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酒具奇巧篇
倒流壶:在陕西省博物馆有一件北宋耀州窑出品的倒流瓷壶。壶高19cm,腹径14.3cm,它的壶盖是虚设的,不能打开。在壶底中央有一小孔,壶底向上,酒从小孔注入。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下孔不漏酒。壶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时酒可不溢出。设计颇为巧妙。
鸳鸯转香壶:宋朝皇宫中所使用的壶。它能在一壶中倒出两种酒来。
九龙公道杯:产于宋代,上面是一只杯,杯中有一条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龙,酒具上绘有八条龙,故称九龙杯。下面是一块圆盘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时,如适度,滴酒不漏,如超过一定的限量,酒就会通过“龙身”的虹吸作用,将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称公道杯。
渎山大玉海:专门用于贮存酒的玉瓮,用整块杂色墨玉琢成,周长5米,四周雕有出没于波涛之中的海龙,海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重达3500公斤,可贮酒30石。据传这口大玉瓮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从外地运来,置在琼华岛上,用来盛酒,宴赏功臣,现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前团城。
古代还有一种陶制酒具名称十分古怪,"希"字旁加一个"瓦"字,读作"痴",这个字恐怕在一般的电脑字库里捡不出来,这种酒具,看来平常,但容量极大,大者一石,小者亦有五斗。过去江浙一带颇有雅风,要想从藏书家手中借一些孤本、善本、须要用它装酒馈赠。这代价也太大了。
大铁杯:传说汉长乐宫曾设大铁杯一只,重不能举,于是喝酒的人只好像牛一样趴着饮酒,据说"牛饮"一典即源于北。
双连杯:古代还有一种合卺杯也别有情趣,举行婚礼时,新人饮用的是一只用瓷烧成的双连杯,两只杯连在一起,下面有一小也相通,两人要密切配合、共进共退、后来发展为"交杯酒",象征夫妻和睦相处,白头偕老。
海螺杯:名画家徐渭有只海螺杯,又名鹦鹉杯,是他花了一石米的代价买下的,用产于海南的鹦鹉螺制成,嘴尖红而弯,酷似鹦鹉,十分稀罕。另外还有一种"紫霞杯",《稗史类编》上讲,用此杯饮酒可疗弱疾,治一些常见小毛病,大约是原料中含有少量有益于人体的微量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吧!文人对酒具的重视可谓煞费心机。
“莲叶杯”:苏东坡守杭州时,常率宾客到湖边树林中避暑,命人取来大莲叶,盛酒三升,用簪刺穿,使叶与茎相通,又将茎弯曲成象鼻状,依次传给每个人喝,名为"碧筒酒"。据说酒味杂莲叶清香,极为清爽可口。后来人们根据"碧筒杯"的原理,制成了瓷质吸杯。这种杯莲实,莲叶各居其半。另有莲茎、茎细而空,作为吸管,避免了用莲叶的季节限制,颇有雅趣。
铜鹤尊:据《朝野佥载》说:唐朝韩王元嘉有一只"铜鹤尊",如从背上注酒,不足时尊则斜着,只有装满一尊才能使它放正,斟多斟少,以此尊作标准。
"公道杯":瓷杯中制有一老人,如注酒于其中,适量时无异状,如注入逾量时,则杯内之酒由底下流出,点滴不存。原来瓷人内部装有弯管,弯处高度相当于老人前胸,弯管一端略长,从瓷人体内经足部直通杯底处;一端略短,出口处在杯内另一足的踝部,斟酒时,酒液的高度超过了老人的前胸,弯管即起虹吸作用,把酒漏光。用此杯来对付那些贪杯者,不失是个好办法。
"镶金牛玛瑙杯":牛首盛酒,牛嘴镶金,造型十分精美。一把"舞马衔环纹银壶",银质的壶身上用金丝镶嵌出一只奔驰的骏马,既是酒具又是一件十分珍贵罕见的艺术品。
雀:杜康无意中拾到一个颇可造型的小树疙瘩,经过精心加工雕凿形成山雀状,用以贮酒,取名为"雀"。后来觉得它两条腿搁在桌上放不稳,于是让制陶师傅参照这个外形又加上一只脚,烧成陶具,并改其名为"爵"。
韩杯:唐代韩愈有《寄崔斯立诗》:“我有双饮孟,其银得朱提。黄金涂物象,雕琢妙工亻垂 ,乃令千钟鲸,么麽征螽斯。犹能争明月,摆掉出渺弥。野草花叶细,不辨薋菉葹。绵绵相纠结,状似环城陴。四隅芙蓉树,擢绝皆猗猗”等等。都是托兴比喻,一句句说明形状。后有好事的人按诗句制作,叫做“韩杯”。
天然篇
夜光杯:唐代诗人王翰有一句名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为玉石所制的酒杯,现代已仿制成功。
鸱夷:汉时常用鸱夷盛酒。扬雄作酒诗赞扬说:“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酤,常为国器,托于属车。”
虾头杯:《南史》记有“虾头杯”。是把海里的大虾,取它的头甲作酒杯。
瘿木杯:《松陵唱和》集中,有《瘿木杯》诗,大概是用树木制的酒杯。
竹根:杜甫诗说:“醉倒终同卧竹根。”大约是用竹根制的酒杯。可参见《江淹集》。
莲子杯:唐代人特别崇尚莲子杯,白居易诗里多次赞美它。白居易有诗:“榼木来方泻,蒙山始煎茶。”李白有《山尊》诗说:“尊成山岳势,材是栋梁余。”
蕉叶杯、梨花杯:宋朝时大家豪饮,很多人用蕉叶杯、梨花杯勉强人喝酒。
鲎鱼壳:诃陵园的人拿鲎鱼壳作酒杯,事见《松陵唱和诗》:“用合对江螺。”
酒杯藤:西蜀有种酒杯藤,大如手臂,叶像葛花,实如梧桐。果实成熟后,花坚硬可以佐酒。果实大小如同酒杯,味道和豆蔻一样香美。本地人带着酒到藤下,摘花酌酒,并吃果实消化酒气。本地人看作宝贝,不向中士传授。事见张骞的《出关志》。
尚古篇
上古时代掘地成坎以盛酒,用双手掬饮,还没有杯壶等饮酒器具,常用的是以下这些: 玉斝:《汉书》说:舜帝祭祀宗庙,用玉斝盛酒。玉斝大概是种饮器吧?但这事经书上没记载,况且不一定只为贮酒而制。 兕觥:《周诗》说:“兕觥弯弯。” 爵、斛、觯、角、散、壶、盏、斝、尊、杯:周王制,盛一升酒的酒杯叫爵,二升的叫斛,三升的叫觯,四升的叫角,五升的叫散,一斗的叫壶。别名有盏、斝、尊、杯,命号不一。有人说:小玉杯叫盏。有人说:酒微微混浊的叫醆,俗写为盏。自战国时六国相争,多次制卮,但它的形状制法不详。
传说酒圣杜康是传说饮具的发明人。有一次杜康拎了一壶酒去慰劳一屠宰师,匆忙中忘了带碗。而屠宰师面对大壶没法喝,灵机一动拾起一只牛角,将末稍削平后把酒倒台进去喝了起来。杜康一看用牛角做酒器非常别致,于是他拾了一些牛角带回去用利刀修整一番,往里倒酒,比碗可方便多了。杜康面对这光滑的牛角沉思一番,"光"与"角"两个单字组合在一起,称这种饮酒器具为"觥"。还有一说:杜康无意中拾到一个颇可造型的小树疙瘩,经过精心加工雕凿形成山雀状,用以贮酒,取名为"雀"。后来觉得它两条腿搁在桌上放不稳,于是让制陶师傅参照这个外形又加上一只脚,烧成陶具,并改其名为"爵"。
传说毕竟是传来之言,不足不凭,其实酒具早在杜康之前就有了。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商周前,我国就开始了有陶制的酒具如觚、爵、觯等,以后又陆续出现了瓮、缸、尊、壶等酒具。随着青铜器的发明,一些酒具也同时用青铜制作,温酒的、饮用的。制作也更臻完善、精美。常见的有:鬲、甑、敦、瓿、钫、卣、鉴等。秦汉时期,酒具品种更为繁多,造型也更为美观。随着青瓷的发明,无疑给酒具生产带来划时代的变化。瓷器原料取之不尽,产量甚丰,使用、洗涤又极其方便,造型心乎可随心所欲。于是青瓷酒具一时竟独领风骚。到了经济繁荣发达的唐代,酒具不乏用高贵原材料制作,以显示主人豪华气派,据说有只"镶金牛玛瑙杯",牛首盛酒,牛嘴镶金,造型十分精美。一把"舞马衔环纹银壶",银质的壶身上用金丝镶嵌出一只奔驰的骏马,既是酒具又是一件十分珍贵罕见的艺术品。
除陶瓷、金银、青铜外,制造酒具的材料,尚有玛瑙、琉璃、水晶、犀牛角、竹木等。光木杯就有桑木杯、皂英杯、瘿木杯、紫檀木杯、藤杯等。且不说唐诗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光是一部《红楼梦》,就提到了许多种类的饮酒器具,仅杯、壶一类就不胜枚举,"乌银梅花自斟壶"、"海棠冻石蕉叶杯"、"黄杨根子整剜大套杯"等,可见当时富贵人家对酒具是十分讲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