿”。9月奉中共赣西特委之命,与江西工农革命军第9纵队合编,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2团,任副团长。1929年2月任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4团团长,率部转战于兴国、泰和、万安交界地区。3月初配合红5军攻占于都县城,缴枪400余支。年底任东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东固军民参加攻打吉安的战斗。1930年3月,在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候补委员。五、六月间当选为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红一方面军团攻占吉安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成立任委员和赣西办事处主任。1933年5月30日,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公略县(吉水县水南乡),时年40岁。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平反,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段培钦烈士
    段培钦(1908-1934),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
    先后历任少共永新县楠桥支部书记、永新县第五区办事处青年主任、少共永新县泮中区区委书记、少共永新县委委员。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第17师第49团政治委员。1934年作战时牺牲,时年26岁。

    段逸夫烈士
    段逸夫(1902-1932),湖南省华容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读了3年私塾后辍学。12岁起随父亲租种地主的田地维持生计。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6月参加红军游击队,曾任鄂西游击总队第2大队1中队的分队长、鄂西红军独立第1师第2纵队中队长,随部参加开辟洪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1年9月调任中共洞庭特区区委委员兼游击大队大队长。在区委的领导下,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粉碎了敌人多次所谓“清湖”大规模军事行动,并迅速将游击大队发展到200多人枪,而且在岳阳、湘阴、沅江、益阳等临湖地带,建立拥有700多人的32个游击小组。1932年5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红3军第9师26团团长。同年7月在湘鄂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率部于潜江与敌作战牺牲,时年30岁。

    段德昌将军
    段德昌(1904.8.19-1933.5.1),字裕厚,湖南省南州(今南县)县九都山九屋场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因曾留学日本的父亲长年在外谋事,母亲早亡,幼时一直由祖母抚养。1923年在长沙圣公雅各中学读书时,又因父亲病故,经济拮据而辍学回乡。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湘鄂西红军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大革命时期,1924年与共产党人何长工等在华容创办新华学校,任校董事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务部长和英文教员。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25年9月由党组织选派到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燕塘入伍学习。参加由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由国民党右派分子为核心组成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过坚决斗争。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愤然离开军校。经周恩来介绍继入李富春等主办的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讲习班结业后,即参加北伐,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5师政治部秘书,第1师政治部秘书长兼《北伐周报》主编等职。1927年7月被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清洗出伍。随即奉中共党组织指示,迅速转入鄂西,鄂中一带农村组织武装暴动。后在湖北荆州沙市组织秋收暴动时,左眼负伤。潜回家乡养伤期间,曾秘密会见北伐中结识的好友、南县驻军团长彭德怀,后还介绍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冬出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鄂西特委和鄂西革命委员会委员。1928年春节前夕,组织和领导公安县的年关暴动,在荆江两岸树起工农暴动的旗帜。随后又与周逸群、贺龙等开始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28年夏率公安游击队渡江东下,在江陵县白鹭湖一带与敌周旋,继而移师洪湖,利用沙港、芦荡,数次重创敌军,在翟家湾、柳集等地初创一块游击根据地。1929年春又率洪湖游击队转战江陵,石首、监利等县,17天内连续作战21次,取得重大胜利,并在这一地区建立红色政权。同年8月创立鄂西游击总队,先后担任总队参谋长、代总队长。不久率部在洪湖击溃敌一个团,进一步恢复和扩大了洪湖革命根据地。接着所部两次扩编时,又继任扩编的红军中央独立师(即红军独立一师)师长,红六军副军长兼第一纵队纵队长和湘鄂西军委委员。1930年2月率部攻克潜江县城。随后又率部渡江南下,连克藕池、石首等城镇,使石首、华容、监利、沔阳、潜江等数县边界苏区大体连成一片。同年7月4日率部在公安县与贺龙部胜利会师后,被任命为红二军团红6军副军长兼第17师师长。同年9月升任红6军军长,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红军将领之一。1930年12月因在中央和湘鄂西苏区一系列会议上,对“左”倾军事冒险主义指示多次进行抵制,而遭到错误处理,被降职为湘鄂西联县政府赤卫总队长。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忍辱负重,率部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粉碎了敌人于1931年春发动的两次“围剿”,迅速恢复了几乎被“左”倾错误丧失殆尽的洪湖苏区。1931年3月被任命为由红二军团新改编成的红3军第9师师长。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委员。1932年上半年率部连续取得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三次大战的胜利,总计歼敌10000多名。1932年秋末敌人的重兵“围剿”和王明“左”倾错误致使洪湖根据地全部丧失后,被迫随红3军绕道豫西南、陕南和川东,向湘鄂边转移。在7000里转战途中,始终率领红9师担负全军的阻击、断后等最艰巨的战斗任务。1933年湘鄂西苏区开展的第三次“肃反”运动中,却又被“左”倾代表诬为“改组派”强行逮捕。
    1933年5月1日,被错杀于巴东县金里坪,时年29岁。
    1945年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得到平反昭雪。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毛泽东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授予了段德昌。1989年1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之一)军事家”称号。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6#
发表于 2008-11-17 14:27: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共产党段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段兆麟烈士
    段兆麟(1909-1934),四川省青神县东附乡(今青城乡)段河坎(现柳溪村)人。出生于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家庭。其父段玉章参加过保路运动,领导过青神县的“同志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小就受到其父的教育和影响,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少时就读于青神县模范学校,稍长进入成都四川公学就读。毕业回青神后,父亲安排他到共产党在青神活动的中心精进学校任教。1928年在精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顺庆(今南充市)打入国民党川军某部,做党的军运工作。在组织兵变时不慎被敌人发觉。遭敌追捕,被迫离开顺庆,来到成都,到国民党川军24军52团炮营任职,继续从事党的军运工作。在这里广泛团结中下层官兵,宣传革命思想,筹集武器、准备兵变,因其活动十分突出,引起敌人的注意,布置逮捕他。在群众的帮助下安全转移,回到青神县。1934年春在青神县参加领导西山农民武装起义。同年9月任中共青神县委(也有资料称中心县委)委员,分工负责起义的宣传、军事等方面的工作。12月14日西山起义爆发。和县委其他领导一起,带领起义队伍奋力冲杀,在敌军重重包围之下,英勇作战,壮烈牺牲,时年25岁。

    段若宗烈士
    段若宗(1913-1936),山西省武乡县人。早年家境贫寒。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本县高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1930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受进步同学影响,开始阅读马列主义进步书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以“赤松”、“赤子”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时政,揭露社会黑暗。十分关心家乡的革命斗争,将《苏俄的真相》、《青年信仰》等进步书籍邮给本县高中青年师生。1934年负责领导学生运动。1935年山西共产党组织遭到破坏,不顾环境恶劣,继续坚持斗争。“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和其他中共党员一起组织了“太原国民师范抗日救国会”,召集国民师范、第一师范、成成中学和太原女师等校学生代表成立了4校抗日学联,被推举为太原抗日学生联合会总代表,赴北平参加了华北学联筹委会议。会后起草了《太原市学生联合会宣言》。12月下旬组织万名大中学生上街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太原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的蓬勃发展,引起阎锡山当局极度恐慌和仇视。3月8日出动军警包围国师,扣捕进步学生100百余。当晚对他等几名学生领袖严刑审讯。坚贞不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4月上旬敌人判处他等6人死刑。临赴刑场,他们坐在囚车上毫不惧色,高呼口号,壮烈牺牲,时年23岁。

    段奋夫烈士
    段奋夫(1905-1931),原名段浩,福建省长汀县城关镇人。出生于工人家庭。1911年6岁时上小学,1922年17岁时在福建省立第七中学(今长汀一中)毕业后,为维持家庭生计,去码头上替老板做盐称手,与码头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长汀中共党组织主要组建人之一。
    1927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到长汀,同王仰彦、罗化成等主动与起义军联系,提供了汀城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的罪恶活动情况。带领保卫处武装人员,搜捕和处决了民愤极大的四个土豪劣绅,为民除了大害。在起义军前委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中共长汀特别支部,任书记。利用“长汀训政人员养成所”,宣扬革命道理,发展党的组织。1929年3月红4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特别支部又提供了敌军郭凤鸣旅的情况,红4军一举歼灭郭旅旅长以下主力2000余人,取得了红军入闽第一仗的伟大胜利。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城主持召开红4军前委扩大会议,批准成立中共长汀县委,任为县委书记。1929年11月领导古城人民举行武装暴动,活捉伪县长,击毙伪法官,迎接朱德率领的红4军重占汀州城。1930年4月秘密策反国民党陆军第12师68团全体官兵起义。成立四都苏维动乱政府,当选为闽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10月长汀、连城合并,任中共汀连县委书记兼汀连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4月为保护革命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迫害,在“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中受诬不幸被错杀于永定县虎岗,时年26岁。
    1952年3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段家琪烈士
    段家琪(1908-1928),江西省萍乡县人。1916年就读于萍乡下埠亲睦堂。1919年考入湘东西区高等小学。1922年考入萍乡县立中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湖南大学。
    大革命时期,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萍乡从事农民运动,任萍乡县农民协会宣传干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遭反动派通缉。10月到武汉,后由武汉转移至南昌。1928年4月回萍乡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在萍乡西城钟家祠,建立秘密据点。8月初不幸被捕。
    1928年8月17日就义于萍乡西门校场里,牺牲时20岁。

    段承弟烈士
    段承弟(1894-1928),湖北省监利县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好学,成绩优异。考入武昌荆南中学,在族人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在武昌荆南中学期间,与董必武等共产党人接触频繁,受革命思想影响颇深。1926年7月毕业,回家乡参加革命运动。起初带领进步青年农民趁黑夜到监利县城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继而深入乡村,到贫苦农(渔)民中间进行革命宣传和发动工作。并担任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监利县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积极支持农民运动,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交锋。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不幸被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狱中,国民党军队的一位旅长和当地一名恶霸地主亲自出面,对他软硬兼施,想要他背叛共产党,为反动派干事。始终不为所动,坚贞不屈。1928年元月被处以死刑,牺牲时34岁。在被押解到刑场的沿途,一路高喊革命口号。敌人将他和另一名共产党员的头颅砍下后,挂在县城上“示众”三天。

    段继礼烈士
    段继礼(1907-193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参加特务队,在特务队里,多次单枪匹马铲除危害革命的恶霸,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的革命斗志。1931年任当地游击队队长,配合红军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并带领游击队狠狠打击了地主反动武装。1932年秋乔装小贩,前往国民党占领的黄安县城侦察敌情,不幸被敌发现而逮捕。敌人对他严刑审讯,要他说出游击队的活动情况,他宁死不吐一个字。凶残的敌人用铁丝穿透他的鼻子,拉到城南胡家河杀害,英勇牺牲,时年25岁。

    段景钦烈士
    段景钦(——-1931),山东省崂山县(今青岛市崂山区)人。1922年秋到青岛沧口日商钟渊纱厂(今国棉六厂)当徒工。被送到日本神户轮训纺织技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在中共青岛党组织领导下,先后举行了4月、5月和7月的3次大罢工。是罢工的骨干分子,在第三次大罢工中被捕,20余天后获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后,第二次被捕,坐了三年监狱,1930年春获释。中共青岛市委决定任为中共青岛市委地下交通员。和妻子在馆淘路开设“段记成衣铺”,作为中共青岛市委的地下联络站。中共山东省、青岛市委一些重要会议曾在这里召开,外地和本市许多负责同志在这里接头和休息。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段记成衣铺”被迫第三次迁到崂山县沙子口街,改名为“钦记成衣铺”,以此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31年1月21日,由于叛徒出卖,段景钦再次被捕。
    1931年8月19日,被国民党政府枪杀于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7#
发表于 2008-11-17 14:27:15 |只看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段姓高级领导人生平简介】

    段世杰副局长
    段世杰(1952.3-——),满族,辽宁省锦州市人。大学毕业(北京体育学院体操专业)。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国家休育委员会共青团委书记,国家体委体操处处长,训练竞赛四司副司长、三司司长。1997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1999年起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1997年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2002年起任中国田径协会主席。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游泳协会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理事会理事,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执行副主席。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8#
发表于 2008-11-17 14:28:21 |只看该作者
【近代民主革命段姓高级将领(领导人)、革命烈士生平简介】

    段芝贵军阀
    段芝贵(1869-1925),字香岩,安徽省合肥县人。1886年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派赴日本留学。1892年冬回国,供职于军械局。是近代皖系军阀高级将领。
    1897年入新建陆军,因向袁世凯献美升官,历任营带官、帮统、镇统、都统。1911年10月任护理湖广总督。1912年任拱卫军司令官,统制陆军及武卫军。1913年授陆军上将,任陆军第1军军长兼江西、安徽宣抚使。1914年2月取代段祺瑞督鄂,后授彰武上将军衔,督理湖北军务。此间纵兵镇压白朗起义军,并四处发出缉拿革命党人布告,派重兵把守武昌各城门,对来往行人查看极严,连妇孺的包裹也不放过,夜间更是戒备森严,令武汉总稽察加派干探在汉阳门、黄鹤楼遗址(奥略楼)、汉口车站 、各轮船码头严加侦缉。6月下戒严令,派军警数十人到大贡院街西边雄楚楼女子中学,抓捕学生5人。27日又在公立湖北法政专门学校,抓捕住校学生十余人。搜捕之后,大肆杀戮,仅6月份就枪毙几十人。还查封影响很大的革命报纸《大汉报》。1915年为复辟帝制,鼓动和唆使湖北演出劝进丑剧,先由商人裘平治上书袁世凯,鼓吹帝制好处,段同时密谋串通各省将军联名致袁“速正大位”,一时甚嚣尘上。1915年8月在人民的痛骂声中北上奉天,任督理奉天军务兼节制吉林、黑龙江军务。12月被封为一等公爵。后历任京畿卫戍总司令、陆军总长。1920年因皖系战败而匿居外国使馆。
    1925年在天津病逝,终年56岁。

    段祺瑞军阀
    段祺瑞(1865.3.6-1936.3.6),原名段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安徽省合肥县人。1889年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赴德国学习军事。是近代皖系军阀首领。
    民主革命时期,1890年从德国回国,任北洋军械局委员。1891年转任威海随营武备学堂教习。1896年为袁世凯收罗至小站练兵,任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1899年至山东镇压义和团,1901年负责编练北洋军。1910年任江北提督。1912年任北京国民政府陆军总长、参谋总长等职。1913年指挥北洋军镇压“二次革命”。张勋复辟后,又誓师讨张,以“再造共和”自居,继续掌权。大量向日本出卖主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向日本大量借款,购买日本军火。编练“参战军”。1915年8月被解职。1916年复被起用为国务总理兼陆军部部长对付护国军。袁世凯死后,成为皖系军阀首领,以国务总理控制北洋政府,对外依靠日本帝国主义,力主对德宣战;对内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因与总统黎元洪形成“府院之争”,暗促张勋带兵进京驱逐黎元洪。1917年7月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失败后下台。
    大革命时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失败,被推为北京临时政府执政。1925年召开善后会议,抵制国民议会,又召开与帝国主义妥协的关税会议,破坏人民要求关税自主的斗争。1926年指使军警屠杀爱国请愿学生,造成“三·一八”惨案,旋被冯玉祥赶下台。同年4月蛰居天津租界,表示只谈佛经不问政治,长期闲赋。但实际上在政坛活动了几十年岂甘寂寞,并且“政治”不时地来过问他。日本特务土肥原等企图拉他出山,组织一个与南京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完全效忠于日本人的傀儡政权,没有答应。段亲日原先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日本人把侵略战火烧进国门后,不愿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为不使落入日本人手中,南京政府方面也不断派遣民间人士北上做工作,劝其南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1月19日,国民政府专使钱永铭持蒋介石欢迎段氏南下的亲笔信函到天津,请段“南下颐养”,“俾得随时就商国事”。段便顺水推舟,先抵南京拜会蒋介石,随即到上海定居,被任为国府委员,但未就职。
    1936年11月2日因病不治在上海离世,终年71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