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网

标题: 无心绿掌奉承雨,有意清风戏弄莲 [打印本页]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7 22:07:16     标题: 无心绿掌奉承雨,有意清风戏弄莲

无心绿掌奉承雨,有意清风戏弄莲

[ 本帖最后由 沽月 于 2007-9-17 23:15 编辑 ]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7 22:27:23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7 22:07 发表
绿掌无心奉承雨,清风有意戏弄莲


欢迎沽月出对联作。
这是成联么?还是求对?
绿掌无心奉承雨
清风有意戏弄莲
这一联作有点小毛病,掌/风相对不严,联律也失替了。46位心/承同平,意/弄同仄,不妥。可再斟酌改善。
作者: 高飞    时间: 2007-9-17 22:38:47

绿掌无心奉承雨,清风有意戏弄莲
红颜遗恨染霜花,曲水长歌拥夕照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7 23:00:17

原帖由 阿谢 于 2007-9-17 22:27 发表


欢迎沽月出对联作。
这是成联么?还是求对?
绿掌无心奉承雨
清风有意戏弄莲
这一联作有点小毛病,掌/风相对不严,联律也失替了。46位心/承同平,意/弄同仄,不妥。可再斟酌改善。

改成"无心绿掌奉承雨,有意清风戏弄莲"如何?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7 23:04:20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7 23:00 发表

改成"无心绿掌奉承雨,有意清风戏弄莲"如何?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7 23:14:06


私下一直认为联律不应太刻板.上口就行.太重联律有碍文思.
粗浅勿见笑!!!
作者: 高飞    时间: 2007-9-17 23:18:13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7 23:14 发表

私下一直认为联律不应太刻板.上口就行.太重联律有碍文思.
粗浅勿见笑!!!

有些机巧,如果实在调整不过来,才可以。如果能调整的,尽量顾及到意境和韵律是很必要的。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7 23:18:20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7 23:14 发表

私下一直认为联律不应太刻板.上口就行.太重联律有碍文思.
粗浅勿见笑!!!


这也是对的吧,但联律还是必须讲究的,在无可调换和不得已的情况下除外。上口只是一个托词而已。技艺是不怕精益求精的。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7 23:25:53     标题: 关于文思,这个很重要,但不要被律所囿。

对于开始学联的朋友,我是不太赞成讲究联律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有兴趣,要有好的文思。然后再来讲究下律方面的问题。反倒容易学好。因为有兴趣了,就会去钻研些形式上的东西。。。。。。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7 23:29:38

刚刚转帖了《楹联通则》,好像要求没那么严格。:)
最基本的当然要遵循,要不然就不是楹联了。但没必要字字规定平仄吧?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7 23:38:04     标题: 多谢转贴!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7 23:29 发表
刚刚转帖了《楹联通则》,好像要求没那么严格。:)
最基本的当然要遵循,要不然就不是楹联了。但没必要字字规定平仄吧?


是的,没必要字字按平仄来,但关键位置是要讲究的。
简单的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四六关键位置必须分明。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7 23:39:04

形式总服务于内容,形式总在变化中为内容所用。
音律如歌,一成不变那就没新歌可唱了。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7 23:51:22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7 23:39 发表
形式总服务于内容,形式总在变化中为内容所用。
音律如歌,一成不变那就没新歌可唱了。


错了。新歌新曲皆是在乐律乐谱中来,要遵循规律的。变化的是词曲的内容,形式虽有变化,也是继承发展来的。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7 23:54:39

偶然跟一懂填词谱曲的朋友闲聊,他说严格来讲,填词要准四声,才对味道。但宋词后来已失去原本歌唱的作用,只是文人闲吟罢了。《念奴娇》本来极是婉约,但苏东坡却吟成大江东去。。。。。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7 23:55:39

原帖由 阿谢 于 2007-9-17 23:51 发表


错了。新歌新曲皆是在乐律乐谱中来,要遵循规律的。变化的是词曲的内容,形式虽有变化,也是继承发展来的。

嘿嘿,保留意见。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8 00:01:05

新诗刚开始也为人所不齿。初初时,很多新诗还讲究音律和韵脚。
但后来也就那么讲究了。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8 00:05:53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7 23:54 发表
偶然跟一懂填词谱曲的朋友闲聊,他说严格来讲,填词要准四声,才对味道。但宋词后来已失去原本歌唱的作用,只是文人闲吟罢了。《念奴娇》本来极是婉约,但苏东坡却吟成大江东去。。。。。


对啊,这只是内容的变化吧,形式还是那个形式哦``````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8 00:21:24

音律已变。形式不变?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8 00:29:58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8 00:21 发表
音律已变。形式不变?


这个好象有点远离了。音律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音律?我也不大清楚:)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8 00:37:46

原帖由 阿谢 于 2007-9-18 00:29 发表


这个好象有点远离了。音律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音律?我也不大清楚:)

音律就是一种形式。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8 00:47:44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8 00:37 发表

音律就是一种形式。

哦,明白。但不明白怎么转到这里来了?
作者: 沽月    时间: 2007-9-18 01:47:33

词作为新起的诗歌样式,早在隋代已经滥觞,经初、盛、中唐,从民间到文人,两百多年的演变,到晚唐、五代已出现一些名家,于有宋已代,发展到顶峰。最初为配隋、唐燕乐而作,先有曲调,后有文词,曲调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的词人大多依调填词,曲调名与词的内容也不一定发生联系,且多不配乐歌唱。由于词是从诗歌发展来的,所以也称“诗余”“长短句”。从词的发展可以看出:文艺总是在不断发展中,推陈出新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质的规定性,楹联也有其独特的魅力。离开最根本的东西,也就不是楹联了。但问题是楹联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这恐怕就见仁见智了。或许我的理解不合时宜,但我相信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
纯属个人浅见,说错指正。
作者: 苦丁    时间: 2007-9-18 02:17:42

原帖由 沽月 于 2007-9-17 23:29 发表
刚刚转帖了《楹联通则》,好像要求没那么严格。:)
最基本的当然要遵循,要不然就不是楹联了。但没必要字字规定平仄吧?


见《联律通则》第三章附则。

http://www.ingso.net/viewthread.php?tid=1&extra=page%3D1
作者: 阿谢    时间: 2007-9-18 02:23:56     标题: 回复 #22 沽月 的帖子

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但是最基本的法则是要遵循的。对联也一样,总是在发展中求变化。好联妙联当然联律可放宽。
如林则徐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此立字违律,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好联地位。

适应时代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形式的对联,如:
出句:长弓AS荆棘鸟
对句:冷月PK白发翁
以英文字母缩写入联,令人耳目一新,但它也是讲究联律的。

对联主要还是内容为主吧。形式只是一个特殊的载体,在这载体里面,还是要遵循其规律的。
作者: 高飞    时间: 2007-9-18 09:06:34

原帖由 阿谢 于 2007-9-18 02:23 发表
出句:长弓AS荆棘鸟
对句:冷月PK白发翁
...


载入中联史册
作者: 高飞    时间: 2007-9-18 09:11:11

音律不是让创作受到束缚,但音律能让对联变得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这个才是对联的真正魅力。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字字合律,如阿谢说的,二四六位必须遵照,一三五可以放宽。对有些专署名词来说,不管是处于何位,才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想让其跳跃起来,可以适当调整、添加其他字,以求完善。




欢迎光临 中国对联网 (http://dui-l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