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凤冬源 注册会员
萌凤冬源 发表于 2013-1-4 01:45:03
短期理财产品的“月末效应”再度上演。在月末、季末、年末等时点存贷比考核下,银行不得不承受周期性痉挛式的阵痛。

  尽管在央行三度或降存准率,降息预期再起后,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正在整体走低,但在房地产调控和股市低迷的当下,体量庞大的社会闲置资金和各路“避险资金”却提供了庞大的资金供给。短期理财产品兼具收益率、安全性和流动性,成为各路资金短暂“避风”的首选。

  在银行发力短期理财产品之际,作为基金公司的创新业务,天弘、汇添富等基金也纷纷推出短期理财基金来抢食市场。

  不过,在这场对闲置资金和避险资金的“跑马圈地”战中,“集体理性”的缺失或成为其成长路上的一道墙。

北京信用卡刷卡套现 http://www.360txw.com

  ◎“月末效应”变迁记

  资金供求的天平正在发生轻微的倾斜。

  “该产品额度有限发售完毕,请选择购买其他产品。”5月末的一天,某大型国有银行当日起售的数款跨月理财产品,不到上午11点就告售罄。就连该行流动性最差的一款366天期的理财产品,也被告知申购已满。

  拥有八年股龄的黎华是一位持有该行金卡的客户。在决定空仓休息后,他原准备当天购买些理财产品。熟料上午10点半,在浏览完该理财产品协议准备申购时,却被提醒该产品已经销售完毕。

  “最近收益率都不高,想不到3.6%这么低的产品都抢光了。”黎华抱怨称,由于怕耽误后市的行情,最后他只好选择28天期的国债回购,收益率年化在2.8%。

  黎华所在的银行并非个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5月底多家银行发售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多在4.0%至4.8%之间,收益率4%的也并不鲜见,而在两个月前的3月底,市场上的短期理财品的收益率普遍在5%以上。

  尽管眼下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不如前,但投资者对短期理财产品抢购场景,仍让包括黎华在内的投资人感觉恍若隔世。

  时光倒至2011年9月底,此时股市从7月初的2800点一路跌至2350点附近,抄底机会隐现。此时正待建仓的黎华,决定赎回他此前购买的无固定期限理财产品,反复作几次都未成功,后来他从这家银行客服得知,季度末银行赎回压力很大,并建议他国庆节后再赎回。

  从“无法赎回”到“额度有限”,仅仅相隔7个月,黎华前后所经历的迥然不同的境遇背后,则是决定资金价格的“无形的指挥棒”——在银行头寸紧张时,资金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而在银行头寸宽裕时,资金价格便一路走低。

  据银行业内人士回忆,在经历2009年的“天量信贷”后,监管层开始收紧银行放贷节奏,而月末、季末等重要时点的存贷比指标,则成为监管部门考核银行资金状况的重要指标。

  为应付这一周期性考核,银行不得不在重要时点高息揽储,“存款大战”一度白热化。但在2010年9月监管层将违规揽储设为政策“高压线”后,作为“表外业务”的银行理财产品,则接替银行存款成为银行揽存的主渠道。

  于是,每逢月末、季末前夕,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陡升的“月末效应”也由此而来。

  相比银行,来自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则更为夸张,温州等地的民间借贷的资金价格则一度被拔高至60%至80%。尽管如此,民间借贷资金也是“一票难求”,期间老板跑路、传闻也频见报端,市场资金饥渴由此可见一斑。

  反观目前,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至今已三度降准,且降息预期也再度升温,这使得银行的资金头寸日渐宽裕起来。短期理财收益率——这一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天平”,已开始发生微妙的倾斜,其收益率也一度跌至年内低点。

  对此,交通银行一位理财师对记者证实,尽管目前“月末效应”仍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滑了20%到30%。其直接原因自然是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缓解了银行的资金压力。

  在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看来,当前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并不完全是坏事,这恰是市场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