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网
标题: 诗与酒 [打印本页]
作者: 善忘斋 时间: 2007-11-24 19:09:12 标题: 诗与酒
诗酒
诗在酒中酒在杯,
杯中诗酒兑分开。
一半酹天邀明月,
一半绊我醉不归。
2005/7/20
作者: 盖一鸣 时间: 2007-11-24 20:38:29
兑?绊?
作者: 盖一鸣 时间: 2007-11-24 20:39:45
善忘勤奋,作品甚丰,每写若能多加揣摩,或可收渐进之效?~:)
作者: 风流才子 时间: 2007-11-24 20:43:55
诗酒不分家。现实中如我,即使不会喝酒,学诗时句中也带酒。求的就是一种诗与酒一起的感觉。忘斋一句“诗在酒中酒在杯”说出这种感觉,令我喜欢这首诗了。后面可以再斟酌。
期待好诗!
作者: 善忘斋 时间: 2007-11-25 10:48:15 标题: 回复 #2 盖一鸣 的帖子
2005/720 正好是个月圆的日子,人在异国,心念家乡。登楼与友人饮酒看月、闲聊。那里人们饮酒喜欢兑上其它种类的酒或者饮料,我只兑了几句歪诗,也是“酒壮松人胆”。原先写“伴”后来觉得不如用“绊”字更能表达当时的境况;前者是我主动了,后者是月、酒、诗、友,把我“绊”住不得返还。这都是以前写的,现在拿出来想亮亮相,期待老师们的斧正帮助,也是丑媳妇总得见公婆的意思,不见一下世面,终归不知道自己有几钱几分(我可不敢说几两几钱)。我已经如实交待了,请该老师指正。

作者: 善忘斋 时间: 2007-11-25 10:52:41 标题: 回复 #4 风流才子 的帖子
多谢老师赏识!这也是瞎猫抓了个小耗子。请多多指正。老实说,我只是凭感觉胡乱涂鸦,也是“无聊才读书”的意思。很多规矩都不知道。

作者: 禅心小筑 时间: 2007-11-26 11:56:24
善忘勤奋,佩服。善忘的诗词看来非科班,抑或生疏,应该复习一下起承转合。建议先从小品文、散文入手,不必强行垒诗。在下也是失学多年,都找不到感觉了。
作者: 残月 时间: 2007-11-26 21:53:38
打油 ?
作者: 盖一鸣 时间: 2007-11-26 22:58:31 标题: 回复 #5 善忘斋 的帖子
俺喜欢朋友般的交流,有不同看法微笑着道来。
之前所置疑二个字,虽经老兄解释意思通了,终究觉得生硬了。单一绊字,还不如伴?
作者: 善忘斋 时间: 2007-11-29 08:53:49 标题: 回复 #9 盖一鸣 的帖子
非常感谢盖老师的诲人不倦!那我就直言无讳了:兑字在古人酒诗里鲜见,至少我没有看到过。绊字也不多见,但是古人也有用的。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这里一个绊字,里边还有丝(思)。我用绊字,是无奈的选择。看遍古人诗词曲赋,凡是其中有酒字的,大多要发感慨;如果加上月字,那情绪更好不得那去了(例子不胜枚举我就不卖弄了)。我也不能例外,绊字是无奈的“无意苦淹留”;诗酒就成了苦中暂时的闲适,月再给这无奈和闲适谱上一丝凉意。而诗酒都在一杯中(一悲中)。

[ 本帖最后由 善忘斋 于 2007-11-29 08:54 编辑 ]
作者: 盖一鸣 时间: 2007-11-29 16:20:37 标题: 回复 #10 善忘斋 的帖子
不是说这些字不能用,而是用在老兄的作品中妥不妥帖的问题~
杯中诗酒兑分开,兑在这里当是作“搀合”解,便觉“兑分开”有语病,退一步说,当老兄在“兑”与“分开”之间省略了一个虚词,那这用的就有些拥挤了。再联系下文,分开在这里完全没有必要特别说明的~
一半绊我醉不归,上一句邀明月,虽说意思陈了点,却还能留给读者一番空间去想象,而这一句,就因为这个“绊”字,被整成死句了,因为这一绊,只能读出你被酒绊住了,看不出“是月、酒、诗、友,把我‘绊’住不得返还”,所以作进一步推测:善忘是个酒鬼~:)
作者: 柳如丝 时间: 2007-11-29 19:02:07
抖胆再多一句嘴,我也同意盖版主所言,其实抒怀大可必拘泥于古体诗的。也可以用新诗,或者散文诗,或者散文,或者随笔代替,一样可以抒情言志的。
作者: 蓝深蓝 时间: 2007-11-30 14:38:09
作进一步推测:善忘是个酒鬼~:):)))
兑本来可以兑得更形象,可惜。我觉得用伴就软多了,用绊太硬,坏了诗味、淡了酒香:)))))
作者: 走眼钯钉许 时间: 2008-4-19 16:17:30

作者: 美国总统 时间: 2008-6-2 20:02:29
原帖由 蓝深蓝 于 2007-11-30 14:38 发表 
作进一步推测:善忘是个酒鬼~:):)))
兑本来可以兑得更形象,可惜。我觉得用伴就软多了,用绊太硬,坏了诗味、淡了酒香:)))))
:f:f:f:f:f:f:f:f:f:f:f
有人喜欢软绵绵。
有人喜欢硬邦邦。
性格使然。









欢迎光临 中国对联网 (http://dui-li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