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之 发表于 2007-12-31 21:31:37
2006年—2007年佛教对联新增

2005-12-31在几个网站上发了一束《佛联近作》,并附言如下:在下原创的佛教对联,迄今已发了几年,由最初2002年刚在网上发表时的700副,到2005年底,已经翻了一番,1400副了。就此告一段落。
迄今已经两年未再在网上发表佛联。不过,两年来,也曾写了一些佛联,虽然数量不是很多。值此2007年即将过去之际,特发一束近两年的佛联新作。顺便祝贺各位联友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2006年佛教对联新增

三世三千佛
一尘一劫波

俗务莫争,须救燃眉之急
归程未了,何能歇路为家
注:《来果禅师语录》卷1云:“类于挑重担人,本拟归家放下,无奈身疲力极,竟尔歇路为家,自称潇洒,乐以为常,可是家乎?欲了归程,何能止此。”

见如破石,行易知难彻悟难,看穿以后无余事
修若断丝,行难知易空谈易,做到之前应少言
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注重强调“知易行难”,如《伪古文·尚书·说命》云:“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民谚亦有云:“三岁小童识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明代王阳明在其“知行合一”说中提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孙中山在其《孙文学说——知难行易的思想建设》中更是明确提出“知难行易”的思想。
2:佛教有云:“见道如破石,修道如藕丝。”盖于见道可断之迷理惑,其性虽猛利,却易断除,故譬如破石;然于修道可断之迷事惑,其性虽钝弱,然断之反难,故譬如断丝。

佛性神奇含妙法,妙法难思,妙心妙色妙音声,于法不应说断灭相
凡情躁动执浮尘,浮尘本妄,浮想浮生浮世界,对尘唯有作因缘观
1:《金刚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2:浮尘:一切有为之诸法,虚假不实,污染真性,故称浮尘。
3:浮想:虚妄不实之思想也。《圆觉经》云:“众生寿命皆为浮想。”
4:因缘观:观十二因缘之道理而悟生死流转之理也。《宋高僧传》云:“接飞花坠叶,作因缘观。”

若有此经,则为是塔
但离诸相,即见如来(题《金刚经》)
1:《金刚经》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2:《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遇事不争,弱水一瓢吾足矣
闭门慎独,举头三尺尔知乎

心贵诚,言贵实,言出真心常合道
业有果,事有因,事成定业不由人
注:定业:决定受异熟果之业为定业。善之定业,定受乐果,恶之定业,定受苦果。

三千世界,不出此心,皆为阿赖耶识随缘变现
五蕴根身,本来无我,只是补特伽罗取趣轮回
1:阿赖耶识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
2:补特伽罗:意译为人、众生、数取趣。指轮回转生之主体而言。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诸趣轮回者。
3:佛教主张无我说,故不承认有生死主体之真实补特伽罗(胜义之补特伽罗),但为解说权便之故,而将人假名为补特伽罗(世俗之补特伽罗)。然部派佛教中,犊子部、正量部、经量部等,却承认补特伽罗为实有。

滚滚红尘,茫茫业海,花花世界,几人愿出离?叹有情,苦乐轮回恒趣趣
生生不已,念念无常,运运密移,哪个能逃脱?唯觉者,身心寂灭永如如

苦海轮回,法尔真如,念人生之杳杳
妙心自在,冥然常乐,共天地而悠悠

方便度人,如来应世
慈悲济众,菩萨发心

芸芸众生,都是光中化佛
纷纷万象,无非梦里空华

见惯人情莫奈何,莫说人生无后报
经多世事已平淡,已知世界有玄机






2007年佛教对联新增

莫怪我敞开大肚,舒展笑颜,善恶悉知,信毁普观,而于世事了无牵挂,若看破了红尘,参透了万法,粉碎了虚空,随缘任运,无住无方,无着无依,便是这般逍遥自在的模样
只见她常洒杨枝,遍施甘露,寻声救苦,化身应物,为度众生永不止休,须饱经了磨难,精进了累劫,终成了正果,乘愿再来,不离不舍,不移不退,才有如此悲切仁慈的心肠
(题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

人性从来皆彼此
事情过去也平常

得道全由心放下
立言只在理持平

一思极苦身毛竖
常念众生心血流

修行须断不活畏
放下无如必死难
1:不活畏:又作不活恐怖。五怖畏之一。初修行之人虽行布施,犹存我想,尚爱自身,深恐尔后难维生计,故常积存资财,未能尽施所有,称为不活畏。
2:《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见道之前,犹存五畏
回心以后,只有三多
1:见道:指以无漏智现观四谛,见照其理之修行阶位。见道以前者为凡夫,入见道以后则为圣者。
2:五畏:指五种怖畏,即见道以前之人(或称初学菩萨)有五种怖畏之心。又作五怖畏、五恐怖、五怖。即:()不活畏,初学之人虽行布施,然恐己不能活,故每每不能尽其所有。()恶名畏,例如初学之人虽欲化度众生而入于酒肆之间,然未能安行自若,因恐他人讥谤之故。()死畏,又作命终畏。虽发广大之心,施与财物等,然恐死而不能舍身命。()恶道畏,又作堕恶趣畏。造不善业,恐堕三涂恶道,故恒怖畏。()大众威德畏,于大众中或有威德者之前,恐自己言行有失,而不能善解法义,作狮子吼。此五种怖畏,于入初地时即远离之。
3:回心:本意谓回转心意。即改变对世俗欲望之追求与邪恶之心,转向善道,并从此皈依佛教,成虔诚之佛教徒。
4:三多: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也。又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也。

一丝未断成牵挂
万事莫如破执迷

心无盘算得天助
事有营求失佛缘

心中小我不抛却
大事面前难放开(蹉对)

贪爱、我慢、诸见,无非戏论
两舌、恶口、绮语,亦是妄言
1:《佛性论》卷3云:“戏论有三︰()贪爱,()我慢,()诸见。”
2:十恶中属于口业的有四: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心高翘时,要低头反省
情热烈处,须冷眼旁观

闭一只眼睛,内观己过
留几分田地,让与人耕
注:内观:音译作毗婆舍那、毗婆遮那。即观、观法与正观。即不向外求而深自内省,使内心趋向于真理之观察,亦指佛教一般之实践修行。

凡人难忍自夸者
智者尤怜我慢人
我慢:谓视我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执之我而形成憍慢心。即恃我而自贡高,慢他也。

顺流难入涅槃道
逆境多为增上缘
1:顺流:作随流。谓众生随顺三界、六道生死之流,而轮转于迷界。如众生起惑造业,随顺生死之流,违背涅槃之道;即为流转生死之因果。反之,断三界惑障,违逆生死之流,趣入涅槃之道,则称为逆流;即为还灭之因果。
2:增上缘:一切事物中,能助成其他事物生起,或者至少不妨碍他物之生成的,即谓增上缘。因此,凡对某事物之生成具有影响力或支配力者,即为该事物之增上缘。亦即一切现象中,能促成“果”的间接原因,或与果有关而不妨碍果之生起的事、物,就是增上缘。佛教又将逆缘称为逆增上缘,指恶师恶友等遮难、诱惑,以及诽谤正法等逆事,有时能成为进入佛道之因缘。

顺心常是迷魂酒
逆境多为增上缘

意有高低难放下
心无得失总持平

能安心者得天下
肯低头时是主人

如花妻子,读书儿子,说穿了徒争面子
锦绣文章,金玉印章,到头来空费周章

抱女过河无四相
舍舟登岸证三空
1:抱女过河:禅宗有一故事:日本禅师坦山,一次与师弟外出,遇一女子过不了河,坦山便抱着她涉水而过。过了很久,师弟忍不住问他:我们出家人,应该不近女色,你怎么能抱一个女子呢?坦山说道:我早已将她放下,但你却一直背着她。
2:四相:佛教的四相有多种含义。在此指《金刚经》所说的对于生命现象的四种妄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3:舍舟登岸:在此指《金刚经》所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4:三空:佛教的三空有多种含义。在此指依所执而分空为三种,即:我空,又作人空;法空;俱空,即我法俱空。

噉不求之食
住无主之林
注:《大日经·持明禁戒品第十五》云:“噉不求之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2#
发表于 2007-12-31 21:35:37 |只看该作者
原创佛教对联集《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 全篇在网上也有,地址有以下几处:
http://www.wcai.net/couplet/dazhi1200/00.htm

(此处最方便阅读)

http://bbs.lnd.com.cn/dispbbs.as ... D=185563&page=1



http://www.china-liandu.com/disp ... ID=32589&page=1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大风歌 金牌会员
武王之刃
3#
发表于 2007-12-31 22:13:02 |只看该作者
难得好联,学习之。
4#
发表于 2008-1-1 12:33:26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大驾光临,祝新年吉祥如意!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5#
发表于 2008-1-1 13:08:05 |只看该作者
达之老师好
祝您新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大作拜读了!
莫存成见;
不想当然!
欢迎光临中国对联网
6#
发表于 2008-1-2 13:14:57 |只看该作者
拜读大作,问候达之老师,欢迎常来指导。祝新年快乐!:j
心无一纸能遗字;
口有千言不作声。--- 苦丁
素心月 管理员
勤奋的追梦人
7#
发表于 2008-1-2 20:24:34 |只看该作者
问达之老师好
认认真真学对
清清白白做人
8#
发表于 2008-1-2 22:06:47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诸位大驾光临!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9#
发表于 2008-1-6 16:41:12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联都潇湘妃子,帮我找出一个“了”字,呵呵~~~~改一个字:毫无牵挂。



莫怪我敞开大肚,舒展笑颜,善恶悉知,信毁普观,而于世事毫无牵挂,若看破了红尘,参透了万法,粉碎了虚空,随缘任运,无住无方,无着无依,便是这般逍遥自在的模样


只见她常洒杨枝,遍施甘露,寻声救苦,化身应物,为度众生永不止休,须饱经了磨难,精进了累劫,终成了正果,乘愿再来,不离不舍,不移不退,才有如此悲切仁慈的心肠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萤火虫 贵宾
无情谷主
10#
发表于 2008-2-1 15:10:31 |只看该作者
问好 达之老师
緣!來去由他不怨天。休相恨,舊夢化青煙。
11#
发表于 2008-2-17 19:04:54 |只看该作者
祝 萤火虫 新年快乐!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