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7-26
- 最后登录
- 2012-4-24
- 在线时间
- 49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593
- 帖子
- 1295
- 精华
- 0
- UID
- 96
|
【国民革命军卫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简介】
卫立煌上将
卫立煌(1896.2.16-1960.1.17),又名卫辉珊,字俊如,安徽省合肥县(今市)城东郊卫杨(后改卫扬)村人。国民革命军西北行营主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陆军上将衔。
民主革命时期,童年接受初等教育。1912年在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参加安徽革命军,加入学兵队。1913年7月在讨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参加了守和州的战斗,失败后回乡。1914年至上海投奔合肥老乡、同盟会会员范光启,随范从事反袁,向袁军在上海的兵营扔过炸弹。袁的爪牙将范刺死后,乘轮船逃至广州,1915年初投入粤军当兵。1917年进入孙中山的卫队充当卫士、排长。1918年调入粤军许崇智部。1921年因战功升任团长。
大革命时期,1925年蒋介石将许崇智排挤走,将队伍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任第3师第9旅旅长。1926年7月随东路军参加北伐,至福州升任第14师师长。1927年3月北伐军光 复南京,率部驻镇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底,北洋军阀孙传芳进攻南京,率部同北洋军激战6天,收复龙潭车站。战后蒋介石提升原为黄埔军校教官的颐祝同、刘峙为军长,而任命战功最大的卫立煌为副军长,引起卫的不满。1928年入北平陆军大学受训。1930年任第45师师长。1931年参加对江西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932年任第14军军长,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在红军向西转移后,卫率部首 先进入苏区中心金寨。蒋介石为表示对卫的鼓励,即将金寨及其周围地区划为立煌县。1934年初参加镇压在福建反蒋抗日的第19路军。1935年11月任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6月授予陆军上将。卢沟桥事变后积极抗战,率第14集团军进入山西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率领3个兵团7个军,在八路军的配合下,重创进犯山西忻口之日军。激战中,军长郝梦鳞、师长刘家骐、旅长郑廷祯以下官兵数千人壮烈牺牲。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临汾以北的韩信岭阻击日军。4月去西安时顺访延安。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指挥所部在山西中条山等地区抵抗日军。期间同共产党、八路军关系友好。1942年1月调任西北行营主任,被蒋介石削去兵权和二级上将衔,随后又被免去河南省主席职务。1943年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将司令长官部由昆明推进至离前线仅70公里的云南保山,部署对日军作战。1944年5月率两个集团军击溃侵占滇西的日军。1945年1月收复畹町,同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名扬中外。随后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养病。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和韩权华带着两名秘书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德等国考察军事。1947年10月初回国。1948年1月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总司令。到沈阳后,固守要点不出。在辽沈战役中抵制蒋介石的指挥。东北的国民党军被全歼后,蒋介石诿过于他,将他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初摆脱特务监视,潜走广州,后出走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时通过香港的中共有关组织,致电毛泽东表示祝贺。1955年春周恩来总理写信希望他返回北京,接信后十分高兴,于3月15日秘密回到广州,后转去北京,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被毛泽东主席称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朱德总司令称颂为“在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1957年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一年。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1960年1月17日因长期患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并发肺炎、心肌梗塞等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4岁。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主持追悼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陈云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送了花圈。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紧挨着林伯渠、陈赓等人的灵位。
卫光华少将
卫光华(0000-0000),字旭东,安徽省合肥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8师82旅164团团长,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特务团团长,第42军新编第18旅副旅长,第36军28师师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8师82旅164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特务团团长。1940年任第42军新编第18旅上校副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6军28师少将师长,同年12月17日在成都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部)所俘虏。(生卒年不详待考)
附录:成都战役(1949.12.08-12.27)
成都战役,是1949年12月在西南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对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歼战。
12月8日,第二野战军主力进抵四川省东万、广安,川南铜梁、荣县一线,并解放了名城重庆。第四野战军已歼灭了逃往广西境内的白崇禧集团(参见广西战役)。此时,蒋介石授权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指挥川西所有国民党军在成都地区组织抵抗。在此情况下,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即以第3兵团主力由川东前出成都以东,并抢占成都以西的邛崃、大邑。以第5兵团主力及第10军由川南经乐山向成都以南挺进。第18兵团由陕南、陇南前出川北,以求聚歼国民党军于成都地区。
12月11日,第3、第5兵团开始西进。第16军于19日在峨眉县金口河俘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12月20日,第16军、第10军、第18军分别进占浦江、丹棱和眉山。第11军、第12军进占双流、新津以东及彭山。第18兵团在第7军、第19军配合下,自7日分3路猛迫由秦岭南撤的胡宗南部。至11日,第62军进占武都,争取国民党第119军起义,第60军、第61军等部进占略阳、勉县、城固、汉中。随后,第7、第19军留置陇南和陕南,第18兵团越过摩天岭、米仑山向川北疾进,先后前出到江油、绵阳、巴中一线,至此,完成了从西、南、东三面对成都地区数10万国民党军的合围。
12月21日胡宗南集团及四川境内之敌数十万人,全部被第2野战军包围在成都地区。刘邓指示各兵团:追击阶段已结束,对被围敌军,仍先打弱点和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并大力瓦解敌军。当日国民党军第16兵团在金堂地区宣布起义。12月22日,胡宗南决定以主力分路向西昌方向突围。12月24日,其第5兵团由崇庆、新津分两路向南突围,当即遭到解放军的阻击。战至26日,第5兵团司令以下官兵5万余人被俘。少数逃往西昌。在此前后,由于解放军的有力争取和形势所迫,国民党军第15、第20、第7、第18兵团,先后于什邡、彭县、德阳与成都东南地区宣布起义。
12月27日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下,成都地区的国民党军除一部被歼外,其余大部起义,成都战役胜利结束。至此,国民党军在大陆上最后一支主力战略集团数十万人宣告覆灭。此役,蒋介石的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和退集到成都地区的其它部队共40万人,丧失殆尽。打破了国民党蒋介石企图盘踞川西,待机反攻的企图。
卫持平少将
卫持平(1908.3.20-1951),学名卫大衡,字权侯,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人。1923年在榕江县男子小学毕业,即赴黎平入国民革命军第25军第5团顾尚武部任文书。先后在中央军校第6期警宪班、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国民革命军淞沪杭警备总司令部高参,贵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宪兵司令部参谋。同年秋在徐州窑洞内生擒冒充日本浪人在江、浙两省作案多次的日本陆军山本少佐,因功被蒋介石召见。1937年调任宪兵第17团3营少校营长,驻防河南省洛阳,后移驻湖南省长沙。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11月12日晚,长沙城四处起火,遂指挥合营官兵安全撤出,受到上级的嘉奖,升任宪兵第17团上校团长,同年底调赴第五战区司令部的所在地湖北省老河口驻防,在一次战斗中左臂被炸伤。1942年调任宪兵司令部警务处少将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初随同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飞抵南京,参加了9月9日在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的受降典礼,并被国民政府授予将军抗日纪念章、忠贞赤心奖章和胜利勋章。1947年秋兼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少将代理参谋长,并兼任第1届国民大会警卫处处长,南京城防指挥官,同年12月被解职,闲居南京。1949年夏任淞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少将高参,并随部队撤至贵州,不久任贵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1月15日贵阳解放,随部队撤至兴仁县。12月在贵州省兴仁县北部随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逮捕。
1951年2月18日在重庆被处决,时年43岁。198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予以平反,恢复国民党军起义将领政治名誉。
卫景林少将
卫景林(1906-1990),号石樵,山西省洪洞县人。太原北方军官学校毕业。国民革命军华北“剿匪”总部整编骑兵第5旅旅长,华北“剿匪”总部驻归绥指挥所督训处处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101师301团团长,后升任101师副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任国民革命军华北“剿匪”总部整编骑兵第5旅旅长,3月16日被授予陆军少将衔。后调任华北“剿匪”总部驻归绥指挥所督训处处长,同年9月19日在绥远包头随董其武、孙兰峰等参加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副军长(政治委员帅荣,军长张世珍)。1951年9月第23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7军副军长兼修建委员会第二分会副主任,率部参加了泰川、院里、南市三机场的修建任务与后方警戒任务。1952年回国后第37军番号撤消,第37军军部与第36军军部合编为国家建筑工程部,历任建筑工程部机械施工管理局副局长,建筑机械管理局局长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0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