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7-26
- 最后登录
- 2012-4-24
- 在线时间
- 49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593
- 帖子
- 1295
- 精华
- 0
- UID
- 9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彭姓开国将帅生平简介】
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16年进入湖南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1923年毕业,任湘军连长。1926年任营长,不久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冬任代理团长。1928年1月任团长。同年4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毅然选择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与滕代远、黄公略率部发动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任军长。11月率领红五军主力赴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在井冈山坚持斗争。1930年6月任红三军团总指挥。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参与指挥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在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屡建功勋。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0月率部参加长征。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同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先后任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指挥了东征和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协助朱德指挥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在华北组织发动百团大战,使日本侵略军受到沉重打击。1942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1943年9月回延安,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华北敌后抗战。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后编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放弃延安后,指挥3万部队在陕北与敌23万人周旋作战,连战皆捷,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在战略决战阶段,率部解放了西北五省。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经过著名的五次战役,粉碎了美军对朝鲜北部的进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2年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期间,因为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为民请愿,而受到错误的批判,被打成“彭、张、黄、周反党集团”的骨干成员,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5年重新工作,被任命为“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残酷迫害,多次被游斗。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他是一代名将,毛泽东曾为之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绍辉上将
彭绍辉(1906-1978),湖南省湘潭县人。1926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三团分队长,红军随营学校大队长,红五军长第一师一团团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副官处处长、师参谋长,红军学校第二队队长,红五军第一师师长,兴国模范师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30军参谋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团长,358旅旅长,独立第二旅旅长,晋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第七分校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七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参谋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战术研究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4月25日逝世,终年72岁。
彭林中将
彭林(1914-2002),原名彭栋才。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兵工厂政治委员,湘赣省工会委员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湘赣军区总医院政治委员、卫生部政治委员、保卫局局长,红6军团第17师50团政治委员,51团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局长,第17、16师副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第6军模范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上海军委分会三科科长,浙江吴兴县抗日游击队参谋,中共浙西特委委员,新四军金肖支队大队长、支队参谋长、支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纵队二旅政治委员,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32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公安部队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旅顺基地政治委员,海军航空兵部政治委员,海军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7月24日因病在山东省青岛市逝世,享年88岁。
彭明治中将
彭明治(1905-1993),湖南省常宁县人。1924年入黄埔军士教导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排长。参加了南昌起义。三河坝战斗负伤后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直属队排长、连长、教导队队长,第19团、20团副团长,第26团代理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参谋长、代团长,红一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685团参谋长、团长,苏鲁豫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3师7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7旅旅长,第四野战军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河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5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彭嘉庆中将
彭嘉庆(1909-1993),江西省吉安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9师25团班长、排长,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兴国教导第二团政治委员,红九军团第22师64团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直属队总支部书记,第13师37团营政治教导员,红五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卫生部政治委员,鲁东支队政治委员,苏鲁支队政治委员,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五师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辽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江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后勤学院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8月14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4岁。
彭飞少将
彭飞(1914-——),土家族,湖南省永顺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4师政治部统计干事、青年干事。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358旅司令部参谋,1938年入延安抗大第5期学习,后任115师序列的苏鲁豫支队3大队任参谋,苏鲁豫支队后改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新四军3师7旅,任7旅司令部作战科长,海边支队支队长第7旅20团参谋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参谋长。13纵改编为31军时,调到20军59师任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60师师长,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在第二次战役中,9兵团分割包围长津湖之敌,27军实施正面进攻,20军从西侧实施进攻。当时20军有四个师,黄朝天的58师叁面包围了下碣
隅里之敌,戴克林的59师占领了死鹰岭和西兴里,割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敌军的联系,余光茂的89师迫近社仓里,他率60师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了下碣隅里敌军的南逃退路。敌军曾对60师阵地连续发动四次进攻,均被60师击退。美陆战1师1团一个营和一个坦克营,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派遣队1000余人,坦克、汽车百余辆,在50余架飞机掩护下,再次向60师发动进攻,指挥60师进行了顽强抗击,并在击退敌军多次进攻后,对该敌实施了坚决反击,经过激
战,敌军除部分逃窜外,大部被60师歼灭。在第五次战役中,60师向敌纵深勇猛穿插,突入敌纵深25公里,按时抢占了后坪里、五马峙、美山里、旺盛谷地区,歼敌500余人,切断了县里地区韩3师、韩9师南逃退路,与81师全歼韩军5个营3000余人。回国后任20军副军长。1957年入高
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任第31军副军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彭盛少将
彭盛(1912-1999),江西省万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师班长、副连长、连长,管理科科长、特派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卫生部兵站医院政治委员,1941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供给部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兼直工部长,第19兵团后方办事处政治委员、组织部长。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解放石家庄和解放大西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后方办事处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回国后,任沈阳军区大连第一疗养院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9月8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88岁。
彭方复少将
彭方复(1911-2001),湖北省阳新县人。1929年在家乡参加了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总医院看护员、看护排长,红6军第17师49团卫生队队长、师卫生部部长、军团卫生部副部长等职。随部队转战南北,尤其在攻打长沙、高兴土寺和便水战斗中,不怕牺牲,全力抢救伤员,圆满完成了战地救护任务。先后经受住了五次反“围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西安事变等重大政治与军事斗争的严峻考验。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卫生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主任、医务科长,察哈尔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出色地完成了敌后抗战卫生勤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卫生部部长,华北军区20兵团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绥远、石家庄和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卫生部医政处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第13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勤部部长等职。为我军卫生医学事业,为我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2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彭龙飞少将
彭龙飞(1915-1992),原名彭龙蛟,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新县保卫队排长,湘赣18师53团连指导员,游击队政治委员,红6军团16师47团营政治教导员。在长征中,过雪山受了冻伤,10指被锯掉7个,只剩下两个大拇指和右手食指。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副营长、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后留在晋察冀军区,任县大队政治委员、支队长、区队长,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沈阳市保安第3旅旅长,辽宁独立师师长,第5纵14师师长。14师的前身是冀东的一个独立团和胶东军区的一个团合编而成,亦称通化支队、杨靖宇支队。这支部队坚持过敌后斗争,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在百里穿插攻歼廖耀湘兵团战斗中,命令14师机关干部和八大员去抓俘虏,身边只留了一个警卫员,碰上5个敌人,因操枪不便,被击伤左腿。后来担任第四野战军第42军125师师长,第42军副军长。1952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副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副军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6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77岁。
彭寿生少将
彭寿生(1915-1993),江西省信丰县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粤赣军区独立3师师政治部技术书记,红9军团军团部见习参谋,红9军司令部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师部作战参谋,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11支队副参谋长兼大队长,第7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冀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东前线指挥所司令员兼党委书记,唐山警备区司令员,第20兵团第67军201师师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第66军副军长,1957年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6月19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终年78岁。
附录:新四军“老虎团”的小老虎——彭寿生大校(此彭寿生非彼(开国少将)彭寿生)
彭寿生(1912.3-2003.10.25),江西省萍乡县人。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寿生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之家,自幼父母双亡,7岁帮人放牛,11岁当学徒。参加革命后,从一个红军战士、基层干部逐步成长为我军一名优秀高级指挥员。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0年剿匪,参加和组织指挥各种战斗、战役数百次,多次负伤,屡立战功。1940年在苏北黄桥决战中被敌人打掉了右臂,成了一名“独臂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军区副参谋长。1965年离职休养。
彭寿生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加和组织指挥各种战斗、战役数百次,多次负伤,屡立战功。新四军第2支队老2团,当年在江南有“新四军老虎团”之称。后来,曾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段焕竞将军,1995年12月在《岁月悠悠战友情》一文中说:“老二团,当年之所以被苏南父老乡亲誉为‘新四军老虎团’,固然与当时的团长王必成‘王老虎’分不开,但如果没有彭寿生、曾旦生等这样一些英勇战斗的‘小老虎’,同样不能成其为威震敌胆的‘老虎团’和江南指挥部号称的‘模范主力团’。”“彭寿生与闻名的廖政国、吴光明、童炎生等‘独臂将军’相比较,尽管职务低一些,然而就其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来说,则毫不逊色。1965年离职休养后,先后为部队、机关、工厂、学校、学术团体等单位作报告100余场,听众达数十万人。同时他还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用左手写下了60多万字初稿的革命回忆录。1996年精选了近30万字,由江苏文史编辑部编辑出版了一本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教育的好教材——《高山上的火苗》。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至1965年离休时均无晋升)。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0月2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彭显伦少将
彭显伦(1895-1958),广东省南雄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大革命时期,任中共南雄县第6区委书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政治部组织科员、军需处科长、军医处政治委员,红3军第9师供给处主任,红4军1师2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1军团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供给部政治委员,山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山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5月1日因病在青岛逝世,终年63岁。
彭胜标少将
彭胜标(1909-2003),福建省长汀县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汀瑞游击支队副中队长,红12军政治部保卫队政治委员,第101团特务连政治指导员兼连长,中共福建兆征县监察委员会主席、兆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参加了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斗,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周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3团1营政治委员,第3支队5团政治处主任,挺进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7师沿江支队副政治委员,第7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鲁中南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47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35军103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江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3月1日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94岁。
彭施鲁少将
彭施鲁(1916-——),原名王鹏华,河南省武陟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军部秘书。
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4团政治委员,第7军1师政治部主任,抗联第2支队教导大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总校第2团副团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7步兵学校副校长。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学院学校部学院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学校管理部副部长、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司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彭清云少将
彭清云(1918-1995),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参加儿童团、少先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在农会办的夜校读了一年夜书,10岁学裁缝。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被派往湘赣省委团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在湘赣团省委任巡视员,1932年任宁冈县工会青工部长。1933年入湘赣军分区红军党校学习。1934年在战斗中右臂受伤,任红6军团18师53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6师47团营教导员,1935年任1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在长征中得了伤寒病,战友给了他8块银元,离开了他。彭清云昏了过去,被后面的部队抢救了过来。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9团1营政治教导员。1938年10月,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中将由张家口经广灵到灵丘前线督战,359旅旅长王震令719团和717团9连在广灵伏击。彭清云被任命为突击队长,在战斗中,发现一日军军官在指挥抵抗,彭清云是全团有名的神枪手,他要过一支三八大盖,一枪撂倒了日军军官,日军阵脚大乱,彭清云指挥部队冲了上去,却被敌子弹打穿右肘关节,因伤势严重,不得不截肢。白求恩知道他是击毙日军常冈宽治中将的英雄时,立即为他截肢。手术前要输血,一时又无法化验血型,白求恩毫不迟疑地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就这样,白求恩大夫的鲜血,缓缓地流进彭清云的血管中。失去右臂后,仍然留在战斗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随部队进入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28师14团政治委员,第29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7军140师政治部主任,第160师政治委员,第141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政治委员,率领141师修建南阳里机场,1952年在朝鲜升任47军政治部主任。1954年回国后,1955年入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政治学院系主任、学院政治部主任。1964年任总参谋部叁部副政治委员,后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委员,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是第五届全国代表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7月30日因病在北京北京逝世,终年77岁。
彭富九少将
彭富九(1918-——),江西省永新县人。读过几年书,10岁参加儿童团,1928年任区儿童团团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永新县儿童局书记。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无线电报务员,红2军团报务主任,红6军团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前方工作队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副科长、一处副处长、干部科科长、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局副局长、局长,华北军区二局局长,中南军区二局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技术部一局局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代部长、部长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三部部长、第一政治委员。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过去彭富九的履历很少披露,萧克评价他说:“知者不说,不知者无从说。”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彭德清少将
彭德清(1911-1999),曾用名陈国华,福建省同安县人。1926年参本地加农民协会、农民赤卫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部长,泉州市特委书记,中共晋(江)南(安)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南)靖(平)和(漳)浦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同安县县委书记,闽南工农红军第2支队队长,闽南红军游击队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闽南抗日义勇军独立大队长,新四军军部大队政治教导员,教导总队第2大队政治教导员,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4团政治处主任,苏北指挥部第5团政治委员,第3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7团政治委员兼团长,苏浙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第1师3旅旅长,华东野战军四纵12师师长,渡江先遣纵队第4支队支队长,第三野战军第22军、23军副军长。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枣庄、莱芜、孟良崮和淮海等著名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野战军第27军军长。1950年11月入朝参加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副军长,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五次等重大战役。回国后,1954年调入海军工作,任华东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参加了指挥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他组织指挥了4次海战,还组织了数十次岸炮炮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取得重大胜利。1965年调入交通部,任交通部副部长,1981年任交通部部长,同时担任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香港招商局董事长等职,1983年退居二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十二大主席团成员、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人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旗勋章。1999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主编有《中国航海史》、《中国船谱》、《中华海魂》,著有《回忆同安越狱斗争》、《关于安南永红军游击队末期情况》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