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 发表于 2008-3-7 23:13:55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高挂云帆航万里
飞扬逸兴振千山

——榴斋老师赠
2#
发表于 2008-3-7 23:14:48 |只看该作者

对联简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高挂云帆航万里
飞扬逸兴振千山

——榴斋老师赠
3#
发表于 2008-3-7 23:16:21 |只看该作者

楹联的常见形式

正对:楹联中最常见的形式,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也就是说上下联呈并列关系,内容相关,联内所有字词工整相对,但是内容可以完全不同,同义的实词不可以相对。

反对:上下联一正一反,呈转折关系,意思相互映衬,意思相反,联中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要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串对:又称“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内容顺承,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达的主题,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条件、假设等关系。

工对:又叫严式,它要求以同类的名词相对,类别越精细,联则越工整。凡以同类词、近类词或词性相同的连绵词相对的,都叫工对。工对在古时候要求非常严格,现代有所放宽。

宽对:和工对相对。在用词上不苛求小类和平仄相对,只需大类相对,句式结构大致相应则可。宽对也不是无限地宽,至少要做到上下联句子句读相同,字数相等,语意流畅。

回文对:回文对又称回球,是讲究词序可回环往复的一种修辞方法,以趣味性为重。回文联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一是上联可倒转作下联,如“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二是上下联顺逆一致,如“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风新塔南”。三是上下联颠倒互换法,如“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
高挂云帆航万里
飞扬逸兴振千山

——榴斋老师赠
4#
发表于 2008-3-7 23:17:23 |只看该作者

楹联的常用辞格

拆合格: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楹联。例如: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镶名格:楹联中巧妙镶入人名(嵌人名需嵌名人,不能随手编人名来对句)或地名或事物名,又叫“嵌名格”。例如:
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急转格:楹联的上下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例如:
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

回文格: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例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拟人格: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楹联,例如:
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反诘格:利用反问形成楹联,例如: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脏官?
高挂云帆航万里
飞扬逸兴振千山

——榴斋老师赠
5#
发表于 2008-3-7 23:19:56 |只看该作者

楹联的分类

一、按修辞:

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嵌字嵌名联:联中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等。

拆字联:拆字、合字、析字等。

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等。

二、按使用场合:

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宅第联、胜迹庙堂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三、从趣味角度

无情对、玻璃对、回文对、药名对、谜语对、集句对等。



高挂云帆航万里
飞扬逸兴振千山

——榴斋老师赠
6#
发表于 2008-3-12 09:35:43 |只看该作者

楹联的讲究

楹联句式不一,形式多样,但不管何类楹联,传统意义上的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节奏一致
上下两个长条幅,合成一副联,俗称上联、下联,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钟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至于各联本身的字数则没有规定,常用楹联,上下联一般各在两个汉字到二十几个汉字左右。另外,上下联相对应的句子节奏点必须互相一致,如上联第一句是五言,节奏点是“二二一”,那下联第一句也应该是五言,节奏点也应是“二二一”,如此类推。这样才彼此契合,否则就叫失对。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古代汉语单调分为“平上去入”四调,“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现代汉语没有“入”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和“去”为“仄”。汉语的音调全靠平仄相间来调动,才能变得抑扬顿挫,婉转动听;而一副楹联必须平仄相对,吟诵起来才有音律美。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词性要相对
所谓词性相对,即“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对这些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使句式相同。比如“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丝”,“日照”对“风吹”,“花如锦”对“柳似丝”,这样便是工整的楹联,如果变成“日照花如锦,柳丝似风吹”,看似词句依然优美,但因节奏紊乱,不再是楹联。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楹联的两段文字在内容上也必须互相关联,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珠联璧合,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关联,又不能贯通、呼应,则成败笔。




(未完待续,请暂时不要回贴)
高挂云帆航万里
飞扬逸兴振千山

——榴斋老师赠
7#
发表于 2012-11-24 17:17:29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有空来看
8#
发表于 2012-11-24 17:17:32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有空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