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牛(Niú)姓源出有四:
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帝王汤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始祖为宋微子启。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唐书·世系表》所载,周朝建立以后,封商朝皇族微子(纣王庶兄)于宋地(今河南省商丘),以奉汤王之祀,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人名牛父,官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长逖人进攻宋国,牛父率军抵御,不幸战死。他的儿子便以王父字为姓,称牛氏。
2、出自尞姓改为牛姓。据《隋书》及《路史》所载,隋代牛弘,其父尞允,在北魏朝廷做官(侍中)时,被赐恢复祖姓牛氏。古代尞、寮、了常通用,故尞也作寮、了等姓。(一说三国时魏国名将牛金,被司马懿毒杀,其家人避难逃亡,因祖先名宜僚,改姓尞氏。至尞允赐复本姓)。
3、形成于民间。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在北方有一种说法,砸锅牛是一家;还有一种说法,姓牛的祖先是以放牛为生,故以职业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和有牛姓:
① 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牛姓,为纳西族。
②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归镶黄旗包衣管领。
③ 今满、藏、土家、蒙古、东乡、回、朝鲜、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牛父。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后裔。周武王灭纣后,封商朝皇族微子于宋地(今河南省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牛父,官任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西戎狄人屡次犯宋,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后在一次作战中,不幸壮烈殉国。因其为国而死,后世子孙即以其字为氏,称牛姓。他们尊牛父为牛姓的得姓始祖。