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6-16
- 最后登录
- 2016-12-12
- 在线时间
- 4229 小时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6983
- 帖子
- 7571
- 精华
- 10
- UID
- 12
|
《“诗/人”说》
《“诗/人”说》
任何艺术形式的诞生,皆是创造生命。
作品一但完成,不论好坏,它都有了人性,都是作者生命的延续,诗亦如此。
因此,在下笔之初,就要努力赋予作品以跨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让每一个文字都活起来。
诗和人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某种意义上讲,诗便是人,人便是诗。这就是这里所要说的“诗/人”,而并非作者本身
诗之如人,亦有诗心、诗性、诗眼、诗骨、诗思、诗气、诗味、诗貌、诗态、诗情、诗语、诗格、诗风、诗德等人性的特质,绝非仅是一堆死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可以与我们身心交流引为知己的生命体。请把诗,当作子女、爱人、知己、朋友、故人来对待。
由此,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就要把凡是人所具备的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如体态、精神、思想、风骨、语言乃至襟怀、气度、情致等考虑进去。在学诗的过程中就要学会把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因素从诗中分解出来。也由此,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将这些因素一一完整地细细品题。
诗是有性别的,与作者无关,如子女生于父母。或大气磅礴,或温婉清丽,识者自知。
而调子,决定了诗的总体情绪(诗绪),心苦则诗哀,气傲而诗狂。
诗亦有朋友(诗友),得句之不谋而合者,如遇知音,便一掬清泪。知句之所以为妙者(知己)。如马逢伯乐,字间自有陈酿流出。
诗还有梦,心魂荡处,触人心声,于君一叹。
此外,诗有贫贱福贵,一如人间景观。
诗有诗龄,或耀于千古,或亡于墨未干时。
诗有层次,尽在品位。
诗有身份,故文字间能知渔樵耕读,僧贾闺宦。
诗亦有诗德,词温而正,于落笔处忘却私心,无以附名怡人,字间如立磊落君子。
知道了这些,也就知道了诗性,知道了学习、创作、欣赏和交流。
姑且,把格律、对仗、音韵、体裁称作诗貌,如对红粉须眉,一望而知。
把那种见山不是山,遇叶之凋落,为诗之飘零的心境,唤作诗心,将那些让人一眼望去,感到惊奇的从来未想到过而且又是美的带有振撼力的东西幻成灵性。
诗情是不需要用文字去表达的,一但流露,便意味着诗的诞生。
而诗之性格也就随之产生,伴着诗的思想精神,诗的创作意向和思路,也就是诗思,款款而至,喜怒笑骂间展现出高古、率真、含蓄、清丽、温婉、豪放、沉着、自然、典雅、疏野、旷达、飘逸、雄浑、刚毅、谦和等等各自不同的神采,从而因人品形成诗品,高下自分。
诗有诗眼,一言而境界全出。人无诗心则笔死,诗无诗眼则语平。
诗者,心中之气也,如人之活力,花木之生机。赋之于笔墨,便成诗气,贯穿于整个文字形成脉络气势,一但断裂,便落入拼凑。
诗有诗骨,随人之人格气节,铸成风骨气概,进而独具境界。
诗有诗味,如酒之入口,甘苦自知。若遇文字间有琴音流出,画景展现,与人柳暗花明,心境即成诗境。
诗有境界,于文字中见诸大小,观我有无。
诗有诗语,凡天地之音,皆我诗语,不独于悲壮感悟缠绵哀叹中发人心声,唤人心音,与人共鸣。
诗有诗胆,言人所不敢言,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其文意表现出来的气质、风骨、倾向、特征,铸成诗风,恰诗笔如犁,耕耘心中境界,瓜豆自适。
诗历坎坷,字外更有经历者,可谓诗之身世。
诗有眼界,着眼不同,立足各异,景致自显纷呈。
诗必有灵气,方能见味,以至耐品,于文字中见思想活力,否则便是一秋老气,与人迟暮槁枯。
诗若无气势,则如山之无峰。
诗有诗韵,与人遐思意会,不与言传。
能开境界,便是诗力。力者,源于山川风物,兴观群怨,如气氛助诗,酒之助兴,情之催泪,皆唤人性情。
诗有故事,诗事相融相得,分而不知所云。
诗有感悟,在出至理。
诗有情致,于婉转处,独见风情。
诗有功夫,俱落字外。文字经心境洗涤,便着万千气象,独开境界怀抱。
诗有气质,亦见清丽雅致。
诗有诗态,丰盈消瘦,尽展唐风宋韵。
诗有诗债,想诗人呕心笔墨,心缚文字,许是为此二字。
诗有音节,但闻铿锵。
诗有诗技,巧在笔力。一成定例,便成桎梏。
诗有情趣,在不经意处与君莞尔。
诗有神韵,在一味字,与人耐品。
诗有格调,其飘逸如仙子临风,疏狂如太白醉酒,清丽如素手掬月,恬淡如散发垂纶,如人心性,展文字百态。
诗有心态,似人憨倦清空。
诗有气节,能见作者胸中骨梗。
诗还有襟怀气度,如山川现于襟抱,天风荡于胸怀。
诗若出家,便入禅境。诗之传奇,不输倩女幽魂。
诗能与人一叹,便是心声。断句能续,或如集句,皆成诗中嫁娶,可谓之诗偶,须要天然浑成。
文人落笔,多关风月,将军泼墨,却在江山社稷,字间多刀兵萧煞之气,此或为诗之父母。
诗无思想,乃诗中痴儿。有句无篇,便是诗中废人。
诗病于学力不足而亡于心老笔枯,思穷力竭。
诗,除了具有人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可以被赋予人性外,还具有人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尽展人间百态。如诗以纪事而成诗史,于文字之间能见作者魂魄,便是诗冢,因诗以成秦晋,或催人诗心者,便是诗媒,诗词一道,不可急于求成,须有真性情,求是求不来的,有待诗缘。后人相机而续前人残句者,或前人心境,落余手笔。或字题红叶,以待来者。皆成诗缘。
诗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
由此可知,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才可以作诗。
然而作诗,并非定要下笔时穷尽所有,能得其一二者,便是佳构。如:
“空山闲老无一事,尽日阶前扫落花” 此诗之幽怨语也。
“不求工稳轻着意,但有性情自作章” 此诗之率性语也。
“东望京都山渐远,西出驿站马蹄轻” 此诗之轻快语也。
“心病由来无药解,思君一任到天涯” 此诗之情语也。
“底事春风从不渡,独将冷月照关山” 此诗之凄苍语也。
“家酒自珍还自醉,新诗闲赋更闲吟” 此诗之疏淡也。
“此夜嫦娥应有泪,迟迟不肯过桥东”《中秋望月》此诗之情趣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之气节也。
“僧心不离清闲地,鹤影总在云水间” 此诗之心态也。
“有怨风翻帘外叶,误春潮打雨中舟” 此诗之寄托也。
“身外何须寻祖意,仰天一笑是河山” 此诗之感悟也。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第二十三载:金孝廉有句云:“病身对妾庄如客。”一直无偶,后遇黄野翁句:“老眼看灯大似轮。”得以成对。此诗之友也。
清鳌沧来刺史《偶成》云:“薄宦频年鬓欲斑,平生心在水云间。天怜衰老无他乐,许看东南一带山。”此诗之襟怀也。
“浣衣池浅春无雨,籴米人归屋有烟”此诗之贫寒也。
毕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有《青门柳枝词》云:‘留得六宫眉黛好,高楼付与晓妆人’,是闺阁语;中丞和云,‘莫向离亭争折取,浓阴留覆往来人’,是大臣语;严冬友侍读和云,‘五里东风三里雪,一齐排着等离人’,是词客语。”此诗之身份也。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余妄言如此,或可助人余兴。
几、夫
2006、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