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29 17:37:20
一、姓氏源流
    彭(Pé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篯姓,为颛顼帝有玄孙陆终第三子篯铿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寻源》所载,颛顼帝有玄孙陆终,陆终第三子姓篯名铿,受封于彭地(今江苏省徐州),建立大彭国,称为彭祖,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彭氏。
    2、出自妘姓,为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八姓之一有彭姓。据《国语》所载:“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秃、女、斟、曹、芊,周灭之。”此说是讲彭姓为祝融之后,为八姓之一。
    3、出自汉后有他族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有胡、西羌、南蛮,清时满、蒙、回、苗、白、瑶、土家、苦聪、彝、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得姓始祖:彭祖。彭姓出自颛顼帝的后裔,上古时代,颛顼帝有一曾孙名吴回,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用火的官)。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陆终之妻怀孕三年后都未能产下一子,万般无奈的陆终只好用利刃剖开妻子左肋下方,产下三子,剖开右肋下方,又产下三子。六个儿子中的第三子名?铿,后来被封在大彭,为商朝时的诸侯国之一,彭铿是个有名的长寿者,据说他一生活了八百多岁,经历了夏、商两代,所以又称他为彭祖。他的子孙就按照当时习惯,以国命姓,称为彭姓,他们尊彭祖为彭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殷商时诸侯国大彭,即今天的江苏徐州铜山境内是彭姓的发源地,其后彭姓的繁衍播迁,均是出自此支。商末时,大彭氏失国,此时已有彭姓人迁居河南南阳一带,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阳去楚为大夫,是为彭姓徙居湖南、湖北的开始。秦末时楚汉争霸,位于楚国都城的徐州处于战乱状态,有一支彭姓为避战乱而离彭城远迁陇西。汉时有长平(今河南西华)侯彭宣,举家迁居河南淮阳,后于淮阳发展成为望族。魏晋时,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姓人大举南迁,此际有史料表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动。南北朝北齐时,彭宣八世孙彭景直徙居瀛州(今河北河间),九世孙中有一支迁居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景直之子彭构云迁居袁州宜春,彭姓开始称盛于江西省境,彭构云五世孙彭轩因仕宦而落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吉水之山口村,并有江西其他彭姓辗转迁徙于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后裔迁湖南西部,唐末时,彭轩六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宋神宗时,嗣元的九世孙彭延年因被任命为潮州刺史,遂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姓广东始祖。后又于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闽粤发展成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姓始祖。另据载,彭姓亦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有一百四十五人分迁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湖北、湖南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彭姓有部分移居台湾,并有移居东南亚及欧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如今,彭姓分布广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

三、历史名人
    彭  祖:尧的臣子籛铿。陆终氏第三子,帝颛顼之孙,历虞夏至商,相传活了七﹑八百岁。因封于彭城,故称为彭祖。后世用以比喻长寿。
    彭  蒙:战国时齐国的隐士,田骈之师,思想与庄子的齐是非说相近。
    彭  越:西汉初昌邑(今山东省金乡西北)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秦末聚众起兵。楚汉战争时,将兵三万余归刘邦,攻占梁地(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屡断项羽粮道。不久率兵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南)。封梁王。后因被告发谋反,为刘邦所杀。
    彭  宣:淮阳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汉哀帝时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
    彭  俞:宋代进士,宜春(今属江西省)人,少隐集云峰,学邃于易,官至终朝散郎。著有《君子传》、《循吏龟鉴》等传世。
    彭  春:清朝将领。满州正红旗人,栋鄂氏。康熙时历任太子太保、副都统、都统等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统兵驱雅克萨沙俄侵略军。后参与准噶尔部平叛,败噶尔丹于昭真多(今属蒙古)。
    彭  孙  :浙江省海盐人,明代进士,工诗,才华横溢,与王士祯齐名,号称彭王。
    彭  湃:广东省海丰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于1929年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同年8月24日在上海被捕,三日后被杀害,享年33岁,遗著有《海丰农民运动》。
    彭  真:山西省曲沃人,原名傅懋恭,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他品德高尚,性格刚直,才能卓越。
    彭龟年:字子寿,号止堂,南宋清江人,宋代文学家。少好学,喜深思。读程氏《易》,至废寝忘食。从朱熹、张□问难质疑,其学益精。主要门人为子彭钦、彭铉。崇尚儒家的仁政,强调君主应当审明“用心有义利,主德有诚伪,用人有邪正,听言有是非。”著有《止堂集》传世。
    彭孙贻:浙江省海盐人,字仲谋,清代诗画家,以贤孝著称,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时受到贤士推崇,当时人称“武原二仲”。
    彭兆荪:江苏省镇洋(今太仓)人,清代诗人,龚自珍曾以其与舒位并举,赞其所作“清深渊雅”。
    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清代书画家。雍正五年(1727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从雍正七年起,历任河南、云南、江西及顺天等乡试考官。累迁至右中允,官至兵部尚书。
    彭绍升:江苏省长洲人,清代著名学者、居士,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及第,授县官,辞不就。因结织罗有高与阅读明朝高僧紫柏的全集,受到感动而归心佛法,尤深信净土。他在净土教义上除莲池外,最推重省庵。平日常闭关念佛,发愿回向。着有一行居士集、居士传、阿弥陀经约论、一乘决疑论等。对清代净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响。曾用禅学精神解释儒书,企图调和儒佛两家的思想。著有《二林居集》。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省衡阳渣江人,湘军首领,曾国藩之股肱,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剿灭太平天国居功至伟,官至兵部尚书,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后以疾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逝于衡阳江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彭玉麟于军事之暇,也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彭辉明:又名辉盟,广西人。中国共产党员。参加广西百色起义,任中国红军第七军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游击作战。他随红七军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边。红七军到达湘赣苏区后,他奉命调任湘赣独立师营长,湘赣省军区第三分区(辖新余、宜春、分宜、峡江等县)司令员,红八军第二十三师政委,独立第一师政委,湘赣省军区司令员。他率部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至五次反“围剿”作战。红六军团长征后,他领导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坚持湘赣根据地的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江西莲花县的虎头岭与敌激战中牺牲。
    彭德怀:原名彭德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人民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勋,抗美援朝惊天地,泣鬼神,“打败美帝野心狼”。1958年为民请命,在庐山会议中被打倒,“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屈屈而终,享年76岁。
    彭绍辉:早期红军将领之一,参加了1928年的“平江起义”,在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六次受伤,失去左臂,1933年中央军委即授予彭绍辉红星奖章。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参谋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和条令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战术研究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78年4月25日在副总长任职中病逝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彭加木:原名彭加睦,广东省番禺人,杰出的生物化学家和植物病毒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助教、中央研究院技佐。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3月,彭加木主动要求参加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工作,足迹遍及新疆、甘肃、陕西、内蒙、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10余省、区。先后15次进疆,协助建立科研基地。1980年5月,彭加木第四次率队考察罗布泊地区,历尽艰辛,首次穿越罗布泊干涸湖底成功,为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大胜利。当时,考察队面临着缺水、缺油的严重困难,6月17日上午10时半,彭加木亲自去寻找水源,留下一张写着“我往东去找井水”的字条,就再也没有回来。经过当地政府和驻军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立体耕地式的寻找,但始终没有发现彭的遗体。根据实际情况判明,彭加木是在找水过程中,迷失方向,被狂暴的戈壁沙丘吞噬而献身,实践了他早年的誓言:“我准备用自己的骨头,让新疆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1982年8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陇西郡:秦置陇西郡,治所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甘肃省陇西南)。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淮阳郡:即今河南省淮阳,周为陈国都城宛丘。汉于此置淮阳国,后为淮阳郡。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民国改原陈州府治淮宁县为淮阳县。
    宜春县:西汉初年置县,隋唐时设州,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治所在宜春,今江西省西部,邻接湖南省。
    2、堂号
    长寿堂、可祖堂:长寿堂、可祖堂都是因彭姓始祖(彭铿)彭祖而来。彭铿封于彭,古人说“其道可祖”,后来称之为彭祖。相传他活了800岁,在商朝末年,他当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当了柱下史。于是,彭姓后人以“长寿”为堂号。
    彭城堂:北宋末年原籍江西吉安的彭延年告老辞官后定居于揭阳,是彭氏进入广东的始祖。其子孙除留居揭阳外,先后迁居丰顺、大埔、兴宁、五华、梅县等地。迁居丰顺县人数最多,有“彭半县”之称。
    此外,彭姓主要堂号还有:“陇西堂”、“淮阳堂”、“述古堂”、“尚贤堂”、“敦本堂”、“光裕堂”、“雉封堂”、“思敬堂”、“衣言堂”、“述信堂”、“奎聚堂”、“三召堂”、“三瑞堂”、“商贤堂”、“柱下堂”、“明经堂”、“孝睦堂”、“雍睦堂”、“春福堂”、“积厚堂”、“博士堂”、“曹斐堂”、“敦伦堂”、“深远堂”等。

五、宗族特征
    1、彭姓人源自彭城,望出宜春。多文人骚客,广智勇之将。
    2、彭姓族谱多次修订,字行辈份繁杂有序。据1919年彭有康总修的《彭氏七修族谱》,湖南衡山彭姓保公房的辈份字行为:“祖宗培基厚,兰树在庭芳,立德通经学,诗书绪以长。”本房辈份字行为:“光承选缔泽,代有仕名扬,忠孝维国政,相传继永昌。”林子冲房:“盛世明良会,忠臣起若云,衡湘金玉秀,积庆肇元勋。”濠头房为:“智勇仁为达,福从大德生,前卿芳自远,继善必其诚。”贺家冲房:“友子大曰鼓,芳应均思成,世启家声远,名扬宗祖荣。”

============================================================

【彭姓宗祠通用对联】

〖彭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高阳;
望出宜春。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彭姓的源流和郡望。

疏陈十策;
名列三奇。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饶州鄱阳人彭汝砺,字器资,治平初年状元,官监察御史里行,首次上书,便陈述“正己、任人、守令、理财、养民、赈救、兴事、变法、青苗、盐事”等十件事,指陈利害,多是当时朝中大臣所不便说的。后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因被人弹劾,降为江州知府。他为官处世,言行必合于大义;与人结交,则尽诚尽敬,当时人称他有“古人风”。著有《易义》、《鄱阳集》。下联典指宋代宜丰人彭渊材,喜爱游历,通晓大乐,曾向朝中献乐书,官协律郎。当时,洪觉范奇于诗,邹元佐奇于命(五行阴阳),彭渊材奇于乐,号称“新昌三奇”。

武原二仲;
新昌三奇。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代诗画粗彭孙贻,字仲谋,号羿仁,海盐人。天性孝友,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为名流推重,时称武原二仲。下联典出宋代学者彭渊材,宜丰人。曾出入京兆贵人之门十余年,及归上有李廷珪墨一丸,文与可竹一枝,欧阳公五代史稿一巨编而已。善晓大乐,尝献乐书,珍重协律郎。为“新昌三奇”之一。

吴中三老;
鸿博第一。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贡生彭行先,字务敏,长洲人。崇祯时授知县不就,隐居教授,年九十二卒。与金俊明、郑敷教称“吴中三老”。下联典出明代进士彭孙遹,字骏孙,海盐人。工诗,有文才,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康熙中举鸿博第一,授编修,历官吏部右侍郎。

作柱下史;
封长平侯。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时彭祖,自尧时举用,作柱下史。下联典指东汉·彭宣,哀帝时封长平侯。

宜春世泽;
渔阳家声。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彭姓望出宜春。下联典指东汉·彭弘,哀帝时为渔阳太守。

采女问道;
小姑嫁郎。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彭祖善养生术,有采女乘车向其问道。下联典指江西省彭泽有小孤山在江水中,江侧有彭浪矶,后人戏称小孤为“小姑”,彭浪为“彭郎”。

-----------------------------------------------------------------

〖彭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十策家声远;
三奇世泽长。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宿松县陈田村彭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清代诗画粗彭孙贻。下联典指宋代宜丰人彭渊材。

画梅留刚直;
悬竹志春晖。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彭玉麟,擅画梅,卒谥“刚直”。下联典指清彭启丰,于园中植花竹,朝廷赐额曰:“悬竹春晖”。

福随如愿至;
寿比老彭增。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古彭姓始祖彭祖。

-----------------------------------------------------------------

〖彭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采女乘軿问道;
小姑得仙嫁郎。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彭祖善养生术,有采女乘车向其问道。下联典指江西省彭泽有小孤山在江水中,江侧有彭浪矶,后人戏称小孤为“小姑”,彭浪为“彭郎”。

-----------------------------------------------------------------

〖彭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悬竹志春晖之瑞;
画梅留刚直之型。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江苏省长洲人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自号香山老人,雍正年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乾隆年间历官侍讲、左佥都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书。为官四十年,以谨慎著称。为了奉养母亲,曾请求辞官,在家中壁园亭,植花竹,乾隆皇帝曾赐匾额“慈竹春晖”。工于书法,善于绘画,又能诗文,著有《芝庭诗文集》。下联典指清末湘军将领彭玉麟,字雪琴,湖南省衡阳人。咸丰年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建造大船。曾在湘潭、岳州等地与太平军作战,率水师封锁长江,围攻九江、天京、官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光绪年间官兵部尚书,因病辞去,奉命赴广东办防务,死后谥刚直。擅长写诗,下笔立就,尤其善于画梅花。

-----------------------------------------------------------------

〖彭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一室名师,专治易书义理;
四朝元老,博通今古精微。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代大司空彭宣,字子佩,阳夏人。事禹受易经,禹受易于施雠,由是施家有张彭之学。哀帝时官至大司空,封长平侯。下联典出上古彭祖,相传自尧时举用,历夏至殷。本姓钱名铿,封于彭城,故称彭祖。

政治精明,卓尔循良龟鉴;
学识正大,粹然性理鸿儒。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代进士彭俞,字济川,宜春人。少隐集云峰,学邃于易,自号连山子。绍圣年间进士,官终朝散郎。有《君子传》、《循吏龟鉴》、《贯通篇》、《时议》等传世。下联典出宋代乾道进士彭龟年,字子寿,清江人。乾道年间进士,曾与朱熹、张栻交游,学业益进,累官秘郎、吏商侍郎、宝谟阁待制。他学识正大,议论直切,严于辨析善恶、是非。著有《止堂集》。

盛德大功,四世国家元老;
孤忠峻节,百年天地一人。
——庞尚鹏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莆田县的黄石镇港利村彭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明·彭韶,港利村人。天顺元年进士。为政简静明法,决疑狱,督粮储;仗义执言,弹劾权奸,曾两度被陷下狱。他任刑部尚书时,安远侯柳景总戎两广,贪赃巨万。韶依法褫 其爵。柳仗权贵之力,希望以八百两捐公脱罪,韶坚持不准。因他不畏权贵,批鳞逆谏、得罪于巨室。他就辞官回里。著有《名臣录》等书。

七百岁、八百年流沙记身世;
四十妻、五十子独卧妙权衡。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古代长寿彭祖(铿)传说事典。

掌东鲁文衡,数十生徒,尽是皇家之客;
传西陵望族,两三兄弟,因为工佐之臣。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麻城市彭家寨彭氏宗祠联。

肇派自吴西,宋元明清,雁塔鹰扬开甲第;
解缨迁楚北,祖孙父子,鹿鸣琼晏荫箕裘。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麻城市彭家寨彭氏宗祠联。

汉司空德业、宋御史勋猷,溯从前忠孝传家,渊源有自;
六百年宗坊、廿余代族姓,欣此日馨香根本,典型维新。
——彭笏臣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为湖南省桂阳县青兰乡彭氏宗祠联

李纲罢相,累及外家,忆先世辟地西江,六七族椒衍瓜绵,若汪若黄,祸我翻成福我;
至正肇修,迄兹民国,仰前徽发迹南宋,十二次梨灾枣火,即彭即蔡,宗同不必姓同。
——蔡飞陆撰彭姓宗祠通用联(32+32=64字)
    此联为江西省奉新县彭氏宗祠联。

============================================================

附录:【彭姓典故、趣事】

〖彭德怀出任首任志愿军司令的台前幕后〗
    1950年夏,朝鲜内战局势因美国的出兵干预而趋于复杂化。战火开始向中国边界蔓延。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兄弟国家的危难,挺身而出,不畏强敌,毅然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人民解放军众多璀璨耀眼的战将中,谁能够承担起赴朝抗美这一重任呢?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进行了精心挑选、全面思量。

    毛泽东点了粟裕的将
    在朝鲜内战爆发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冷静地分析了朝鲜战局,认为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战争,有攻击中国东北的可能,中国人民不能不有所防范、预作必要的准备。
    7月7日和10日,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我国国防问题,组成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中国东北边防,并准备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的任务,同时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后来毛泽东又派陈毅向粟裕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任务。
    粟裕能征善战,在解放战争中,组织指挥了一系列彪炳青史的大仗,经略中原,驰骋华东,运筹大兵团作战得心应手,一个战役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地消灭敌人,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毛泽东点了粟裕的将。
    可这时,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但仍在坚持工作。当年指挥水南战役时,他被敌人一发炮弹击倒,虽然经抢救脱险,但有3块弹片一直留在他的头颅内,此后常常头痛头晕难忍。当得知毛主席亲自点将,他深感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义不容辞,立即着手进行担负抗美援朝作战任务的准备,要华东军区司令部选配指挥部的参谋、通信班子,要华东空军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并向中央军委建议增调三野9兵团参战。
    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头疼眼晕得非常厉害,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只能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线上。他不得不向毛主席报告病情。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他专门到青岛疗养。半个月后,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心急如焚,特地托到青岛的罗瑞卿带信给毛主席,再次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
    毛泽东看到粟裕的信,立即复信:“粟裕同志: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问好!”后来,中央经与苏联协商,安排粟裕到莫斯科继续治疗。可是,他在那里治疗数月后,仍没有完全解除头疼的痛苦。
    由于身体原因,粟裕最终也没能到东北边防军的领导岗位上赴任。7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归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指挥。8月26日,周恩来在北京主持召开的东北边防军准备会议上,说明了等正式开战时再派出高一级的指挥员。

    林彪委婉拒绝率兵出征
    10月1日夜,北京国庆一周年的焰火还没燃尽,天安门前欢乐的人群还未散去,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已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讨论出兵朝鲜问题,一直到天亮。就在当夜,麦克阿瑟命令南朝鲜军队首先越过了“三八线”向北进攻。
    10月2日凌晨2时,毛泽东电召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来京面商朝鲜局势,并下令东北边防军随时待命出动。下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颐年堂开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高岗及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等人到会。会前,毛泽东已经和政治局常委们探讨了挂帅人选问题。毛说,原拟选粟裕,但粟裕因病正在青岛休养。考虑到第13兵团是四野的老部队,朝鲜又毗邻东北,而且一旦出兵援朝就可能不仅是一个东北边防军的问题了,各个野战军都会有部队参战,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挂帅者。林彪曾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四野转战大江南北,因此林彪成为人选之一。
    但林彪以自己身体不好,委婉拒绝了。毛泽东想到林彪身体虚弱多病也是实情,“出兵援朝万分火急,既然林彪为难,我的意见还是请彭老总出马”。毛泽东向大家征询意见。朱德首先表示同意。中央书记处遂决定改派彭德怀来挂帅。

    这担子还得彭德怀来挑
    10月4日近午时分,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正在办公室里审阅开发和建设大西北的计划,准备赴京向中央汇报。这时,中央派来的两名干部进去请他立即乘飞机去北京开会,一刻也不能耽误,还要严格保密。彭德怀来不及向部属交代一下工作就匆匆上了飞机。他没有料到此去北京会使他到朝鲜去指挥一场恶仗。
    下午4时左右,彭德怀到达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厅。这时,他才知道开会是要讨论出兵援朝的问题。这次会上,彭德怀没有发言。晚上,彭德怀回到住处,辗转难眠,耳边老是回响着毛泽东说的那几句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
    第二天上午,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约请彭德怀到中南海。毛泽东是想听听彭德怀的意见。彭德怀表示赞成出兵援朝的决策。毛泽东又问:“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彭德怀问:“中央不是已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毛泽东谈了林彪的情况后说:“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彭德怀沉默片刻,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毛泽东略带感慨地讲:“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北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
    在下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是否出兵援朝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彭德怀说了自己的看法: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会议最后取得一致意见:“中国人民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同时决定参战部队由彭德怀挂帅!
    散会后,在中南海畔,有人走过来拍了拍彭德怀的肩膀说:“还不服老哟!”彭德怀仰天长笑,说:“我到死也不服老……”14天之后,彭德怀率军入朝,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新征程。(摘自《中国国防报》作者:郭芳)

-----------------------------------------------------------------

〖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彭德怀〗
    编者按:如果说1959年庐山会议前有什么事件严重影响了彭德怀的命运的话,那就是1935年在贵州四渡赤水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在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冲突中,似乎是毛泽东最难接受的一次。这就是所谓彭德怀在四渡赤水战役期间,支持林彪写信反对毛泽东指挥红军的问题。

    四渡赤水怨言迭起
    1935年5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国民党数十万“追剿”部队全部被甩在金沙江以南,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之战,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运动战战略思想。毛泽东自己也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挽救了红军,然而面临的局势十分严重:一方面军未能同贺龙和肖克率领的部队会合,未能建立新的苏区;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不知道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瞿秋白已于一个多月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中共中央派潘汉年到上海找地下组织联系,但上海的党组织已被蒋介石的特务组织破坏……红军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中断了,红军下一步向何处去?

    林彪写信要毛泽东交权
    此时,身为第一军团长的林彪抱怨说,毛泽东迫使部队走了冤枉路。林彪认为,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这是在敌人面前逃跑,使部队精力消耗殆尽,毛泽东这样指挥不会成功。
    林彪的言论立即遭到第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的反对,他对林彪说:“我们是在敌人的口袋里,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出其不意地迂回行动,怎么可能突围?毛泽东指挥没错!”但是林彪没有听,私下里给中央军委写了一封信,信中建议:毛泽东、朱德同志随军主持大计,把战场上的指挥权交给彭德怀指挥,即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
    这封信写好后,林彪曾让聂荣臻签字,聂拒绝了,说:“革命到这样紧急关头,你不让毛主席领导,谁来领导?你刚参加遵义会议,你现在又来反对遵义会议。你这个态度是不对的……现在,你让我在你的信上签字,我不仅不签,我还反对你签字上送。”
    为了统一纠正上述有关战略战术等方面的思想,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会理城郊的铁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怒责彭德怀
    当时,彭德怀正在指挥红三军团攻打会理城,接到通知,要他去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林彪提出的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随军主持大计,由彭德怀任前敌指挥的错误。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指出:党内对失去中央苏区而缺乏胜利信心和存在怀疑不满情绪,是右倾思想的反映;改变中央军事领导的意见,是违背遵义会议精神的。周恩来、朱德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
    毛泽东接着又说:要是现在有人反对穿插、迂回的作战方针,多跑了一些路,有意见发牢骚,甚至给中央写信,要求改换领导,这是动摇的表现,是右倾机会主义行为。这段话无疑是指林彪的那封信,因为会上大家都传看了那封信。毛泽东批评了林彪的信,指出这是对失去中央苏区不满的右倾思想的反映,强调部队绕道前进是必要的。
    彭德怀当时没怎么在意,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打会理城上,连攻几天不克,打不到土豪,筹不到粮食,战士们只能用野菜充饥,伤员无处安置,十分着急。临近中午还没有吃早饭,他仅就军事行动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说:“我军采取穿插、迂回战术,从贵阳城之西北绕至城东,然后又从南向西进,摆脱了敌军四面包围形势,把所有的敌军抛在我军后面,又胜利地渡过金沙江,进入了会理地区,这是个很大的胜利……”彭德怀的发言突然被毛泽东打断,毛泽东大声说:“彭德怀同志你对失去中央苏区不满,在困难中动摇,这是右倾;林彪写的信是你鼓动起来的。”
    彭德怀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后,感到莫名其妙,他对毛泽东的批评百思不得其解。
    林彪坐在一旁,低着头,沉着脸。毛泽东的话音刚落,林彪赶紧抬起头说:“我给中央写信,没有什么想法,主要因为老跑路,心里烦闷……”没有等林彪把话讲完,毛泽东就接过话说:“你是个娃娃,懂得什么!在这个时候直接跟敌人硬干不行,绕点圈子,多走点路,这是必要的。”从当时毛泽东的讲话中看,毛泽东对林彪并不介意,因为在毛泽东看来林彪还“是个娃娃,懂得什么”!毛泽东在话语间无疑怀疑彭德怀是敦促林彪写信的后台。毛泽东把根子找到了彭德怀身上。因此,毛泽东指责林彪的信是彭德怀“鼓动”起来的。

    彭毛误会二十四年
    对于毛泽东的批评,彭德怀觉得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但考虑大敌当前,应以团结为重,不宜计较个人的得失,特别是维护中央领导的威信尤其重要。因此,会上彭德怀批评了林彪的看法,指出:“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领导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是提出我,就更不适当。”同时彭德怀在会上也作了自我批评:因鲁班厂和习水两战未打好,有些烦闷,烦闷就是右倾。他完全拥护毛泽东的决定:蒋介石已截断了红军的退路,红军唯一的出路就是穿过彝族山区,向北突围,渡过大渡河。这样做虽然风险很大,但必须采取这种行动。
    此时,敌军已逼近金沙江,彭德怀没等开完会就去指挥打仗了。对于与林彪写信的关系,他没有也没来得及去申明和争辩。他说:“当时听了有些难过,但大敌当前,追敌逼近金沙江了,心想人的误会总是有的,以为林彪的信是出于好意想把事情办好吧;我没有同林彪谈过话,而同刘少奇谈话内容是完全正当的,我就没有申明,等他们将来自己去申明。我采取了日久自然明的态度。”(《彭德怀自述》)不过最后彭德怀声明:“林彪给中央写信,事先我不知道,更不是我鼓动他写的。” 但这次会议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影响了毛泽东与彭德怀、毛泽东与张闻天以及一些同志之间的误解长达数十年。
    对于这次会议上对彭德怀的错误批评,彭德怀并没有在意。此后24年中,毛泽东4次提到过此事,“在这24年中,毛主席大概讲过四次,我没有向主席去申明此事,也没有同其他任何同志谈过此事”。(《彭德怀自述》)彭德怀认为反正与自己无关,本着“日久自然明”的态度。但他没有想到,从会理会议到庐山会议整整24年,毛泽东却先后4次提到过这件事,由此可见,毛泽东在这件事上对彭德怀的误解是很深的。

    庐山会议彭德怀澄冤
    1959年8月1日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在中央常委会上作了长篇发言,批评彭德怀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说彭德怀“不是马克思主义”,是马赫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在算彭德怀的历史旧账时又提到了会理会议的问题,即林彪写信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离开军事指挥岗位,由彭德怀来指挥红军作战一事,用以说明彭德怀闹独立性,反对他,从历史上彭德怀与他不合作。可见他对此事始终没有忘怀。
    彭德怀感到不申明不行了,于是他说:“既然主席多次提到过会理的事情,这次把问题搞清楚,不然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林彪同志,请你说话,你写的那封信与我彭德怀有没有关系?”
    林彪最怕提到这个事,本想一言不发,躲过此事,但现在彭德怀让他作证,当事人面对面,所以不得不站出来说:“我当时写信给中央,要毛、朱、周离开军事指挥岗位,由彭德怀指挥作战,事前并没有同彭德怀商量过,与彭德怀无关。”“写信彭不知道。”
    彭德怀释然了,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总算澄清了20多年的一个误会。林彪愈加感到不自然。毛泽东木然地坐在那里,脸上毫无表情。批判会的气氛凉了,淡了。(摘自《世纪风》张树德 文)

-----------------------------------------------------------------

〖彭德怀上毛泽东万言书(原文)〗

主席:
    这次庐山会议是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组有几次插言,在小组会还没有讲完的一些意见,特写给你作参考。但我这个简单人类似张飞,确有其粗,而无其细。因此,是否有参考价值请斟酌。不妥之处,烦请指示。
    甲、1958年大跃进的成绩是肯定无疑的。
    根据国家计委几个核实后的指标来看,1958年较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4%,其中工业增长了66.1%,农副业增长了25%(粮棉增产30%是肯定的),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了43.5%。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各国从未有过的。 突破了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成规,特别是象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设备落后,通过大跃进,基本上证实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阵营也将长期的起积极作用。
    1958年的基本建设,现在看来有些项目是过急过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资金,推迟了一部分必成项目,这是一个缺点。基本原因是缺乏经验,对这点体会不深,认识过迟。因此,1959年就不仅没有把步伐放慢一点,加以适当控制,而且继续大跃进,这就使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增加了新的暂时困难。但这些建设,终究是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在今后一两年内或者稍许长一点时间,就会逐步收到效益的。现在还有一些缺门和薄弱环节,致使生产不能成套,有些物资缺乏十分必要的储备,使发生了失调现象和出现新的不平衡就难以及时调整,这就是当前困难的所在。因此,在安排明年度(1960年)计划时,更应当放在实事求是和稳妥可*的基础上,加以认真考虑。
    对1958年和1959年上半年有些基本建设项目实在无法完成的,也必须下最大决心暂时停止,在这方面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否则严重失调现象将要延长,某些方面的被动局面难以摆脱,将妨碍今后4年赶英和超英的跃进速度。国家计委虽有安排,但因各种原因难予决断。
    1958年农村公社化,是具有伟大意义的,这不仅使我国农民将彻底摆脱穷困,而且是加速建成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途径。虽然在所有制问题上,曾有一段混乱,具体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缺点错误,这当然是严重的现象。但是经过武昌、郑州、上海等一系列会议,基本已经得到纠正,混乱情况基本上已经过去,已经逐步的走上按劳分配的正常轨道。
    在1958年大跃进中,解决了失业问题,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经济落后的国度里,能够迅速得到解决,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在全民炼钢铁中,多办了一些小土高炉,浪费了一些资源(物力、财力)和人力,当然是一笔较大损失。但是得到对全国地质作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初步普查,培养了不少技术人员,广大干部在这一运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虽然付出了一笔学费(贴补20余亿)。即在这一方面也是有失有得的。仅从上述几点来看,成绩确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认真地加以分析,是必要的有益的。
    乙、如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这次会议,到会同志都正在探讨去年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通过这次讨论,将会使我们党的工作得到极大好处,变某些方面的被动为主动,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经济法则,使经常存在着的不平衡现象,得到及时调整,正确的认识“积极平衡”的意义。
    据我看,1958年大跃进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有一些是难以避免的。如同我们党30多年来领导历次革命运动一样,在伟大成绩中总是有缺点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现时我们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就其性质看,这种情况的发展已影响到工农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和农民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具有政治性的。是关系到我们今后动员广大群众继续实现跃进的关键所在。
    过去一个时期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因素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不熟悉,没有完整的经验。对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体会不深,对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没有贯彻到各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去。我们在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时,总还没有像处理炮击金门、平定西藏叛乱等政治问题那样得心应手。
    另方面,客观形势是我国一穷(还有一部分人吃不饱饭,去年棉布平均每人还只18尺,可缝一套单衣和两条裤叉)二白的落后状态,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其次是国际形势的有利趋势。这些也是促使我们大跃进的重要因素。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适应广大人民要求,加速我们的建设工作,尽快改变我们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局面,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过去一个时期,在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主要是:
    1、浮夸风气较普遍地滋长起来。去年北戴河会议时,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造成了一种假象。大家都感到粮食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就可以腾出手来大搞工业了。在对发展钢铁的认识上,有严重的片面性,没有认真地研究炼钢、轧钢和碎石设备,煤炭、矿石、炼焦设备,坑木来源,运输能力,劳动力增加,购买力扩大,市场商品如何安排等等。总之,是没有必要的平衡计划。这些也同样是犯了不够实事求是的毛玻这恐怕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起因。浮夸风气,吹遍各地区各部门,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迹也见之于报刊,确使党的威信蒙受重大损失。当时从各方面的报告材料看,共产主义大有很快到来之势,使不少同志的脑子发起热来。在粮棉高产、钢铁加番的浪潮中,铺张浪费就随着发展起来,秋收粗糙,不计成本,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严重的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容易得到真实情况,直到武昌会议和今年一月省市委书记会议时,仍然没有全部弄清形势真象。产生这种浮夸风气,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值得很好的研究。这也与我们有些工作只有任务指标,而缺乏具体措施是有关系的。虽然主席在去年就已经提示全党要把冲天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看来是没有为多数领导同志所领会,我也是不例外的。
    2、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徉,为大跃进的成绩和群众运动的热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倾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总想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抢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了。 在思想方法上,往往把战略性的布局和具体措施,长远性的方针和当前步骤、全体与局部、大集体与小集体等关系混淆起来。如主席提出的“少种、高产、多收”、“15年赶上英国”等号召,都是属于战略性、长远性的方针,我们则缺乏研究,不注意研究当前具体情况,把工作安排在积极而又是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有些指标逐级提高,层层加码,把本来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达到的要求,变成一年或者几个月就要做到的指标。因此就脱离了实际,得不到群众的支
持。诸如过早否定等价交换法则,过早提出吃饭不要钱,某些地区认为粮食丰产了,一度取消统销政策,提倡放开肚皮吃,以及某些技术不经鉴定就冒然推广,有些经济法则和科学规律轻易被否定等,都是一种左的倾向。在这些同志看来,只要提出政治挂帅,就可以代替一切,忘记了政治挂帅是提高劳动自觉、保证产品数量质量的提高,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加速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更不能代替经济工作中的具体措施。政治挂帅与经济工作中的确切有效措施,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重偏废。纠正这些左的现象,一般要比反掉右倾保守思想还要困难些,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去年下半年,似乎出现了一种空气,注意了反右倾保守思想,而忽略了主观主义左的方面。经过去年冬郑州会议以后一系列措施,一些左的现象基本上纠正过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个胜利既教育了全党同志,又没有损伤同志们的积极性。 现在对国内形势已基本上弄清楚了,特别是经过最近几次会议,党内大多数同志的认识已基本一致。目前的任务,就是全党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工作。
    我觉得,系统地总结一下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作中的成绩和教训,进一步教育全党同志,甚有益处。其目的是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的不去追究个人责任。反之,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事业的。属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等问题的不熟悉方面,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实践和探讨,有些问题是可以弄清楚的。有些问题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也是可以学会的。属于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已经有了这次深刻教训,使我们较易觉醒和体会了。但要彻底克服,还是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正如主席在这次会议中所指示的:“成绩伟大,问题很多,经验丰富,前途光明。”主动在我,全党团结起来艰苦奋斗,继续跃进的条件是存在的。今年明年和今后4年计划必将胜利完成,15年赶上英国的奋斗目标,在今后4年内可以基本实现,某些重要产品也肯定可以超过英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绩和光明的前途。

    顺致 敬礼!
                                       彭德怀  1959年7月14日
    (原载《彭德怀自述》)

-----------------------------------------------------------------

〖胡耀邦为彭德怀元帅平反的艰难历程〗
    在陈云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平反的历史事件中,最为艰难的是“天安门事件”和彭德怀问题。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的背后,涉及了更为重大的历史问题。
    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经历了千辛万苦,因为“天安门事件”直接涉及到为邓小平彻底平反,涉及到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彻底平反。
    为彭德怀平反,也经历了千辛万苦,因为为彭德怀平反,也就是要否定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更重要的是,直接涉及了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从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揭开序幕的。姚文元批海瑞,矛头直指彭德怀!
    毛泽东曾就《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说了一段“名言”:《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所以,一旦为彭德怀平反,也就意味着“文革”的“开场锣鼓”是完全错误的,也就意味着“文革”必须彻底否定。
    正因为这样,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在陈云呼吁为彭德怀平反之后,依然阻力重重。
    令人震惊的是,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红旗》杂志编辑部居然还约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位成员写了一篇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的文章,题为《篡党夺权的一个大阴谋》。
    这篇文章不仅批判彭德怀,而且还特别“针对现实”,引用了毛泽东的话: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
    在作者向《红旗》杂志交稿时,正是陈云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后的第12天!这篇文章呼吁“特别要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不言而喻,是冲着邓小平来的,是冲着陈云来的,是冲着胡耀邦来的。
    胡耀邦面对“两个凡是”派们,曾引用了毛泽东在1965年对彭德怀的三句话,加以反驳。
    那是彭德怀在1965年即将去四川担任“三线”副总指挥时,毛泽东约见彭德怀时,曾对他说了这么三句话:“你要向前看。你的问题由历史做结论吧。也许真理是在你这一边。”
    胡耀邦说,这三句话是彭德怀夫人浦安修回忆的,是彭德怀生前对浦安修讲的。我相信毛泽东同志当时是这样讲的,他老人家在经过一个时期后总要回过头来想一些问题。
    胡耀邦借毛泽东此言,说道:“现在,是该由历史给彭德怀同志做结论了——历史已经证明,真理在彭德怀同志这一边!”
    后来,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1978年12月28日,胡耀邦在中共中央党校谈及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时,这么说起为彭德怀平反的曲折经过:这次中央会议解决了一大批遗留问题,共有十几个。比如解决了彭老总问题,陶铸同志问题。
    我们不搞什么繁琐哲学。开会的时候,许多同志向我建议,说你那个组织部,彭老总要平反,开一个追悼会吧。我说,好,请你们写一个悼词。他们愿意写,七八天把悼词写出来了。写的当中不敢提高,改来改去评价都比较低。
    怎么办?后来说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才写上彭老总是红三军团的创立者。
    把稿子送到小平同志那里,小平同志说,思想还要解放。他说我来改,作了“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样公正的评价。
    彭德怀悼词的起草者,便是当时担任《解放军报》副社长的姚远方。姚远方说,他参加起草过许多军内领导人的悼词,改来改去改得最多的,便是彭德怀的悼词。
    正因为姚远方这“军内一枝笔”,起草了军内许多重要文件,所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在陈云提出要为彭德怀平反之后,起草彭德怀悼词的任务就落在他头上。
    姚远方说,彭德怀的悼词很难写,因为一开始就有人提出,应该把彭德怀的“缺点”写进悼词!因为这些人总觉得毛泽东当年批判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是对的,批判《海瑞罢官》是对的,所以应该在悼词中写写彭德怀的“缺点”才行。
    这使姚远方感到很为难。姚远方说,他写过那么多悼词,从来没听说要在悼词中写“缺点”的!姚远方拒绝了在彭德怀的悼词中写“缺点”。
    接着,遇到的麻烦是关于彭德怀的评价。当时有人总以为不能给彭德怀以很高的评价。其实,这也反映出这些人不甘为彭德怀平反的心理。
    关于彭德怀的评价,改来改去,就如胡耀邦所说的那样。最后还是邓小平亲自出马,作了“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样公正的评价。(节选自叶永烈著《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11-29 17:37:35 |只看该作者
彭姓来源

    一、 源于姬姓,出自颛顶帝的后裔,其始祖为彭祖。
    彭姓的始祖,据现有史料可以追溯至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轩辕黄帝。
    先秦典籍《国语·晋说》说:“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后《史记·五帝本纪》、《通鉴外纪》、《轩辕黄帝传》等书均据此进而指出,黄帝乃少典之子。但对黄帝的出生地都有着不同说法。晋皇甫谧认为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按张守节《史记·五帝本帝》正义:“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在……曲阜县东北六里。”据此,则黄帝生于山东曲阜。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据此,今甘肃天水为黄帝的出生地。今人柏明、李颖科在其《黄帝与黄帝陵》一书中则认为:“黄帝出生于陕西境内的黄土高原,确切地说,就是今陕北高原的黄陵县内。”
    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名轩辕,姓公孙,号有熊氏。据说他活了110多岁,娶有四妻,生有25个儿子。Z5个儿子中得姓者14人,即:祈、酉、滕、(草-早+咸)、任、荀、厘、结、儇、依及二纪,其余11个儿子均姓姬。
    颛顼帝有曾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管用火的官)。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女贵)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名篯,字铿,后被封在大彭(今江苏省徐州),商时为诸侯国,故又称彭铿。据说他一生活了八百多岁,经历了夏、商两代,所以又称他为彭祖。其子孙按照当时“以国命氏”的习惯,称彭氏。彭祖是彭姓的受姓始祖,是为江苏彭氏。

    二、 少数民族彭氏。
    东汉时,羌人因反抗而失败被迁入天水、陇西、扶风三郡(均在今甘肃南),后又迁至三辅(今陕省西渭水流域一带)、汉阳(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安定(今甘肃省镇原一带)和北地(今宁夏自治区吴忠西南)、上郡(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一带)、西河(今内蒙古自治区离石)等地。这支羌人被称为“东羌”。留居河湟一带的被称为“西羌”。《晋书》中说:“西羌(今属甘肃省)、南蛮(今属湖北省一带)皆有彭氏。”又说“望出安定(今属甘肃省)胡、永胡有彭氏”。这里所说的彭氏,显然是当时氐人与羌人中改汉姓而姓彭者。张澍在其《姓氏五书·姓名寻源》中说:“安定胡水,胡有彭氏,彭荡仲是也。”

-------------------------------------------------------

彭姓迁徙史

    彭姓族氏的早期和中期,主要是以北方的甘肃东部及河南南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为其繁衍与发展地区。至后期逐渐向全国一些地区迁徙,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全国革命和建设形势的发展,彭姓族人已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地域。
    最早的居住地是今江苏徐州,古称之为“大彭氏国”。“大彭氏国”被灭后,其子孙有迁至今河南、湖北一带者,也就是古代楚国境内。春秋时期这段时间,由于资料缺乏,彭氏支族迁徙情况难以叙述。据现有资料,大约到了秦代,彭氏族人中有一支从中原地区向西北地区迁徙,有迁至陇西者。
    之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于战乱,随着王朝的胜负、更替与官职的任用、派遣等原因,陇西彭氏有大举南迁、逐步进入陕西、四川、福建、广东、江西等省地者。在这些彭姓中,迁至江西者至唐时极为昌盛。到了宋代,迁至江西之彭氏族人中,因官职调遣而又迁至福建、广东、湖南者亦多兴旺发达。特别是迁至湖南的彭氏族人,从五代至明清时期都是当地一大望族。自清代开始,闽、粤彭氏有部分迁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迁至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

-------------------------------------------------------

彭姓家谱文献目录

    湖南省
    湖南·彭氏沙子坝房支谱不分卷 现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湖南·彭氏重修族谱510卷 现藏地:河北大学
    湖南·长沙青山彭氏会宗谱不分卷 现藏地:北京图书馆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青山彭氏增修徵信谱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彭氏续谱五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彭氏六修族谱十一卷首二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浏阳·浏南沙溪河口彭氏支谱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宁乡·宁邑彭氏族谱六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宁乡·约溪彭氏三修族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醴陵·福亭彭氏三修族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潭·湾头彭氏四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现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书馆 河北大学
    湖南湘潭·严溪彭氏三房 修谱十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潭·上湘北门彭氏支谱四卷首卷 现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花园彭氏四修族谱三十七首一卷 现藏地:河北大学
    湖南湘潭·湾埠塘彭氏五修族谱二十 现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彭氏六修族谱十六卷 现藏地:河北大学湖南湘潭·中湖彭氏六修族谱十六卷
    现藏地:北京图书馆 湖南湘乡·彭氏族谱四卷首一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大冲彭氏族谱七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上湘彭氏续修族谱十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壮门彭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福停彭氏横州涧房墨谱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福亭彭氏续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彭氏族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上湘彭氏族谱十三卷首二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白龙彭氏支谱五卷首二卷, 现藏地:中央民族大学
    湖南湘乡·上扶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彭氏族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燕堂彭氏续修族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华秀彭氏续修族谱十五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乡·松江彭氏族谱十二卷首三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又一部有卷首)
    湖南常德·彭氏族谱六卷首三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衡山·彭氏三修族谱十七卷 现藏地:南开大学
    湖南衡山·彭氏七修族谱十三卷末一卷 现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湖南常宁·彭氏家乘十六卷首四卷 现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湖南岳阳·彭氏宗谱四集首一卷 现藏地:吉林大学
    湖南湘阴·团螺山彭氏续修族谱八卷卷末一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平江彭氏族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江永·彭氏族谱一卷 现藏地:湖南江永县档案馆
    湖南江永·彭氏族谱六卷 现藏地:湖南江永县档案馆
    湖南江永·彭氏家谱三卷 现藏地:湖南江永县档案馆
    湖南江华·彭氏四修族谱十三卷 现藏地:湖南江华县档案馆
    湖南邵阳·大冲彭氏续修族谱十五卷 现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湖南汉寿·彭氏合修族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汉寿·龙阳彭氏六修族谱口口卷 (民国)彭成泽纂1947年怀德堂活字体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北省
    湖北·武昌葛仙镇彭氏宗谱二卷首六卷 现藏地:美国
    湖北·武昌葛店彭氏宗谱六卷首二卷 现藏地:武汉图书馆
    湖北·新州彭氏宗谱四卷鸟本窑村 现藏地:湖北新州县徐古镇
    湖北新州·彭氏宗谱不分卷 现藏地:湖北新州县前进乡杨岗村
    湖北新州·彭氏宗谱七卷 现藏地:湖北新州县徐古村张湾镇
    湖北新州·彭氏宗谱三卷 现藏地:湖北新州县和平乡富阉村
    湖北黄岗·彭氏宗谱三十七卷首七首 现藏地:武汉图书馆
    湖北江陵·彭氏族谱四卷首一卷 现藏地:湖北江陵县档案馆
    湖北沔阳·彭氏宗谱二卷 现藏地:日本 美国
    湖北沔阳·彭氏宗谱十卷 现藏地:武汉图书馆

    四川省
    四川双流·自犍迁双彭氏族谱四卷 现藏地:四川图书馆
    四川双流·彭氏族谱二卷 现藏地:四川图书馆
    四川·蒲江彭氏族谱不分卷 现藏地:四川蒲江县天华乡
    四川遂宁·西蜀潼郡遂两邑彭氏增修族谱不分卷 现藏地:四川遂宁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四川简阳·彭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现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四川简阳·简州彭氏族谱不分卷 现藏地:四川图书馆(存一册)
    四川隆昌·彭氏族谱(六卷)现藏地:四川图书馆(存一卷)
    四川仁寿·彭氏宗谱(十五卷)现藏地:四川图书馆
    四川仪陇·彭氏宗谱一卷 现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四川宣汉·彭氏宗谱五卷 现藏地:四川宣汉县档案馆
    四川·绵竹彭氏宗谱三卷 现藏地:北京图书馆

    江苏省
    江苏丹阳·云阳东门基庄彭氏重修族谱四卷 现藏地:日本 美国
    江苏丹阳·云阳东门基庄彭氏重修族谱六卷 现藏地:日本 美国
    江苏丹阳·云阳大泊重修族谱四卷 现藏地:日本 美国
    江苏·溧阳南门彭氏宗谱十四卷 现藏地:美国
    江苏·溧阳南门彭氏宗谱四十六卷 现藏地:日本 美国
    江苏·吴县彭氏宗谱四卷 现藏地:北京图书馆 南开大学 日本 美国
    江苏·吴县彭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现藏地:南开大学 江苏苏州市博物馆 日本 美国
    江苏·吴县彭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现藏地:北京图书馆 人民大学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 辽宁图书馆 江苏苏州图书馆 苏州大学 江苏苏州博物馆 云南大学 日本 美国
    江苏吴县·彭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 现藏地:南京博物馆

    江西省
    江西·南昌彭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现藏地:日本 美国
    江西·萍乡古学前彭氏续修族谱 不分卷 现藏地:江西图书馆
    江西·萍乡古学前彭氏三修族谱不分卷 现藏地:江西图书馆
    江西·萍乡竹溪彭氏四甲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现藏地:江西图书馆
    江西萍乡·萍城彭徵君祠宗谱口口卷 现藏地:江西图书馆(残存卷三)
    江西萍乡·萍城彭徵君祠鹃册 四卷首一卷 现藏地:江西图书馆
    江西·奉新彭蔡十三修族谱 不分卷 现藏地:江西图书馆
    江西·奉新彭蔡族谱 不分卷 现藏地:江西图书馆

    广东省
    广东英德·鹤堂彭氏续修族谱二十四卷 现藏地:吉林大学
    广东连山·彭氏宗谱六卷 现藏地:广东连山县太保区莲塘村
    广东·重订潮州彭氏宗谱三卷 现藏地:南京大学
    广东揭阳·江西庐陵山口彭氏族谱不分卷 现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广东中山·象南彭氏族谱十卷 现藏地:美国
    广东东莞县彭塘石背岭彭氏族谱不分卷 现藏地:美国
    广东陆丰·彭氏族谱不分卷 现藏地:台湾
    广东陆丰·彭氏族谱不分卷 现藏地:台湾

    浙江省
    浙江常山·怀玉彭氏宗谱二卷 现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坑村
    浙江常山·彭氏宗谱二卷 现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坑村
    浙江江·三门亭旁彭氏宗谱二卷 现藏地:浙江三门县彭赖乡彭家村
    浙江江云和·彭氏家谱口口卷 现藏地:浙江云和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安徽省
    安徽·彭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现藏地:北京图书馆
    安徽·彭氏宗谱十一卷 现藏地:安徽石台县贡溪乡塘湾村
    安徽桐城·彭氏世谱四十二卷末一卷 现藏地:人民大学
    安徽·潜山述信堂彭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现藏地:安徽安庆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桂林·彭氏四修宗谱不分卷 现藏地:吉林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新界·宝安县粉岭彭氏族谱节录卷 现藏地:美国
    香港新界·宝安县粉岭彭氏续谱不分卷 现藏地:美国
    香港新界·粉岭彭氏续谱不分卷 现藏地:美国

    彭氏宗谱九卷 现藏地:上海图书馆
    彭氏宗谱 现藏地:北京图书馆
    彭氏族谱八卷 现藏地:北京大学
    彭氏族谱 现藏地:北京图书馆
    淮阳彭氏宗谱二卷 现藏地:浙江常山县青石乡飞碓村马面排

-------------------------------------------------------

彭姓字辈

    清顺治七年(1650年)彭而述修、 1919年彭有康总修的《彭氏七修族谱》中记载,湖南衡山彭姓保公房辈分字行是:
    祖宗培植厚,兰树立庭芳,立德通经学,诗书绪以长。
    本房辈分字行是:
    光承选缔泽,代有士名扬,忠孝维国政,相传继永昌。
    濠头房是:
    智勇仁为达,福从大德生,前卿共自远,继善必其诚。
    贺家仲房是:
    友子大曰鼓,芳应均思成,世启家庐远,名扬祖宗荣。

    湘潭中路铺房是:
    友子大曰鼓,芸应均思成,世应家庐远,名扬祖宗荣。
    杨子坪房是:
    江右贻谋远,秋堂继起兴,后来宜萃芳,各位振而升。
    林子冲房是:
    盛世明良会,忠臣起若云,衡湘金玉秀,积庆肇元勋。

    清光绪七年(1884年)彭杰圭纂修的《彭氏四修族谱》中记载,湖南湘潭彭氏行为:
    思祖惟文太,宗兴伍百年,念征有杰士,述信继商贤。
    续修辈分字行是:
    安福源流远,中湘世泽绵,诗书昌令绪,孝友绍家传。

    清乾隆十八年(1679年)彭城述修、宣统三年(1911年)彭钟模总纂的《彭氏宗谱》记载,四川简阳彭姓乾隆十八年连续辈分派语10字:
    钟国家良彦,育君亲手臣。
    同治二年(1863年)续修50字:
    元善成正远,大德定光乾,朝廷尚进举,荣华富贵先,有为增学宪,
    其才在尔全,志士兴万美,怀道安邦权,天开文远日,宗功永久传。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3#
发表于 2008-11-29 17:37:55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彭姓开国将帅生平简介】

    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16年进入湖南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1923年毕业,任湘军连长。1926年任营长,不久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冬任代理团长。1928年1月任团长。同年4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毅然选择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与滕代远、黄公略率部发动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任军长。11月率领红五军主力赴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在井冈山坚持斗争。1930年6月任红三军团总指挥。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参与指挥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在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屡建功勋。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0月率部参加长征。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同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先后任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指挥了东征和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协助朱德指挥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在华北组织发动百团大战,使日本侵略军受到沉重打击。1942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1943年9月回延安,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华北敌后抗战。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后编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放弃延安后,指挥3万部队在陕北与敌23万人周旋作战,连战皆捷,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在战略决战阶段,率部解放了西北五省。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经过著名的五次战役,粉碎了美军对朝鲜北部的进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2年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期间,因为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为民请愿,而受到错误的批判,被打成“彭、张、黄、周反党集团”的骨干成员,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5年重新工作,被任命为“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残酷迫害,多次被游斗。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他是一代名将,毛泽东曾为之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绍辉上将
    彭绍辉(1906-1978),湖南省湘潭县人。1926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三团分队长,红军随营学校大队长,红五军长第一师一团团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副官处处长、师参谋长,红军学校第二队队长,红五军第一师师长,兴国模范师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30军参谋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团长,358旅旅长,独立第二旅旅长,晋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第七分校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七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参谋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战术研究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4月25日逝世,终年72岁。

    彭林中将
    彭林(1914-2002),原名彭栋才。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兵工厂政治委员,湘赣省工会委员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湘赣军区总医院政治委员、卫生部政治委员、保卫局局长,红6军团第17师50团政治委员,51团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局长,第17、16师副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第6军模范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上海军委分会三科科长,浙江吴兴县抗日游击队参谋,中共浙西特委委员,新四军金肖支队大队长、支队参谋长、支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纵队二旅政治委员,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32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公安部队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旅顺基地政治委员,海军航空兵部政治委员,海军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7月24日因病在山东省青岛市逝世,享年88岁。

    彭明治中将
    彭明治(1905-1993),湖南省常宁县人。1924年入黄埔军士教导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排长。参加了南昌起义。三河坝战斗负伤后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直属队排长、连长、教导队队长,第19团、20团副团长,第26团代理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参谋长、代团长,红一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685团参谋长、团长,苏鲁豫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3师7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7旅旅长,第四野战军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河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5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彭嘉庆中将
    彭嘉庆(1909-1993),江西省吉安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9师25团班长、排长,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兴国教导第二团政治委员,红九军团第22师64团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直属队总支部书记,第13师37团营政治教导员,红五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卫生部政治委员,鲁东支队政治委员,苏鲁支队政治委员,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五师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辽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江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后勤学院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8月14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4岁。

    彭飞少将
    彭飞(1914-——),土家族,湖南省永顺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4师政治部统计干事、青年干事。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358旅司令部参谋,1938年入延安抗大第5期学习,后任115师序列的苏鲁豫支队3大队任参谋,苏鲁豫支队后改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新四军3师7旅,任7旅司令部作战科长,海边支队支队长第7旅20团参谋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参谋长。13纵改编为31军时,调到20军59师任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60师师长,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在第二次战役中,9兵团分割包围长津湖之敌,27军实施正面进攻,20军从西侧实施进攻。当时20军有四个师,黄朝天的58师叁面包围了下碣
隅里之敌,戴克林的59师占领了死鹰岭和西兴里,割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敌军的联系,余光茂的89师迫近社仓里,他率60师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了下碣隅里敌军的南逃退路。敌军曾对60师阵地连续发动四次进攻,均被60师击退。美陆战1师1团一个营和一个坦克营,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派遣队1000余人,坦克、汽车百余辆,在50余架飞机掩护下,再次向60师发动进攻,指挥60师进行了顽强抗击,并在击退敌军多次进攻后,对该敌实施了坚决反击,经过激
战,敌军除部分逃窜外,大部被60师歼灭。在第五次战役中,60师向敌纵深勇猛穿插,突入敌纵深25公里,按时抢占了后坪里、五马峙、美山里、旺盛谷地区,歼敌500余人,切断了县里地区韩3师、韩9师南逃退路,与81师全歼韩军5个营3000余人。回国后任20军副军长。1957年入高
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任第31军副军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彭盛少将
    彭盛(1912-1999),江西省万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师班长、副连长、连长,管理科科长、特派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卫生部兵站医院政治委员,1941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供给部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兼直工部长,第19兵团后方办事处政治委员、组织部长。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解放石家庄和解放大西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后方办事处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回国后,任沈阳军区大连第一疗养院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9月8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88岁。

    彭方复少将
    彭方复(1911-2001),湖北省阳新县人。1929年在家乡参加了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总医院看护员、看护排长,红6军第17师49团卫生队队长、师卫生部部长、军团卫生部副部长等职。随部队转战南北,尤其在攻打长沙、高兴土寺和便水战斗中,不怕牺牲,全力抢救伤员,圆满完成了战地救护任务。先后经受住了五次反“围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西安事变等重大政治与军事斗争的严峻考验。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卫生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主任、医务科长,察哈尔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出色地完成了敌后抗战卫生勤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卫生部部长,华北军区20兵团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绥远、石家庄和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卫生部医政处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第13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勤部部长等职。为我军卫生医学事业,为我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2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彭龙飞少将
    彭龙飞(1915-1992),原名彭龙蛟,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新县保卫队排长,湘赣18师53团连指导员,游击队政治委员,红6军团16师47团营政治教导员。在长征中,过雪山受了冻伤,10指被锯掉7个,只剩下两个大拇指和右手食指。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副营长、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后留在晋察冀军区,任县大队政治委员、支队长、区队长,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沈阳市保安第3旅旅长,辽宁独立师师长,第5纵14师师长。14师的前身是冀东的一个独立团和胶东军区的一个团合编而成,亦称通化支队、杨靖宇支队。这支部队坚持过敌后斗争,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在百里穿插攻歼廖耀湘兵团战斗中,命令14师机关干部和八大员去抓俘虏,身边只留了一个警卫员,碰上5个敌人,因操枪不便,被击伤左腿。后来担任第四野战军第42军125师师长,第42军副军长。1952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副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副军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6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77岁。

    彭寿生少将
    彭寿生(1915-1993),江西省信丰县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粤赣军区独立3师师政治部技术书记,红9军团军团部见习参谋,红9军司令部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师部作战参谋,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11支队副参谋长兼大队长,第7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冀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东前线指挥所司令员兼党委书记,唐山警备区司令员,第20兵团第67军201师师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第66军副军长,1957年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6月19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终年78岁。
    附录:新四军“老虎团”的小老虎——彭寿生大校(此彭寿生非彼(开国少将)彭寿生)
    彭寿生(1912.3-2003.10.25),江西省萍乡县人。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寿生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之家,自幼父母双亡,7岁帮人放牛,11岁当学徒。参加革命后,从一个红军战士、基层干部逐步成长为我军一名优秀高级指挥员。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0年剿匪,参加和组织指挥各种战斗、战役数百次,多次负伤,屡立战功。1940年在苏北黄桥决战中被敌人打掉了右臂,成了一名“独臂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军区副参谋长。1965年离职休养。
    彭寿生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加和组织指挥各种战斗、战役数百次,多次负伤,屡立战功。新四军第2支队老2团,当年在江南有“新四军老虎团”之称。后来,曾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段焕竞将军,1995年12月在《岁月悠悠战友情》一文中说:“老二团,当年之所以被苏南父老乡亲誉为‘新四军老虎团’,固然与当时的团长王必成‘王老虎’分不开,但如果没有彭寿生、曾旦生等这样一些英勇战斗的‘小老虎’,同样不能成其为威震敌胆的‘老虎团’和江南指挥部号称的‘模范主力团’。”“彭寿生与闻名的廖政国、吴光明、童炎生等‘独臂将军’相比较,尽管职务低一些,然而就其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来说,则毫不逊色。1965年离职休养后,先后为部队、机关、工厂、学校、学术团体等单位作报告100余场,听众达数十万人。同时他还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用左手写下了60多万字初稿的革命回忆录。1996年精选了近30万字,由江苏文史编辑部编辑出版了一本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教育的好教材——《高山上的火苗》。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至1965年离休时均无晋升)。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0月2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彭显伦少将
    彭显伦(1895-1958),广东省南雄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大革命时期,任中共南雄县第6区委书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政治部组织科员、军需处科长、军医处政治委员,红3军第9师供给处主任,红4军1师2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1军团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供给部政治委员,山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山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5月1日因病在青岛逝世,终年63岁。

    彭胜标少将
    彭胜标(1909-2003),福建省长汀县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汀瑞游击支队副中队长,红12军政治部保卫队政治委员,第101团特务连政治指导员兼连长,中共福建兆征县监察委员会主席、兆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参加了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斗,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周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3团1营政治委员,第3支队5团政治处主任,挺进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7师沿江支队副政治委员,第7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鲁中南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47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35军103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江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3月1日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94岁。

    彭施鲁少将
    彭施鲁(1916-——),原名王鹏华,河南省武陟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军部秘书。
    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4团政治委员,第7军1师政治部主任,抗联第2支队教导大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总校第2团副团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7步兵学校副校长。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学院学校部学院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学校管理部副部长、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司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彭清云少将
    彭清云(1918-1995),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参加儿童团、少先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在农会办的夜校读了一年夜书,10岁学裁缝。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被派往湘赣省委团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在湘赣团省委任巡视员,1932年任宁冈县工会青工部长。1933年入湘赣军分区红军党校学习。1934年在战斗中右臂受伤,任红6军团18师53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6师47团营教导员,1935年任1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在长征中得了伤寒病,战友给了他8块银元,离开了他。彭清云昏了过去,被后面的部队抢救了过来。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9团1营政治教导员。1938年10月,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中将由张家口经广灵到灵丘前线督战,359旅旅长王震令719团和717团9连在广灵伏击。彭清云被任命为突击队长,在战斗中,发现一日军军官在指挥抵抗,彭清云是全团有名的神枪手,他要过一支三八大盖,一枪撂倒了日军军官,日军阵脚大乱,彭清云指挥部队冲了上去,却被敌子弹打穿右肘关节,因伤势严重,不得不截肢。白求恩知道他是击毙日军常冈宽治中将的英雄时,立即为他截肢。手术前要输血,一时又无法化验血型,白求恩毫不迟疑地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就这样,白求恩大夫的鲜血,缓缓地流进彭清云的血管中。失去右臂后,仍然留在战斗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随部队进入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28师14团政治委员,第29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7军140师政治部主任,第160师政治委员,第141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政治委员,率领141师修建南阳里机场,1952年在朝鲜升任47军政治部主任。1954年回国后,1955年入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政治学院系主任、学院政治部主任。1964年任总参谋部叁部副政治委员,后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委员,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是第五届全国代表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7月30日因病在北京北京逝世,终年77岁。

    彭富九少将
    彭富九(1918-——),江西省永新县人。读过几年书,10岁参加儿童团,1928年任区儿童团团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永新县儿童局书记。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无线电报务员,红2军团报务主任,红6军团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前方工作队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副科长、一处副处长、干部科科长、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局副局长、局长,华北军区二局局长,中南军区二局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技术部一局局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代部长、部长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三部部长、第一政治委员。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过去彭富九的履历很少披露,萧克评价他说:“知者不说,不知者无从说。”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彭德清少将
    彭德清(1911-1999),曾用名陈国华,福建省同安县人。1926年参本地加农民协会、农民赤卫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部长,泉州市特委书记,中共晋(江)南(安)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南)靖(平)和(漳)浦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同安县县委书记,闽南工农红军第2支队队长,闽南红军游击队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闽南抗日义勇军独立大队长,新四军军部大队政治教导员,教导总队第2大队政治教导员,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4团政治处主任,苏北指挥部第5团政治委员,第3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7团政治委员兼团长,苏浙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第1师3旅旅长,华东野战军四纵12师师长,渡江先遣纵队第4支队支队长,第三野战军第22军、23军副军长。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枣庄、莱芜、孟良崮和淮海等著名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野战军第27军军长。1950年11月入朝参加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副军长,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五次等重大战役。回国后,1954年调入海军工作,任华东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参加了指挥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他组织指挥了4次海战,还组织了数十次岸炮炮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取得重大胜利。1965年调入交通部,任交通部副部长,1981年任交通部部长,同时担任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香港招商局董事长等职,1983年退居二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十二大主席团成员、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人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旗勋章。1999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主编有《中国航海史》、《中国船谱》、《中华海魂》,著有《回忆同安越狱斗争》、《关于安南永红军游击队末期情况》等。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4#
发表于 2008-11-29 17:38:11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彭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彭钢少将
    彭钢(1938-——),女,原名彭玉兰,是开国元帅彭德怀之侄女,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乌石乡人。1959年8月参加工作,197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纪律检查部部长,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是第八届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彭钢是革命烈士的后代,由于她从小生活在彭德怀元帅的身边,彭老总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性格,深深地感染了她,她在彭老总的言传身教中长大,不知不觉,她的性格中也溶入了彭老总的风范。1985年1月,已经是总后指挥管理自动化研究室工程师的彭钢,被上级领导找去谈话,让她出任总后干部部副部长,热爱自己专业的彭钢,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业务搞行政工作,但作为一名党员,最终服从了组织的决定,彭钢上任后,首先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慢就学,然后雷历风行地干。她的魄力和果断使她很快打开工作局面,1个月后,她被任命为部长。干部部长是实权人物,因此常被那些想通过豌通关系办私事的人所追逐。但彭钢上任后,却很少有人找她。因为,她办事原则有三条:
    一是,不符合原则的事,找我一百遍,我也不会给你办;
    二是符合原则的事,不找我,我也给办;
    三是于办可不办的事,只要在原则范围内,我想法给你办。
    可有人偏偏要闯她的门坎,偷着给她送礼,她叫部里的干事原封不动地把札退回,并告诉送礼人:你觉得这事很光彩,你接着送。一来二去,再也没有人敢给她送礼了。彭钢当干部部长的4年间,没有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办一件私事。她的亲戚的孩子考军校,又报的是总后所属院校,让她帮着说句话。彭钢觉得,孩子想上学是好事,但要凭自己的本事去考。她没有帮这个忙,因而得罪了这位亲戚,她也以“六亲不认”得名。彭钢干起工作来,只要对党负责,对部队负责,对干部负责,她不怕得罪人,敢于唱黑脸,也觉得:善意的批评,别人是会接受的,会理解你的。正是因为彭钢坚持党性原则,办事公正,使她又走上纪检的岗位。
    1991年6月27日晋升少将军衔。

    彭丽媛少将
    彭丽媛(1962.11.20-——),女,山东省郓城县人。1876考入山东济宁艺术学校,学习民族声乐,启盟老师为王音璇。参加全国民歌比赛,在北京舞台一鸣惊人。197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歌唱家。中国青年联合会常委,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现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先后三次荣立二、三等功。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历任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独唱演员。1981年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声乐,获声乐硕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个声乐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解放军总政歌舞团担任歌唱演员。1985年获全国聂耳星海声乐比赛金奖,1986年获全国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第一名,1988年获中国影视歌曲十佳,1989年中国唱片四十周年获金唱片奖、广播金曲奖,1992年演出《党的女儿》获文化部文华奖,1997年获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5#
发表于 2008-11-29 17:38:37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彭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彭雪枫将军
    彭雪枫(1907-1944.9.11),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5月被派到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红军大队政治委员、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和中革军委第1局局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1野战纵队1梯队队长、红3军团5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红1军团4师政治委员。在中央红军进行的历次战斗中,他无役不从,每次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且多次担任先锋部队的指挥员。1936年秋被派往太原等地,做团结各界爱国人士、联合阎锡山抗日的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后任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艰苦斗争,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其间他刻苦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博览中外兵书,总结实践经验,对抗日战争的游击战术和政治工作问题进行了论述。亲自编写《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授课。1944年8月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7岁。
    新四军陈毅代军长在《哭彭八首》中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追想,终夜不成眠。”“廿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英灵。”“尔我竟长别,多年患难同。我身惜后死,努力贯初衷。”之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沉痛追悼彭雪枫师长。中央大礼堂门口挂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挽联: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
    打日寇、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毛泽东为之撰写一副挽联:
    廿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里破碎山河,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此联对彭雪枫的赞扬、哀悼之情溢于言辞之中。安徽省蒙城县民众献挽彭雪枫将军联曰:
    雪落淮北千村素;
    枫飘皖东万树红。
    联首冠以“雪枫”二字,与联意贴切自然,高度概括了彭雪枫将军的主要作战地区和抗日功绩。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6#
发表于 2008-11-29 17:38:57 |只看该作者
【中国共产党彭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彭湃烈士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民主革命时期,早年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海丰中学、广州广府中学等校读书。1917年夏去日本求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1年回到广州,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同时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0月在海丰县赤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会。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并任会长。
    大革命时期,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参加两次东征。1925年5月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927年3月到武汉农讲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在“八·七”会议上缺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1月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任海陆丰工农民主政府委员长和中共东江特委书记。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冬任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其著作编为《彭湃文集》。
    附注:中共中央很快得到彭湃等四同志就义的噩耗。当晚,周恩来含着眼泪代表党中央起草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劳苦群众书》,油印后,于笠晨发往各地党组织,并通知各级党组织举行哀悼。1930年8月30日,彭湃等四烈士牺牲一周年时,周恩来以冠生的笔名在《红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彭扬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文章写道:“革命领袖的牺牲,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照耀在千万群众的心中,熔成为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一个被压迫群众热情,一齐奔向革命的火原,所以我们在四难得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的继续着死难的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7#
发表于 2008-11-29 17:39:09 |只看该作者
【近代民主革命彭姓高级将领(领导人)、革命烈士生平简介】


    彭素民部长
    彭素民(1885-1924.8.3),字自珍,化名彭俭,江西省樟树市店下乡韶塘村人。自幼聪慧好学,14岁即中生员(秀才),稍后就读于江西省立经训书院,1904年19岁时考入南京两江师范,率先剪辫参加黄兴的华兴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此后的20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追随孙中山,反清倒袁,征讨军阀,改组国民党,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中国国民党的著名左派、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民主革命时期,1905年春东渡日本,7月,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彭素民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07年,同盟会部分会员为加强长江流域反清斗争,成立共进会,彭素民任文牍部部长。1908年,彭素民被派遣回国,支持江西党务、军事,策动驻南昌的新军54标举义。事泄,54标遭清洗并移驻袁州,彭素民也被追捕通缉,避居峡江。1909年,化名彭健考入江西陆军测绘学校,发展举义骨干。辛亥革命爆发,测绘学校首谋响应,光复南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被推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彭素民任总统府秘书。孙中山辞职后,改任江西同盟会机关报《晨仲报》主笔。1917年,协助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同年归上海,从事秘密讨袁工作。1923年1月,调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总务部部长,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这一时期,彭素民部署了大量的孙中山签署的任命状,委任共产党人在国内许多省、市和国外华侨、留学生中建立中国国民党组织。
    大革命时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彭素民与共产党人沈玄庐、林伯渠、毛泽东、于方舟、瞿秋白、韩符麟、张国焘等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一中全会,彭素民与廖仲恺、谭平山、戴季陶等当选为中央常委。在担任中央常委兼农民部长期间,委任共产党人彭湃为农民部秘书。发起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又委任彭湃为农讲所第一任主任。
    1924年8月3日,彭素民积劳成疾,病逝于广州博爱医院,时年仅40岁。广州各机关下半旗致哀,孙中山派代表致祭,并亲自撰书挽联哀悼:
    吾党惜斯人,应多注海倾江泪;
    廿年同患难,未负乘风破浪心。
    挽联表达了孙中山对他的崇高评价和相互间的深厚情谊。廖仲凯的挽联则强调了彼此相同的政治态度,以及对他品德的赞扬:
    谁为农民,即一端可见其志;
    丧我良士,微斯人将谁与归。


    彭家珍烈士
    彭家珍(1887-1912.1.27),字席儒,四川省金堂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年青时即受文天祥、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1903年入四川武备学堂炮科学习。1906年毕业赴日本考察军事,回国后入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后任奉天讲武堂教习。1911年秋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军事部长,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并受江苏都督程德全之命,为北方招讨使。武昌起义后,以良弼为首的满洲贵族组织宗社党,誓与人民为敌,顽抗到底,联络北方各镇响应,扣留清廷自欧洲购回的大批军火,策动滦州起义。为扫清革命障碍,他即于1912年中旬,参加京津同盟会骨干研讨诛锄袁世凯、良弼、载泽3人的决策,独当刺杀清宗社党首领良弼的重任。1月27日凌晨2时许,只身携带炸弹,在北京炸毙良弼,同时以身殉国,时年25岁。在临死时哀叹说:“杀我者好英雄也,真知我也!我死,清廷也随之亡也。”
    彭家珍的慷慨成仁,吓破那些庸官朽贵的胆,使北洋新贵谈虎色变,尘嚣一时的宗社党也销声敛迹了。后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陆军大将军。


    彭楚藩烈士
    彭楚藩(1884-1911)原名彭潭藩,亦名彭家栋,字任字,又字青云,湖北省鄂城(今鄂州市)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父彭愚村,为县中书吏。彭楚藩少时读诗书,尤喜王船山、黄黎洲遗著,初具民族意识。稍长,设馆授徒,常阅《猛回头》、《革命军》及中译日籍,深受影响。早年在家务农。1906年,投湖北新军第21混成协炮队11营左队当兵,加入日知会,与刘静庵等友善。后日知会因响应萍浏醴起义事泄,刘不幸被捕,彭涉嫌离营,常不顾个人安危侍静庵于狱中。1910年考入宪兵营学兵,升为正目。1911年初加入共进会和文学社,任两组织宪兵8营革命代表,担任交通联络工作。工作惟力是视,深受同志拥戴。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策划起义,9月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被推为军事筹备员之一,负责运送军火。10月8日,在运送炸弹分赴各营,一弹爆发,身负重伤。9日因汉口机关遭破坏,起义计划暴露,在武昌总部被捕,坚贞不屈,与刘尧澂同时被害于总督衙门前,临刑时高呼口号,英勇就义,时年27岁。
    因彭楚藩曾字青云,为纪念烈士,其家乡华容曾改名“青云”乡。鄂军政府改武昌紫阳路皇殿为“三烈士祠”,还在武昌命名有“三烈士街”和“彭刘杨路”,并于三烈士慷慨就义处建置纪念亭供后人瞻仰。解放后,鄂城县政府、政协曾拨款修整烈士墓,墓前的门牌上撰刻着墓志联云:
    浩气贯长虹,黄帝子孙原有种;
    红旗光大地,人民事业正无疆。
    墓后的青松翠柏四季长青。如今,该墓被烈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至此,总要肃立致敬,顷怀这位辛亥革命先烈。每逢清明时节,人们纷纷结队前往凭吊祭扫。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8#
发表于 2013-2-2 04:09:39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方面的话题的 都讨论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